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三国时期除了魏蜀吴,是否还有不被人所知的第四个国家?
公孙,辽东,太守三国时期除了魏蜀吴,是否还有不被人所知的第四个国家?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三国时期除了魏蜀吴,是否还有不被人所知的第四个国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说法确实是真的。 在我们的印象中,三国时期一直是魏蜀吴三分天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三国时其实有四个国家。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魏蜀吴以外,还有一个位于辽东的燕国。
那么,这个燕国,究竟是个什么来头呢?
(四国领土图)
其实,严格来说,燕国并不算是一个国家。最初,燕国所在的辽东,是魏国的领土,称为幽州。
在辽东,有个公孙家族,一直掌握太守之位,世代割据辽东地区。
这个公孙家族,做太守做了三代,出了个野心勃勃的人物,名叫公孙渊。
公孙渊篡夺了其叔父公孙恭的太守之位,开始执掌辽东政权,同时秘密策划自己的建国之业。
(公孙渊)
掌权不久,他便派人南下联络孙权,以向其称臣的方式,获取东吴的支持。
孙权为了牵制曹魏势力,欣然答应与之结盟,并立公孙渊为燕王。
可惜,孙权被公孙渊摆了一道。此时,公孙渊没有想到东吴如此看重自己,而且对曹魏势力还是有所忌惮。
畏惧之下,他便派人斩杀了东吴的使者,还把首级献给魏明帝,获得了很多赏赐。
那么,真正让公孙渊下定决心自立门户的是什么事情呢?
公元237年,公孙渊击败了魏国名将毋丘俭。此前,他已经击败过另一位魏国大将田豫。
接连的胜利,让公孙渊志得意满,认为自己军事才能过人,足以抵挡曹魏的攻击,便自立为王,定国号为燕,与曹魏叫板。
(毋丘俭)
虽然燕国只是个小国,但是几十年来远离战火,休养生息,实力并不比吴国、蜀国差多少。
有了这一层底气,再加上对自己的盲目自信,公孙渊甚至打算直接进攻魏国。
只可惜,公孙渊高估了自己。这么一个弹丸之地,如何能和当时最强大的曹魏匹敌呢?
当时的魏国,可谓是一家独大。
论领土,魏的领土包括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徐州、兖州、豫州、司州、雍州、凉州等十个州,长江以北,几乎全是曹魏的领土。
而吴国仅仅拥有扬州、荆州、交州这三个州。
蜀国就不用说了,只有益州一处,根本无法与魏相提并论。
论兵力,曹魏也远远胜出其他两国。曹魏人口大约443万,其中兵力约50万。
蜀国人口94万,兵力只有十万。吴国人口有230万,但兵力也仅仅20万。
(魏国大军)
哪怕燕与蜀、吴联合都不一定能取胜。何况,先前与东吴的联盟,早就因公孙渊目光短浅而破裂了。
此时的燕国,可谓是孤立无援。 再说,论军事才能,司马懿远远在公孙渊之上。
燕国公然与魏国为敌,无异于以卵击石。司马懿仅仅派出了四万大军,便一举击溃了燕国的军队。
(司马懿)
而燕国,仅仅存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便消失在了历史上。
公孙渊也因为自己的无知与自信,落得个身死族灭的结局,实在是可悲。
其实,燕国之所以不为人知,正因为其国力弱小,而且存在的时间短,仿佛昙花一现。
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作为败者的燕国,身处乱世之中,短暂地出现,而又快速地消失了,自然没有人能记得。
自古以来,名垂青史就是人们最大的荣誉。
即使是皇帝,即使家财万贯,若不能有功于世人,有名于世界,终究也将成为历史中的一颗微尘,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了。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微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国时代,是魏蜀吴三国鼎立时代,并不等于天下只有三国,当时北方不仅有辽东的公孙氏的燕国,更有匈奴左贤王政权等。
罗贯中之所以选定三国演义,也是参照了陈寿"三国志"的历史定位,那可是正儿八经地24史之一啊。
老话说:"约定俗成"。一经成了"既定事实",就可风传千里,老罗不可能改弦更张,抄近路不走偏去绕大圈子。
同样,习惯了"四大美女"的说法,港台也来个"四大天王",让第五个、第六个有天王实力的掩面而泣。
三国鼎立讲的是三足鼎立,四大天王讲的是四足并立。老罗已经创造了"五虎上将"风靡天下,巳经心满意足了。况且"三国演义"骑在"三国志"身上满满大流量,老罗更是心花怒放了。
有时,"适者生存"。假如老罗考虑欠缺,盲目地将燕国填上写了一部"四国演义",很有可能与"三国志"擦肩而过,不能与施耐庵同列四大名著,老罗将抱撼终生。因为老罗有惨痛教训,与了一部五胡十六国,花费精力与财力远超"三国演义",却无人问津,石沉大海。一度让老罗灰心丧气,半途而废。
后来高人指路,更为了超越施耐庵,才重新挥笔,精心构思,才有了独特而非凡的"三国演义",登上古代历史小说第一榜。
老罗运用数字历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千里走单骑、二士争功、三顾茅庐、四大美女、过五关斩六将、七擒七纵等绝唱。这才让"三国演义"风行天下,名扬青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曹魏、蜀汉、孙吴三足鼎立,史称三国。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然而,有人说三国时期其实还有第四个国家,是真的吗?
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在三国时期,除了魏蜀吴外,还有许多的王国,这些王国有的是少数民族或偏远地区的部落自己称王,有的是山贼悍匪占山为王,不过他们大部分都太过弱小,岌岌无名。三国时期较为著名的国家有两个:一个是南蛮王孟获的南蛮,一个则是公孙家的辽东。其实,说这两地是国家并不妥当,不过,虽然没有国家之名,南蛮、辽东却有国家之实。
先说南蛮。南蛮地处偏远、瘴气弥漫,长久以来不受汉王朝节制,而南蛮部族的人民也安于山林,双方倒也相安无事。直到蜀汉建兴三年(225),首领孟获带领南中各部族动乱,诸葛亮为解决北伐前的后顾之忧南征,在采用马谡“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计策后,成功收服孟获。
上一篇:18岁,不想打工了,手头有五万块钱和c1驾照,能做点什么小生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