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隆中有南阳明清地方志的承认,卧龙岗有吗?
南阳,襄阳,卧龙隆中有南阳明清地方志的承认,卧龙岗有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又回到了原点,诸葛亮躬耕地具体在南阳哪个地方,要拿出足够的证据来说话。
还是那句话,问题可以讨论,但不能武断。鲁迅说,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换一句话说,我们要有科学的态度,严谨的学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希望两地学者共同来揭开历史的面纱,让诸葛亮早日回家。
谢谢大家的阅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起隆中对当属襄阳,说起卧龙躬耕当属南阳.两地交界很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古人用的是“陇中”或者“垄中”,三绺庄稼称为一垄,是“陇亩之中”的简称,白话来说就是田间地头,符合诸葛亮当时躬耕地处境。所谓隆中只是襄阳人的碰瓷之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明朝皇帝御批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公祭诸葛亮,并派驸马主持是啥意思?到现在襄阳还是民间组织的祭拜,咋能和南阳比?真正的卧龙躬耕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比心]
相比襄樊“古隆中”就是靠造假杜撰出来的一个风景区而已,明朝襄简王墓地,明末清初时期被起义军破坏,借对明朝的不满做了屯兵之处,嫌晦气借襄阳人习凿齿一句亮家于襄阳西二十里,用襄简王墓地神道碑改草庐碑,拉开造假序幕:阿头山改隆中、隆中改古隆中、泥嘴镇改卧龙镇、植物园改卧龙岗,搞的去“古隆中”不知是拜诸葛亮还是去祭襄简王啊!同时景区里面大量使用襄简王墓地建筑,大家看看下图是不是一对夫妻啊!
造假节约成本也太抠门了吧[灵光一闪]
[笑哭][笑哭][笑哭][笑哭][笑哭][笑哭][笑哭][笑哭][笑哭][笑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明清时期大量出现的地方志上,南、襄两地躬耕地之争日趋明朗化。而由国家统一编写的《一统志》和《地理志》则多采取“两说兼收”的方式,并将“躬耕”和“隐居”做了适当的区分。如《大元一统志》卷三河南江北行省《古迹》记载:“卧龙冈在南阳县境内,诸葛孔明躬耕之地。”同时又说襄阳西北的隆中是诸葛亮的隐居地;《大明一统志》卷三十南阳府《山川》条亦载:“卧龙冈在府城西南七里。起至嵩山之南,绵亘数百里,至此截然而住,回旋如巢然,草庐在其中。时人以孔明为卧龙,因号其冈云。其下平如掌,即孔明躬耕处。”而在襄阳府《山川》条又说:“隆中山,在府城西北二十五里,下有隆中书院,汉诸葛亮尝隐于此。”又《古迹》条云:“诸葛亮宅,在府城西二十二里隆中山下,蜀汉诸葛亮所居。宅西有避暑台。因昭烈三顾亮于草庐,有三顾门。”《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一《南阳府·南阳县》下载言:“卧龙冈在城西南七里……相传孔明草庐在其中。”而在《襄阳府·襄阳县》下云:“隆中山,府西北二十五里,诸葛武侯隐此。”《大清一统志》南阳府《古迹》条:“诸葛草庐,在南阳县西南七里卧龙冈。”而在襄阳府《古迹》条:“诸葛亮宅,在襄阳县西隆中山东。刘备三顾亮于草庐之中,即此宅也。”《南阳府志》载:“卧龙冈在南阳府西七里……草庐在其内,前有井,渊然渟深,曰‘诸葛井’。青石为床,有汲绠渠百十道,数不能竭。其下平如掌,即(武)侯躬耕处。旧为祠以奉之。”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立于山东临沂坊坞村的《诸葛氏祖碑文》载:“我葛氏家于琅琊,迁于南阳,食禄为诸,以官为姓。”
另外,元明清三代是中国戏剧发展最为兴盛的时代,其中,有关诸葛亮的剧目十分丰富。元代剧本中,有《黄鹤楼》、《西蜀楼》、《博望烧屯》等,明代有《草庐记》等,清代有《西川图》等。在此基础上,后代改编和创作的还有《群英会》、《借东风》、《芦花荡》、《空城计》等数十种。其中《空城计》里诸葛亮唱道:“我本是卧龙岗散淡之人,学天书知阴阳易掌乾坤……”在民间曲艺作品里,有关诸葛亮的内容更为丰富,如《全相三国志平话》有:“徐庶曰:‘……卧龙者,诸葛亮也。现在南阳卧龙冈,盖一茅庐……不数日,弟兄三人前往南阳卧龙冈去请诸葛。”当时民间还有一个很著名的谜语:“南阳诸葛亮,坐在中军帐,摆下八卦阵,单捉飞来将。”文艺作品中的这些内容,使人们一听到诸葛亮便想到了南阳、卧龙冈,三者形成了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
这个时期的诗文、碑刻较隋唐时期更为丰富,如《卧龙岗志》收录的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因金人入汴,曾任参知政事的陈与义避乱襄汉间作《次南阳》诗,有“卧龙今何在,有冢已半摧”之句。《隆中志》也收录有曾巩、王安石、苏轼、王柏、茹敦和等许多名人到隆中对诸葛亮的赞颂和所见所闻的诗词。不过,两志所收诗词有一部分并无明确地点,内容亦无隆中、南阳之字眼,不能作为时人认知诸葛遗迹的证据。例如《隆中志》收录有王安石的《诸葛武侯》诗:“汉日落西南,中原一星黄。群盗伺昏黑,联翩各飞扬。武侯当此时,龙卧独摧藏。掉头《梁父吟》,羞与众争光。邂逅得所从,幅巾起南阳。崎岖巴汉间,屡以弱攻强。晖晖若长庚,孤出照一方。势欲起六龙,东回出扶桑。惜哉沦中路,怨者为悲伤。竖子祖余策,犹能走强梁。”这里边“邂逅得所从,幅巾起南阳”无论如何也不能解释成隆中,除非按“襄阳说”一贯的思维,即“诸葛亮的南阳意指隆中”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所谓“证据”。另外,此时期各地武侯祠的楹联、匾额中关于南阳诸葛亮的内容也很多,仅陕西勉县武侯祠中就有“山光犹拟南阳卧”、“不负南阳三顾”、“高卧南阳”、“南阳高躅在”、“南阳卧龙”、“出阳都,耕南阳”6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