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曹操兵临城下,势不可挡,为何刘备不顾妻儿死活都要带着百姓离开?
刘备,江陵,荆州曹操兵临城下,势不可挡,为何刘备不顾妻儿死活都要带着百姓离开?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3、为自己储备经济和军备资源,群雄挣天下说到底挣的无非是人口和土地,就算地盘丢失,只要带走人口就握住了有生资源,有了人口资源就有了经济资源和军备资源,那么在夺回地盘就不成问题,带走这十万百姓,再找一个安身立命之地,发展生产,扩充军队,刘备就能成就一方霸业,为其复兴汉室统一全国奠定基础。这也是刘备相较于其他诸侯的高明之处。
4、刘备能够体察战乱中百姓的疾苦。自董卓篡权以来,战乱频频,百姓民不聊生,刘备虽为汉室宗亲,但早年落魄,靠织席贩履维生。刘备也是从社会底层摸爬滚打走过来的人,深知百姓疾苦。在刘备看来,自己坚决抗曹不降的举措可能会给宛城百姓带来灾难,带领百姓离开可以减轻百姓的战乱之苦。
刘备屡战屡败耗尽一生,为的就是成就霸业复兴汉室,在刘备的心中,自己的妻儿可能真的没有自己的鸿图伟业那么重要,对于他的妻儿来说,刘备确实不是一个好丈夫和好父亲。各位看官,你们怎么看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讲的是刘备与诸葛亮火烧博望坡,打败曹仁、夏侯惇夺取了新野之后,曹操亲领大军兵临城下的故事。
冷兵器时代决定战争胜利与否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口数量。当然以少胜多的战役也存在,但是这些战役以出奇制胜被奉做经典,留给后人解读。所以地盘丢了还可以再抢,如果人没了可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在诸葛亮还没有出山的时候就提出了三分天下的定局,深得刘备赞同。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曹操以大汉丞相之职“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天时;孙策孙权与中原隔江而治,依靠江东天险占据地理;留给刘备的只剩下一个就是走“亲民主义”路线,让天下人拥护其为“仁义刘皇叔”的人和。刘备选择带领“全民逃亡”,到处宣传曹贼屠城(曹操有屠城记录比如攻打陶谦,打马超)。与其等死,不如跟随刘备逃跑,起码还能留有一线生机。所以百姓也愿意跟随刘备逃亡。
综上所述,不管是假仁义,还是真道德。刘备所选择的这条路是正确的。从一个织履贩鞋之人,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唯一一个足以对抗曹操,藐视孙权的蜀汉霸主。
谢谢大家欣赏,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发表一下意见。欢迎补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刘备有句话,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由此可见,女人不重要,但是在这个问题里,又多了一个带着百姓走,其实就是在长坂坡那里吧,那里其实也没有丢弃老婆,只是曹操骑兵到来,导致了混乱场面,顾不得那么多了,也并没有说要百姓不要老婆的地步,题主应该是混淆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刘备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刘备就是死也要和百姓死在一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刘备这么做是非常明智的举动!刘备与百姓一起走,是深得民心之举,而且还是百姓主动要求一起走,那就能不能拒绝了,否则没了民心,他刘备的大志也就无法施展了。而且,刘备带着这么多百姓,不仅赢了这些人的民心,传出去后,会赢得天下民心,分量极重,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就算抓到刘备,也不能杀刘备,否则必失人心。曹操此时仍有大敌,失去民心,曹操也将难以发展,刘备知道曹操聪明能想到这一层,刘备被抓走顶多被曹操软禁,仍好吃好喝,可伺机行动,毕竟有了民心,日后好发展。而假如刘备此时逃跑,首先民心不足,又是败军之将,就算跑得掉,也只有两条路,一直逃亡,或者投靠他人,刘备肯定不会一直逃跑,肯定会投靠他人,但是没有民心的败军之将,就算投靠,最基本的表现就是被人看扁,不仅会被排挤,还难以掌握兵权。所以此时刘备这张仁义牌打的还是很好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婆如衣裳说换就换,民心不能失
上一篇:洗面奶好还是洗面皂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