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开门七件事》中有“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叶为何能列入其中?
茶叶,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中有“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叶为何能列入其中?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柴米油盐酱醋属于物质生活,茶属于当时仅有的精神生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日新月异,不光是只求温饱的年代,现在讲究的是生活质量。过去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维独“茶叶”一般人家很少喝,价格贵喝不起。能唱上茶叶的人都是些有钱人。
现在就不一样了,走亲戚逛朋友第一件事就是坐下来先给你倒杯水放上家里最好茶叶,以示友情或亲情。
用一句诗来形容的话那就是:当年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一个好茶之人,自小受到家庭熏陶就开始饮茶,几十年来,无论繁忙还是休闲,除医嘱外,每日饮茶,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习惯。由于这种兴趣使然,还去学习了茶艺和茶叶审评,就所学以及实践到的内容分享些个人观点。
个人觉得,茶,之所以能成为《开门七件事》中的一件,应该受到我国从古至今几千年茶文化所带来的影响。
公元前2700多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传说中,“荼”即是“茶”起,从中证明了我国是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国家。
茶能走进寻常百姓家的路径:
魏晋南北朝时期,普遍已将茶当做饮料,当时自上而下的推广“以茶养廉”、“以茶示俭”的风气使茶进入精神文化领域,再有,这个时期茶进入了宗教领域,加之文人的赞颂,使得茶文化得以在唐代形成。
唐代的时候茶肆遍天下,民间也出现了茶亭、茶棚、茶房等,供自己和他人饮茶;唐中期以后的皇帝大多好茶,至中唐,茶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在陆羽《茶经》中有记载,成为“比屋之饮”。唐代又是佛教禅宗迅速普及时期,饮茶风气盛行。同样,唐代文人嗜茶者很多,就好像如今的名人效应一样,能够迅速推广开来。但普及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日常中,还是有段距离。
茶兴于唐而胜于宋,到了宋代无论是在宫廷,还是在民间,各种形式的茶文化渗透使得城市、乡村茶店茶馆遍地皆是。
元明清时期,制茶技术的提高,将煎煮法改为随冲泡,随饮用的冲泡法,使得在饮用方式上得以重大变革,也为进入日常提供了基础。明代人崇尚紫砂壶几近狂热的程度也与之相关;清朝乾隆皇帝,更是嗜茶如命,在如今声名远播的西湖龙井、大红袍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清代,茶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茶在民间普及,并与日常日用结合,成为民间礼俗的一个组成部分,各个阶层,包括普通百姓进行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在那个时期,鸦片战争的爆发也与茶叶贸易有直接的关系,可见,茶叶已经渗透到一个上至皇室官宦、文人学士、下至平民百姓的一个日常。
新中国后,制茶技术的恢复与提高,产量的逐步扩大,以及综上几千年的茶文化历史积淀。茶,无论是在精神文化领域,还是作为一种健康饮品,都成为不可或缺的开门七件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茶水一般南方人喝茶 越喝茶越富贵 所以希望越过越好!对的就是这样对了还有水喝,喝水太淡要喝茶水才可以哈哈我太聪明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前6都是加,茶是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按照这七个排列的方式应该是从低到高排列的吧,柴米油等都是老百姓们的生活必需品,价格应该也比较便宜吧,应该是越往后价格越高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茶是明目清脑之良品,开门就要头脑清醒看得清楚。
上一篇:奇瑞艾瑞泽GX的故障率高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