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么精读《三国演义》?
演义,刘备,蜀汉怎么精读《三国演义》?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三国演义,不像水浒传那样勇武为上,不像红楼梦那样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它只是用简明的言语说出故事,阐明经过,并暗藏道理。演义起初,一个故事便深深印入我们的脑海不能挥散——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张飞性情大胆洒脱,督邮欲要收受贿赂被张飞发现,张飞自然大发雷霆,怒鞭督邮。张飞此举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之昏暗,地方官员之不作为。何国舅名何进,是何太后的兄长,手握大权。宦官专政,十常侍兴风作浪,何进破此局亦是对昏暗社会的一次抨击。
白门楼吕布殒命,没错,吕布是三国时期出名的战将,个人实力近乎无人能敌,但是,再怎么强势的吕布,击杀过董卓的吕布,还是会兵败白门楼。吕布输在哪儿呢?输在太过张扬,输在太过急进。在三国这个烽乱时期,急进的自然不会只有吕布这一个。张飞,周瑜,颜良等,究其根本都是死在了自己太过急进的原因上。
有些文臣武将在三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且说蜀汉,先主刘备,字玄德,自称中山靖王之后。本书是从刘备角度写的,是作者对乱世中忠义仁德的倡导和感慨。在易中天先生品三国中,先生提到,在某种角度上讲,刘备并非是一个真正的仁德君主。首先,刘备是否为中山靖王之后还有待商榷,中山靖王之后就算混的再差也不至于去卖草鞋度生。其次,刘备野心也不小,从其儿子名字可见一斑,一为刘封,一为刘禅。封禅封禅,大有自立之意。再次,刘备对献帝也并非真意。本有机会攻取许昌夺回献帝的刘备却并没有这么做。要知道在当时,对于真正忠心之人,国家可以破,主公必须要安全。主公永远是忠贞之人的第一要义。有时刘备会为了几个小乞丐啜泣,有时刘备能为了百万百姓放缓军步,有时刘备也能为了一己安全,抛妻弃子,远逃他乡。说刘备对兄弟情谊十分看重,从演义里可以很简单就看出来,但是易先生并不这么认为,就以夷陵之战来讲,演义里说是刘备为给兄弟报仇才挥军大举进攻陆逊。而易先生却认为刘备只是以此为借口,乘机大举进军,只为了稳定蜀汉的东南势力。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并州河东解州人。五虎上将之首,爵至汉寿亭侯,谥曰“壮缪侯”。被奉为“关圣帝君”,崇为“武圣”。关羽给后世人的记忆,大多停留在忠义之上。忠义勇乎,关圣大义,当为万民之楷模。后世众多帝王都选择尊立关羽,甚至后来被追封为帝,根据易中天品三国记载,多为希望稳固封建专制统治为目的,但依旧体现出了关羽忠义之被人认同的一面。张飞字翼德,涿郡人,燕颔虎须,豹头环眼。有诗云:“长坂坡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猛将张飞,可以说我对张飞留下的印象有“勇猛”、“敏锐”。长坂坡可以说成就了张飞和赵云,张飞之猛,足以使曹军胆怯不前,后张飞义释严颜,所用智谋之精妙为后世传诵。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蜀汉丞相。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笑谈大势,隆中有奇对。道破古今成神算,江河天机心了然,禀神州之大智,通往来之得失。宁神识破山河,静心观透古今!”“状诸葛多智而近妖”鲁迅先生说的并没有错,在演义里诸葛亮又是观星又是通神又是长命灯,可以说近妖了。诸葛孔明,的确是一个值得崇拜的人物,他也是我在一众文臣中最喜欢的一个角色。是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再说曹魏,自古以来就是奸臣的代表的曹操,也是可以被平反的。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说曹操谋权篡位,那是不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把天子幽禁在许昌,晚年还想着自封,但一个事实是,他并没有称帝,就算是自封的时候也只是想自封为异姓王。虽然这也是一件很大逆不道的事,但说到底他并没有要自封为帝的想法,反倒是他的儿子曹丕坐了帝位。抛开他的行政事迹,他的性格问题也值得深究。乱世之奸雄,没错,他性格奸诈多疑。梦中杀人,割发代首,斩杀杨修等一系列的事都能看出他奸雄的一面。然而他也是一个十分爱才之人。赤足吐脯见许攸,三哭郭嘉等为后世津津乐道的典故可以看出这些。曹魏谋士与武将可以说在魏蜀吴中稳居第一,前期文有奉孝定辽东,武有虎痴护左右;后期文有文若安军机,武有士季定军心。
谈及孙吴,可以说孙吴的君主是三国最贤能的君主。从长沙桓王孙策开始,孙策年幼入军,追随其父孙坚参加剿灭董卓之战,战功显著,盛极一时,后狩猎遭刺客刺杀,二十六岁便身陨,可以说天妒英才。孙策统一江东,威名显著,用人精明,用计精妙。孙策卒后,其弟孙权接位。孙策死时,孙权只有十九岁,尚未弱冠。但就是这么年轻气盛的孙权,在张昭,周瑜和鲁肃等人的协助下,整治东吴,建立了不可摧毁的防御,抵住了曹魏蜀汉的进攻。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童年时不知看了多少遍“三国演义连环画”虽然乐趣在书中的“打仗”,但至今记得每一册的书名。青年时看了一遍罗本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醉心其中的人物描写和故事情节(也有些诗词),没有思考其他,算是读了名著吧。现今有了“掌上阅读”,断断续续地又读了三四遍,从消遣式阅读慢慢到了揣度人物内心和因果关系上,逐步看到了人物的“阴暗面”。——这可能才开始算“精读”吧。所以本人浅见:从通读入手,多看些媒体上三国书中的片段讲述和分析,再带着问题和脑子去精读为好。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当然如今要看“门道”的话,首先需要有些耐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童年时不知看了多少遍“三国演义连环画”虽然乐趣在书中的“打仗”,但至今记得每一册的书名。青年时看了一遍罗本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醉心其中的人物描写和故事情节(也有些诗词),没有思考其他,算是读了名著吧。现今有了“掌上阅读”,断断续续地又读了三四遍,从消遣式阅读慢慢到了揣度人物内心和因果关系上,逐步看到了人物的“阴暗面”。——这可能才开始算“精读”吧。所以本人浅见:从通读入手,多看些媒体上三国书中的片段讲述和分析,再带着问题和脑子去精读为好。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当然如今要看“门道”的话,首先需要有些耐心。
上一篇:怎么管理好寝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