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长平之战,如果不换将赵括,廉颇将军能守得住吗?
秦国,廉颇,赵国长平之战,如果不换将赵括,廉颇将军能守得住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第二:赵国败,但不会想赵括那么惨
秦军有着不放弃的精神,集全国之力完成长平之战,那么赵国肯定失败,因为打战打的经济,当时秦国通过几代君主发展,国力强于赵国。所以如果主将还是廉颇将军采用防守战术的话,到时候赵国也会因为缺粮失败。那么赵军撤退,而不会像赵括被秦军包围。
第三:和平分手
长时间对峙给双方造成巨大压力,秦国可能采取之前赵国议和亲求。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也只能是猜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能!长平之后不久的邯郸保卫战就是倒子!取胜虽然没有把握,但势均力敌汉有问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赵孝成王”再咬咬牙,坚持坚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还是有机会拖垮秦国的。
以“长平”之险要,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毋庸置疑,“廉颇老将军”绝对能守得住。
秦国之所以在赵国散布谣言,混淆视听,是因为拖不起了。
“长平”在今天的山西省高平市西北。秦国深入赵国作战,补给线拉得太长。虽然有“渭河——黄河”一线水路运输,但细细考虑“船只、水流”问题,怕是作用没那么大。
实属“远水解不了近渴”,而“补给线”就是“生命线”,在冷兵器时代更是“战场胜败”的关键。
赵国的临阵换将,也是因为扛不住了。战争的消耗太大了,还是粮草问题。
尽管战线在本国境内,可得跨越太行山运粮,也是有困难的。
纵算秦国粮草比赵国充足,可秦兵比赵兵多了十多万。光这多出来的“十万用度”,在千里辗转之下,也够秦国喝一壶。
这“一长一消”之间,双方优势都将不复存在!
当“长平之战”发展到如此地步,不再是“将帅才能”、“兵马之多”来决定胜负存亡”,而是最高统治者“狭路相逢”的勇气和魄力来决定战争走向。
正是“赵孝成王”的摇摆不定和缺乏“破釜沉舟”的气概,断送了“廉颇”,葬送了“赵国”!
如若“老将廉颇”指挥到底,很可能将“白起”耗死在“长平”。就像“司马懿把诸葛亮活生生地耗死在‘五丈原’ ”一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守不住的!
当初之所以赵王会换将,就是因为守不住了!当然,这倒不是廉颇的能力问题,而是国家实力上的差距!
当时秦赵两国因为争夺上党地区,已经耗了三年,两国之间的战争在长平已经演变成了一场国力之间的对抗。
而显然,赵国的国力比不上商鞅变法后的秦国。
从地理上看,长平距离赵都邯郸不过200里,而距离秦都咸阳在400里以上,赵国后勤明显占优。但是呢,赵国得粮食可没秦国多啊,长平之战前秦国已拥有关中、四川、江汉和河东四大粮食产地。而赵国呢,无非士太原盆地,再加上邯郸。与此同时,秦国召集百万青壮,疏通渠道,让秦国可以直接从水路运粮,其运粮甚至比赵国更快,更畅通。
再加上,赵国被秦国骚扰粮道,截断运输!后来赵王实在撑不住了,这才听取了郭开的意见,换下了力主坚守的廉颇,让赵括主动出击。最终赵括败给了白起,四十五万赵军将士全军覆没。
所以,无论换不换廉颇,赵国都是输,只是廉颇可能会让赵国输得没那么惨,可以最大可能的保存实力。
当然,赵国并不是一点机会没有,赵国当时如果能得到其他国家的帮助,且不说齐楚这样的大国支持,赵孝成王只要是把握住韩魏这两个三晋老牌盟友,秦国就很头疼。韩国与魏国根本不需要出兵来正面战场,只需要派出小股部队骚扰秦国运输线,那届时沉不住气的可就是秦军了。
或者说,在坚守的上党的同时,像赵武灵王计划的那样,动用其西北部边军对秦国进行闪击战,直击关中!
只可惜,这些策略赵王都没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长平之战是一个转折点,使赵国再无能力于秦一较长短,至于廉颇的能力虽然比白起可能差点,但绝不是泛泛之辈,四大名将、破燕拜相、赵有廉颇、马服,强秦不敢窥兵井陉这都是对廉颇的历史评价,而赵括呢?不仅赵奢遗言不让他带兵,蔺相如也不同意他带兵,而秦国之所以反间计让赵括替换廉颇还不是因为他夸夸其谈华而不实银样蜡枪头吗?廉颇配享武庙,难道古人都瞎了不如你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长平之战是一个转折点,使赵国再无能力于秦一较长短,至于廉颇的能力虽然比白起可能差点,但绝不是泛泛之辈,四大名将、破燕拜相、赵有廉颇、马服,强秦不敢窥兵井陉这都是对廉颇的历史评价,而赵括呢?不仅赵奢遗言不让他带兵,蔺相如也不同意他带兵,而秦国之所以反间计让赵括替换廉颇还不是因为他夸夸其谈华而不实银样蜡枪头吗?廉颇配享武庙,难道古人都瞎了不如你们?
上一篇:如何客观地评价王源的唱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