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高一学生在看书的基础上,如何有计划的提高写作水平?
议论文,自己的,你的高一学生在看书的基础上,如何有计划的提高写作水平?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想通过读书提高写作要有两个步骤:1.准备一本笔记本或者把没用完的作业本订装起来,然后不管多么无聊的话都往上写,当做发泄工具也好当做吐槽工具也好,总之就是写,然后大概过了两三个星期,你会发现自己有点“心笔合一”“得心应手”得感觉了,就是心里想什么手上也基本能够写出来。你要相信你的任何吐槽发牢骚都将是将来你写文章能用到的表达资源。
2.到了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准备另外一个笔记本,这个笔记本的作用就是你要用来做读书笔记:看到绝佳的句子,就抄下来,仔细品味别人的遣词用句和谋篇布局,消化吸收为自己写文章时可以调用的一种资源。有了这一步你前面的功夫就可以像被军师整合一样能发军威了!希望对你有帮助,祝福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想提高写作水平,可以关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先从模仿开始。
就跟做数学题一样,我们是先看例题,然后,会比着例题的做法,开始做其他题。作文也是一样。首先要明确不同体裁的文章的格式,架构和语言的要求,然后找出一些比较经典的各类体裁的文章作为范文,先尝试按照范文的模板来写,保证文通句顺,格式符合。这是骨架的学习和搭建。不管怎么变,人的骨架是不变的,文章也是如此。
第二,再从观察入手。
在大量模仿的基础上,就要开始学会当有心人,学会去多观察生活,观察环境,观察人,观察事。要注意找到细节,同时又能完整的表达和描述出观察的结果。然后,再试着写到你的文章里去。这是皮肤和外貌的学习和绘就。有了你自己描绘的外貌,别人就可以看出你的文章与别人文章的不同了。
第三,立足独立思考。
李白斗酒诗百篇。看似很潇洒,其实是基于背后庞大的知识和阅历的累积,个人天赋和感觉的宣泄。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没有长时间的积累和不断的构思与酝酿,特别是不停的产生各种想法、在各种想法中间矛盾和纠结、然后推翻、筛选到最终确定这个过程,当然有时甚至面临一点想法都没有的困境,不会在写文章的时候下笔如有神,一挥而就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没有你的独立思考和见解,你文章外面长得再与众不同,还是只有一副皮囊而已。这是文章思想和灵魂的铸造。
第四,不可哗众取宠。
标新立异可以,但是不要哗众取宠,一味的剑走偏锋,特别是对于考试作文来说,一旦把握不住,“走火入魔”,那很可能还不如不回写文章。所以,宁肯中规中矩,也不要在惊世骇俗上投入太多尝试。这是文章穿衣风格,在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
希望对您有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高三辍学的时候语文老师曾一度劝我,“文章写的不错,怎么就不能坚持到高考呢?”,我现在还记得那位和蔼的语文老师苦口婆心的样子。
老师跟我们说,写作文没有什么好办法,多看书,多写作,多感受生活。那时候,我们学校是不允许看课外书的,除了学校发的教材以外,别的书都是“禁书”,但是我们语文老师却鼓励我们看,还给我们推荐小说看,她说:“你们看就行,校长要是没收你们的书,我帮你们要回来,但是,看要有看的样子,每个人都要写读书心得和感受!”
后来老师真的去校长那把我们被没收的小说都要来了,而且老师还要求我们每天写一页纸的钢笔字,就是那种方格子的。我们写什么都可以,哪怕是写骂学校的话也没问题,但是一定要一笔一划的写,认真的写,我们班坚持了半年,每个人的字写的都不错。老师知道,语文作文考试,内容是一方面,卷面也很重要,所以她刻意的对我们进行了练习。
不过最终我没有参加高考,现在是有些后悔的。但是,从那时候培养起来的读书,记笔记,练字的习惯,到现在还保留着,题主如果想提高语文作文成绩可以参考我们语文老师的做法,多读书,多写,练字!
希望您的成绩能有所提升,也通过您的提问感谢我的那位语文老师,像《死亡诗社》里的那位老师一样,她让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高中刚刚从初中升上来,作文的写作跟初中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高中作文的写作更注重写作的逻辑性,语言的丰富性,素材的创新性、立意的深刻性。
高一刚开始,多看书无非是为了多积累作文素材,但是你积累起来,也必须要用,否则作文水平是不会有什么提升的。比如可以每周写一小段作文,不用全部写完,就写一部分就行。
至于审题立意方面有一套小技巧,拿材料作文举例来说:要先读懂材料内容和含义,然后带着任务来写。
第一步,概括材料中心,第二步,明确写作任务和要求,第三步就是依据材料中心或是提取的材料中心词,从结果探求原因,确立写作中心了。
写作的逻辑性,这个需要靠平时看一些优秀作文,老师也会给你们讲到这些套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