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华为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华为,全球,公司华为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016年
2016年6月8日,《2016年Brand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百强榜》公布,华为排名上升20个位次,至第50位。 [16]
2016年7月26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披露:2016年上半年,华为智能手机销售量6056万台,较2015年增长了25%;营收为774亿元人民币,较2015年增长了41%。 [17]
2016年8月,全国工商联发布“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华为以3950.09亿元的年营业收入成为500强榜首。 [2]
2017年
2017年年初,华为明确了公有云战略。8月,华为内部发文宣布组织架构调整,云业务部门Cloud BU升为一级部门,获得更大的业务自主权。此前Cloud BU为华为二级部门,隶属于该公司的产品与解决方案部。9月,华为宣布三年成为中国公有云市场第一玩家并进入世界前五强 [18] 。
2017年12月21日,百度与华为共同宣布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19] 。
2018年
2018年2月27日,华为与音频及媒体技术研究机构Fraunhofer IIS签署了一项MPEG-4音频专利组合的全球许可协议。该专利许可协议涵盖了华为产品在过去和未来对于Fraunhofer MPEG-4音频专利组合的使用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科技创新和人才的重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华为的成功并非是一蹴而就,它的发展一方面延续了任正非低调的路线,一方面将收入的绝大多数投入到了企业创新方面,这个从华为的5G技术就能看的出来。另外一个就是具备良好的全球化视野和运营能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华为一步步走向成功没有什么特别的秘密。华为的成功文化就是靠任正非倡导的阿甘精神,阿甘精神就是对准目标、坚定目标、专注执着、默默奉献、埋头苦干、聚焦傻干。华为就专注对手薄弱环节,找出缺口,傻傻的付出,傻傻的投入,千军万马的冲锋,战胜敌人,有如狼群猎食猎物。不但如此,华为还学习对手的现代化管理、研发管理、市场营销管理,把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国际化。华为也不停壮大它的商业模式、经营模式、运营模式、各户化导向模式、流程导向内部运作模式和高绩效导向模式。并且,华为建立起可复制、可持续、可延续、可衡量及可视化的平台体系。最后探索出高科技企业的企业价值观体系、战略管理体系、科研体系、国际管理体系、全球营销体系、供应链体系、金融管理体系、财务管控体系、文化建设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干部管理体系。这就是华为一步一步迈向成功的方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只要是关注电子消费品就一定知道,手机行业真可谓是\"各领风骚数三五年\",从当年手机霸主摩托罗拉,从引入中国到崛起到迅速下滑,短短不过8年,而随后的诺基亚,前后也就9年不到10年的时间,而后\"莫名其妙\"获得市场第一的三星,站在中国市场的头把交椅的时间也不过7年,手机真正进入大众生活也不过从98年前后,20年左右的时间已经是三易其主。所以,当有人说华为手机站在中国手机第一,其言下之意其实就是说,也走不了多久了。这点相比任正非看的最清楚,所以他总说华为手机不要骄傲,之前对手机的投入也颇有忧虑,这也是有道理的。其实据内部消息,以前凡是从运营商转到手机部门上班的人,多是运营商混不下去或者有故事的人,CBG的员工从股票配额、涨级和加薪的福利水平上看,经常被当城市二娘养的,这点只要是华为的人看到,想必多少都有感同身受,虽然这两年好一点了,但关键岗位的替换,也只从运营商那边过来,你基本上不可能听说手机干得好的再回去做运营商的大佬,即便是如日中天的余大嘴。所以,无论说行业背景,还是公司内部环境,华为手机能取得现在的地位,单从一头一尾来看,说是崛起,自然也不算为过。这里给一串数据,2016年华为终端营收2360亿,华为手机的员工为3万,即便算上海思的还有大平台算半个人的情况下,也不超过4万,人均创收近600万,这个效率放到当今中国企业里,效率也算一流水平。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华为员工的基本薪水其实一般,但整体薪水不低,原因在于有一定的利润支撑来做年终奖,这和小米等互联网企业的收入完全不一样,小米收入行业内一般,但多是靠股票作为虚拟收入计算在内的。因此无论从行业大背景和公司微观环境,华为手机能做到今天,算是\"后发致胜\"的一点。
二、接下来我们剔除两头,再向深发掘。从产业背景来看,过去这20年,全球的电子制造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产销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向产销分离的模式演进,这有点类似于半导体的Fabless的模式,产销一体的诺基亚负重实在太重,导致遇到行业发生关键性转变时,已经无法脱身,苹果完全放弃自己制造,自己制作设计、研发、规格、标准的制作,其余全部交给富士康来代工,这使得其在供应链取得极大自由。当然,这是在周边供应链发展成熟的基础上获得的,这点不可否认。这里代表性的企业三星,这几年自产比重大幅降低,越来越多通过代工厂生成,这点已经深深影响到三星。同时,OPPO和Vivo原来引以为豪的自
上一篇:医院保安队长在上班期间能喝酒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