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考应该如何系统的复习?
中考,知识点,学生中考应该如何系统的复习?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至此,我们得到了一张经过筛选的优先复习清单,里面的每个知识点都值得重点关注。那么,我们如何帮助学生复习这些知识点呢?
复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在此基础上实现活学活用。把握三个关键词,我们就可以做到这两点。
第一个关键词,是建立联系。
当我们决定复习某个知识点时,最好的方式是先测验后复习。围绕该知识点设计一个题组给学生做,一来可以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找到学生复习的难点;二来学生也能在犯错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复习的重点。
测验后,就是回顾知识点。这里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对学生觉得困难的地方重新作解释,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本身;另一个是把该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建立联系,帮助学生从更高的视野来看待。
认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们是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学习新知识的。而数学的知识点本来就自成体系,建立联系对加深记忆的效果更加明显。比如圆的周长公式、面积公式、弧长公式和扇形公式,如果单独记忆的话,学生需要记四个,但如果学生能把弧长看成周长的一部分,把扇形看成面积的一部分,就可以用周长和面积乘以圆心角与360°的比,推出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也就是说,学生只需要记两个公式,就相当于记住了四个。
另外,在新课学习的阶段,学生主要的任务是打磨每一个知识点,教材也没有把相关的知识点全部汇总在一起,所以,在中考复习时,为知识点建立联系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比如回顾全等三角形时,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先把初中所有和三角形有关的知识点,分为三角形的基础、特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以及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三个维度进行总结,然后再回顾全等三角形的细节。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头脑里形成一个大致的框架,把全等三角形纳入其中,随着复习进度的推进,框架也跟着逐步完善,学生对它的记忆也在反复的迭代中日益加深。
第二个关键词,是间隔。
学生在考试中丢分,是因为解题出现错误。错误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理解型错误,就是不会做,也没蒙对;另一种是技术型错误,本来会做,但就是粗心大意。
回顾完一个知识点,不代表学生就已经理解了,我们需要继续安排几个相关的题组练习,帮助学生逐步消灭理解型错误。练习到什么程度为止呢?我们可以先预期哪些学生能够理解该知识点,当这群学生中的大多数都做到时,练习就可以暂时放下了。至于技术型错误,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学生的解题习惯来减少。
可是,花了这么大的力气,时间一长就忘记了,怎么办?没关系,我们就是要设置一定的时间间隔,在学生感到忘了的时候,再来一次测验,这对知识点的记忆加深反而更有帮助。
为什么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对教授夫妻,Robert Bjork 和 Elizabeth Bjork,提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记忆力理论模型,它能完美解释各种关于记忆和遗忘的现象。
这个理论指出说,人的记忆其实有两个强度:存储强度和提取强度。
其中,存储强度只增不减。学生主动记住的东西,比如一个定理或者一条公式,一旦进入记忆,就会永远待在那里,当学生再次见到它时,它的存储强度会增强,但是它的存储强度不会减弱, 就算学生再也不见它。
那为什么学生做题时就想不起来呢?因为提取强度出了问题。如果没有复习,提取强度就随着时间慢慢减弱。 提取强度是越用越高的,每一次提取记忆,提取强度都会增加;而因为这个记忆在脑子里又过了一遍,所以存储强度也增加了。
最重要的是:提取的时候越困难,提取动作对两个强度的增加值就越大。也就是说,回想一个定理或公式越费劲,学生对它的记忆反而会更牢固。
因此,复习一个知识点,最有效率的方法就不是天天复习,也不是复完就不理了,而是故意放几天,等到提取强度慢慢变弱了,学生已经有点“忘记”了,再搞一次测验。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复习效率,而且还能通过遗忘过滤掉一些不必要的信息。
第三个关键词,是混合练习。
间隔的期间,我们会继续推进其他知识点的复习,那么,再次测验时,应该如何安排题目呢?答案是,把各种题型混合起来,题目的形式没见过更好,考查的知识点最好也是随机分布。
一方面,因为题目形式没见过,所以学生没办法套题型,只能求助于思考,在练习中得到提高的思考效率,既能带动学生解题效率的提高,又能提高学生对中考试题不确定的适应能力。
另一方面,因为考点随机分布,所以学生每做一道题都得临时判断该有哪些知识点,这对知识点的提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学生记忆的存储强度和提取强度也因此得到更大的增加值,这才有点学以致用的意思。
从三个关键词可以看出,测验对于中考复习来说,是一个核心的组成部分。除了在课堂上安排题组测验,我们还可以安排课前小测、每周一测、以及个别学生的突击培辅,来确保足够的测验机会。
有的人可能会问:“如果优先复习清单的知识点都搞定了,剩下的知识点怎么办?”其实,我们在建立联系的过程中,一些零碎的知识点也顺带解决了。至于还剩下的,我们可以挑选一本优质的、全面覆盖考试内容的复习资料,让学生做里面的练习。因为主体内容已经复完,所以对学生来说,剩下的个别知识点,不过是在熟悉的练习中遇到的小插曲,只要停下来,琢磨片刻,就能把它带上继续前进。
我是蓝色winds,一个初中数学教师,专注于数学教学、家庭教育和个人成长的方法论。
- End -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要精心谋划,科学安排,及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其次构建体系,夯实基础。加强教材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的复习。 再次抓住重点,提升能力。 最后进行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上一篇:有什么地方的农产品通过电商渠道实现了“产销两旺”?能介绍一下当地的做法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