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荀彧一心匡扶汉室,为什么却投奔了曹操呢?
汉室,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荀彧一心匡扶汉室,为什么却投奔了曹操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荀彧一心匡扶汉室,为什么却投奔了曹操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军师联盟里有一句台词很好,荀彧问了曹操一句话:操,你还记得初心吗?
当你看着铜镜,还能认出铜镜里的自己吗?
当年的那个曹操,是执剑闯入中常侍张让府第,行刺不成,挥舞手戟,从卧室杀到厅堂的少年英雄 。
当年的曹操,是北城门执五色棒打死蹇硕叔叔,令奸滑权贵闻风胆寒的铁面武尉。
当年的曹操,是上书直言,大呼“奸邪盈朝,善人壅塞”的愤怒良吏。
当年的曹操,是大败黄巾的英勇战将,,是捣毁淫祠,整治豪强的无私国相。
当年的曹操,是豪言与一狱吏,就可诛杀群阉的智勇校尉。
当年的曹操,是集义兵,众人皆避我独往的讨逆将军。
当年的曹操,是千里迎献帝再扶汉室的忠臣。
我啊,原本只想做一个征西将军,率大汉儿郎再通西域。到死之后,我的墓前能够刻上这一行字: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
如此这般,我心足矣。
可世事它不允许啊,董卓乱了京,群雄乱了天下,乱臣贼子此起彼伏,我要不出来,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
我只好出来主持一下局面,匡扶一下汉室。
这个话,很多人信的,何颙见曹操,言: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桥玄亦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这个话,荀彧也信。
这位颍川名士,他一生的理想,就是寻找一个可佐之材,一同把这将倾汉厦再扶起来。
于是,他看到了曹操。
他以为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
可在什么时候变了模样?
也许就是迎献帝于许都吧。
当天子就握在手里,仰吾鼻息,自己还要听命于他吗?
也许是官渡大胜吧。
四世三公,酸枣盟主的袁绍都败给了我,其时天下,谁与我争雄?
当曹操准备进爵国公时,荀彧猛然惊觉,自己事奉的曹操早已经不是当年的曹操,他的目标不是匡朝宁国,而是再造一个天下。
操,你还记得初心吗?
记不得了,走得太远,我早已经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要出发。
也许记得吧,那一天,我逼着许劭,他说出了我一生的宿命: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我想做能臣,可这天下是乱世,这世间需要奸雄。
那我,就来做一个奸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荀彧一心匡扶汉室的事个人认为值得商榷,原因有以下几点:一,荀彧是东汉末年曹操集团杰出的政治家,曹操称其为吾之子房,甚受曹操的重用,他的建言计谋多被曹操釆用。曹操每每出征在外,荀彧则总是留守后方老巢,如同汉之萧何。当汉献帝密令董承等图谋曹操,事败后,末听荀彧为董承等人说句减罪的话,而是由曹操杀掉灭族。二,伏皇后因其父谋图曹操事露,就牵连到.伏皇后,而曹操直接废皇后进行幽禁而死。作为汉臣的曹操哪有这样的权力?废后在中国历史上乃是皇帝的家事,只有皇帝自己能废后。而所谓一心匡扶汉室的荀彧也未听说出来说一句话,这也叫一心匡扶汉室?三,荀彧人们认为他一心匡扶汉室,只是后来曹操尊魏公,加九锡,位极人臣。以曹操的功绩似乎有点妄自称尊之嫌,因为在曹操的一生他并没有统一全国,那时刘备,孙权还是割据势力。荀彧劝阻曹操称尊,只是为他好。因为曹操称尊,势必引起孙刘二家讨伐曹操的政治借口。这正如明朝的朱升向朱元璋建言:广积粮,高筑城,缓称王一样的意思。当然《三国志.荀彧传》是董昭等欲尊曹操国公爵位,加九锡与荀彧计议,荀彧却仁德之事阻挠,被曹操知道而猜忌。后曹操征孙权,曹操表奏献帝要荀彧去劳军,而留军中,忧病而死。第二年,曹操称魏公。四,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雄,也是汉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如果荀彧是一心匡扶汉室,他能得到曹操的重用吗?曹操可不是爱养吃里扒外的人的。荀彧在末得罪曹操之前,一直是曹操集团政治智谋首席人物。之所以说荀彧并不是一心匡扶汉室的人物,而是全心全意为曹操的事业尽心尽力的人物,只是一不小心忤逆曹操的心愿罢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汉献帝在曹操手中呀!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又是大汉的丞相。跟着曹操参政议政当然就顺理成章。当然,数次曹操冒犯汉献帝的权威,荀彧都非常不爽,也因为忠于汉室这一点,后被曹操就冷落了好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还是要给曹操正正名!
每每说起“挟天子以令诸侯”,大部份人就会想到,这是曹操干的事,谁叫他是个“大白脸”的奸臣呢!
其实,这个话不是曹操说的,也不是曹操的谋士说的,这句话的出处,在《后汉书.袁绍传》,是袁绍的谋士沮授给袁绍出的主意,让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而袁绍集团虽也号称“谋臣如雨”,可这帮谋士专好内讧,另一个谋士郭图找理由把这事给搅黄了,袁绍并未采纳。
曹操当时,实力还很弱小,而汉献帝因为董卓与王允内乱,四处流浪,居无定所,衣食都发愁,安全更无保障。这时曹操的谋士毛玠,给曹操献上一策,让曹操出兵去保护天子,好站在道义的制高点,发扬壮大自己的实力。毛玠的话,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两句话意思差不多,但态度和初心却差异巨大。挟,有裏挟,挟迫之意。袁绍四世三公之家,占据四州之地,为当时最大的实力集团,完全有挟迫天子的实力。那就是第二个董卓,不仅为忠于汉室的各派势力所反对,也会被心里不见得忠于汉室的势力所利用,再大的实力也经不住天下共讨之。所以袁绍没有采纳,可见袁绍理解的也是“挟天子”,不挟就没兴趣了。
上一篇:猫咪想要胖脸该怎么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