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人为什么要活着?
生命,的人,意义人为什么要活着?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法句经·生死品》云:
“命如果待熟,常恐会零落,
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
生命就如同长在树上的果子,每一颗果子都要经历风吹雨打,有的能够瓜熟蒂落,有的等不到成熟,就已飘然零落了;没有谁能保证,所有的果实都能够长到成熟。
人生充满无常,无常即苦。
佛法还告诉我们,生命的无常是无法回避的;我们应该面对它、认识它、超越它。
曾经的亲人,现在还有多少?
曾经的恋人,现在还活着吗,活着又在谁人的怀里?
曾经的梦,还有多少没有实现?
“生又何欢,死亦何哀”,我们常会这么说;却很少有人,能够这样去想,这样去生活——不是不明了,而是看不透。
为什么会看不透,最后我们仍然会畏惧于死亡呢?
佛家对此有独到的解释。
佛家认为生命机体的产生,是起因于“无明”,是由“无明”与“行”之俱生欲力、推动所致。
“无明”是不知、愚痴的意思。
“行”是一种冲动,一种必须要去行动的本能冲动。
“无明与行”,就是一种先天的活动欲,是深藏于潜意识中的盲目冲动欲。
佛家的这一关于生命本能倾向的观点,如果借用叔本华的思想来阐释,也许能够看得更清楚一点。
叔本华从意志本体论出发,把佛家视为生命原始动因的“无明”替换成作为世界本体的“生命意志”;
把由无明缘行到受缘爱的各个阶段,改造成“生命意志”的表现;
人的生命就是“生命意志”的冲动,生命机体就是“生命意志”的外化,生命的内核和本能就是“生命意志”。
“生命意志”的特性是要求实现,要求自我表现,要求满足,因此必然拒斥否定,拒斥不存在;而死亡,恰恰是对生命意志的最大否定。
所以,人的惧死恋生,是由人的生命意志所决定的,是生命构成中所天然包含的一种本能倾向。
叔本华说,推动人生与世界之原动力,就是人类的潜意识中、俱生所藏的意欲。
此根本意欲,主要的有两个,一是生存欲,一是活动欲;此意欲即是真正之自我。
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中,叔本华说:
“在意识之深处,我见到了那个真实的基层的真我……那是一个元始的,超越时空的和无有起因之活动力。此活动力所表现的是一种本能的欲望冲动、渴求,……
此俱生之意欲就是真正的我,人之肉体只不过是此俱生欲之标帜而已。
……此俱生意欲表示于盲目动力,即形成(无生命的)石头或金属;表现于意志活动,即形成人类之自觉的心意识活动。……
在植物界中,我们也能看见此朦胧意识之冲动及挣扎,树木因为需要阳光,所以(不自觉的)拼命向上长;因为需要水份,所以死命的延伸至地层深处。……
意欲导致各种生物之有序生长及指导其种种适宜之活动。意欲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就创出各种适宜的器官以达成目的。例如,野兽因为要吞食及攫取动物,所以长出尖齿利爪和坚实之肌肉来,因为要用头来自卫,所以就长出角来。……
所以说‘生存之意欲’乃生命现象之原动力。”
叔本华此处所说的“意欲”,似乎具有极大之“神秘智慧和能力”,因为它能巧妙地创造出生物之奇妙器官来。
老鹰有一双特别锐利的眼睛和爪子,以为其求生之工具,刺猬浑身都是刺,乌龟长出硬壳来自卫;此皆潜意识之意欲使之如此生长,以达成生存之目的者。
至于活动欲为众生本能之要求,则更属明显的事实;被捆绑的动物是苦不堪言的,牢狱的生活,人皆视为畏途。
凡此种种,皆为人类强烈的需要满足其种种活动欲的明证;此先天的意欲,又大都是无意识或朦胧意识的,是根深蒂固之原始冲动,是在一种混沌和不太明觉的意识状态下活动的。
明觉的思维意识是后天的;而此生命推动力的意欲则是先天的、原始的,是深藏于无意识或潜意识中的。
所以,无论环境如何的恶劣,人生过程如何的不顺,人都有一种恋生而畏死的倾向,而且自己也莫名其妙,也就可以理解的了。
人们尽管恋生而畏死,终而还是怀着巨大的恐惧,无可奈何地被死神所带走;但也会有些人,面对死亡表现得十分坦然旷达、平和安详。
舍身饲虎的摩诃萨埵是如此,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也是如此,为妻子死鼓盆而歌、为自己的死免除葬礼的庄子也是如此。
他们之所以能够在面对死亡之时面无难色、心无所惧,其共同之点就在于,他们内心都很充实,因为他们已经悟道。
而我何人也?不要说“生死”参不透,就连现下面对孤独的处境,也因为其凄凉无助而每觉难以忍受。
难道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吗?比如说,我就多次想到了死后的情境,想到了会有谁来哀悼自己。
我也不由地就想起了英国罗赛蒂的诗句来;可在诗句之中,却偏偏又出现了一个女人——
在我死了以后,亲爱的,
不要为我唱哀歌;
不要在我头上栽种玟瑰,
也不要载种成荫的松柏,
但愿你成为雨露滋润的绿草,
铺盖着坟墓上的山坡。
如你愿意就怀念我,
如你愿意就忘记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人类的发展作贡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活着是生命的本能,更好的活着是因为需要,需要是一种追求,而且不断递增,首先要满足生存,即衣食住行;其次是安全需要,即满足生存的保障;其三是归属需要,即爱与被爱;其四是尊重的需要,即能否被认可和关注;最后是价值需要,即能否功成名就,实现梦响。凡是智力正常的人,概莫能外。
上一篇:哪个地方的刀削面做的好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