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人说诗歌的表达就是主题不要单一鲜明,一首诗不同人读了有不同的理解,对此你怎么看?
不同,主题,诗歌有人说诗歌的表达就是主题不要单一鲜明,一首诗不同人读了有不同的理解,对此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诗歌要独立众人之上。要写出自己的心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有道理,写诗勿简单述明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任何文学体裁都须有明确的主题。就诗歌而言,限于篇幅,以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是其最大特点。同其它体裁的作品一样,主题只有一个。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感觉诗歌主题还是单一的比较好,单一了就鲜明了。人不同阅历就不同,阅历不同,视角就不同,所以同样一首诗会有不同的理解。比如一块酱肉放在那里,杜甫是:”朱门酒肉臭”;李白是:“烹羊宰牛且为乐”;而陆游却是:“丰年留客逐鸡豚”。所以现实中的每一位诗人,都只是他们自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每个写出来都不一样,他们都不想单一,鲜明把自己想表达的,写在里面希望有人真正理解?可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很难真正理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说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提问。一首诗出现在眼前。由于人与人的“诗缘”深度不同,固然有理解的“透”和“不透”之分。其原因在于诗是对外景和诗人头脑感悟的总和。比如说李绅的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他的诗,“外界条件与诗人的思想”产生了共鸣。诗人的思想是,农人这一年在田间春种夏锄秋收非常辛苦,餐后碗里的米粒凝聚着农人的坚辛,是不可以浪费掉的。
这就是诗人思想的升华。也是一个人应有的美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略谈拙見:诗扣题写,诗由心生。诗句言意,诗中寄情。
经历不同,对事物认识不同。文化修养不等,吾亦不同。欣赏水平不等,角度不同,当然理解不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有人说诗歌的表达就是主题不要单一鲜明,为什么
一首诗不同人读了有不同的理解
半响地
一般来说,诗人在创作前应该就有某一动机或灵感、或命题促使其朝向某一确定的主题方向进行构思、捯饬素材、谋篇布局。这是从诗歌的创作过程来看的,一首诗应该就是奔一个主题进行创作的。譬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是为游子思乡而作,其主体就是单一鲜明。
但是,有些诗歌为什么不同人读了会有不同的理解?我们也可以从诗歌的创作过程找到答案。
也就是说诗人在创作前虽然会就某一动机或灵感、或命题促使其朝向某一确定的主题方向进行构思、捯饬素材、谋篇布局后进行创作。但在构思、捯饬素材、谋篇布局时逐步、有意或无意、增加或减少素材、扩大或缩小规格。待等诗成,即为读者呈现出多个主题的作品。譬如“孤篇压倒全唐”的《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的主题确实有些让人难以琢磨,横看成岭侧成峰。所谓“孤篇压倒全唐”的赞誉,既是指其诗歌创作的艺术、手法造诣居唐之首,亦是指其一诗多意的(主题)的肯定。
上一篇:oppo A5进了点水,处理完水后开机正常,但会自动关机,这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