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太平天国时期清政府的军费是哪里来的?
太平天国,清朝,军费太平天国时期清政府的军费是哪里来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太平天国时期清政府的军费是哪里来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清朝前期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田赋(地丁银)、盐税、关税、矿税、茶税等。其中田赋是清前期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长期占总财政收入的61%-88%之间。受重农抑商思想影响,清朝统治者不太重视商业,不鼓励抬升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所征商税在财政中所占比重一直较小。
但需要看到的是,尽管统治者不重视商业,但随着农业经济的积累,明清工商业却较前代有很大发展。长途贩运、金融汇兑等业务在明清两代十分繁荣。太平天国时期,由于军费开支庞大,清朝统治者决定加征商税,称之为“厘金”(实即一种值百抽一的商业税,百分之一为一厘故称厘金)。这项制度为明朝所没有,可能是受洋人税务制度启发吧。1853年厘金制度率先在战火频仍的江南实行,主要为江南清军筹措军费。之后厘金制度通行全国,达到“无处不卡,无货不税” 的程度。税率也从起初的1%,增加到5%-10%之间。至光绪十三年,厘金收入已有一千六百余万两之巨。
另外,由于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洋货大量涌入中国,加之清朝采用了英国关税管理制度,海关收入大幅增加。1861年,清朝海关收入大约为490余万两,十年后又超过一千万两大关。
厘金和关税,成为清廷维持财政运转的两项重要收入。大约在光绪中叶,已经与田赋持平,达到3000余万两,清末更是爆炸性膨胀到7000余万两。
湘军、淮军自己也可以征收厘金,也可以经商。徽商就曾经替淮军的盐务、粮食等方面的商业活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国家发不下来饷银 让曾国藩尽力自筹 曾于是开设厘金局 对南方各省经商之人拦路设卡 收取过路费 以充军需 这也是在时局动乱年代 逼不得已的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咸丰年间爆发金田起义,为了镇压太平天国所需庞大的军费,使清政府面临空前的财政危机。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军队攻占南京,清政府开征釐金,属于一种地方商业税。清朝太常寺卿雷以在扬州驻军,鉴于“国帑空乏,军用不给”采纳幕客钱江的建议,于江苏向商家筹集经费,于仙女庙(今江苏江都)、邵伯、宜陵等镇米行试办,初定税率为一厘,翌年奏请清廷扩至河南,几年间扩至全国。
曾国藩创办湘军,没有朝廷经费辅助,一切均要设法自筹。由于湘军初期主力在江西,为了筹饷,曾国藩不得不置关设卡,抽取漕折、厘金。但江西又是农业省,商业不发达,久经战乱使得地方政府财源极其枯竭,随著湘军主力已转到江苏、浙江一带,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十七日,沈葆桢被提拔为江西巡抚,沈决定保留江西釐金,自行组建地方兵勇。曾国藩在湖南特设东征局,在湖南省厘金的基础上再加抽半厘。厘金一直是地方政府重要的收入之一,各地方政权无不巧立名目,以各种方式横征暴敛。
最终清朝走入明朝灭亡的老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当时清政府发放的军费,已经没办法让士兵在艰苦的环境下与太平军进行作战。
曾国藩虽然崇拜戚继光,但却完完全全学不会戚继光的军事思想精髓,只会打呆仗死仗消耗战。
这在《投名状》里有接近史实的演绎。
清军在城外一围数月,缺吃少穿的士兵们饥寒交迫,都等着攻破城池的那一刻。
因为只有攻破城池之后的任意抢掠能让他们有继续坚持的意志。
单是清政府发放的几两饷银,压根不可能激发战斗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国库。清政府虽然内忧外患,但国库一开始还是充实的。慈禧太后曾对洋人说过,“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由此可见,当时清政府国库还是有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