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人说讨论历史问题时,人们的目光喜欢聚集在王侯将相身上,而不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变迁,对此你怎么看?
都是,历史,老百姓有人说讨论历史问题时,人们的目光喜欢聚集在王侯将相身上,而不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变迁,对此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跟本不可能中国也来也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个时代王侯将相的所为,政继与否反应了当时社会,人文的时代朝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方面是,屁民没什么值得写的天天为一日三餐奔波还农夫犹饿死。另一方面是阶级鄙视链,最多也就是记载一句xx年xx月xx地地震,蝗灾,民易子而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封建社会王候将相决定历史的大致走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概现在的中国读者会有那样的一种看法,认为中国的不管哪一部史书,写的都是当时的王侯将相,而不把一些注意力放在当时的平民百姓身上。实际上,这是一种很错误的看法。中国的一些史书和笔记,未必就一定写的是王侯将相的故事,
列如史记,司马迁就专门在其中设置了《游侠列传》。包括司马迁本人来说,司马迁赞扬游侠那种侠义精神,即使当时的游侠属于朝廷的对立面,这类人一般很难走进朝廷的法眼,因此,游侠其实可以说是社会的底层百姓了。
不管是最后袭击秦始皇失败的荆轲,还是其他《史记》中的各种豪侠,都是司马迁为其鸣不平的代表。
司马迁其实是记录了这些平民百姓的人生经历和最终结局。除此之外,在《游侠列传》之外,司马迁又设置了《酷吏列传》。
而且,好像也正是因为司马迁开了这个头,不少的官方正史都会设置有《酷吏列传》。两唐书中最出名的酷吏,那就应该属于来俊臣了。
而这类酷吏出身往往并不是一些高贵的门第,也就是一些大街小巷,平民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而变成了朝廷命官。我们也许就可以看作是平民百姓的命运轨迹。
还是说来俊臣,这个家伙在还没有当官以前,连他的亲生父亲是谁都不知道。成人以后更是犯罪被抓到监狱中去。如果不是因为武则天的告密制度,来俊臣不过是唐朝的一个小混混而已。
而这类平民出身的官员更是在各种史书中是层出不穷。
而且,难道一些重要历史人物,他们就是王侯将相的代表吗?例如推翻秦朝的农民大起义,其关键人物的陈涉和吴广,司马迁更是将陈涉早年的一个两句话记录到史书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苟富贵,勿相忘?”
毫无疑问的是,不管是陈涉还是吴广,这两个人其实都只是历史的失败者。但经过司马迁的记载,我们知道了世上有那么两个百姓的名字。
不仅是像陈胜吴广起义那样轰轰烈烈的人,会被史书记录下来。即便是被后世认为可信度不高的一些官方史书,依然就记载一些另类的人物。
现在舆论认为清朝人抹黑明朝的《明史》,还特地记录了一些时代的不知名人物。《明史》的卷一百四十三,列传三十一当中,有那样的两种记录,分别是和“温州二樵”。
前者是私塾的老师率领学生抗议燕王朱棣的的夺位行为。漳州地方的教师陈思贤得知燕王继位后,率领其他弟子六人,哭祭建文帝。朱棣知道后,杀害了这六人。因为其他弟子六人是龙溪人,所以《明史》将这件事称作“龙溪六生”。
这六个留下名字的人还算是幸运了,“温州二樵”说的是当地的两个樵夫。连名字都未能保留下来。台州的一个樵夫听说燕王继位,哭着投水自尽,另一个在乐清的樵夫,听说南京被燕军攻破,他的一个同乡死难,也大哭跳水自杀。后者的侠义,是不输给司马迁笔下的侠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是人们的目光看哪里,而是大部分史书中写的都是王侯将相,描写普遍百姓生活的极少。还有那些保留下来的墓葬,遗址,文物等基本上也和平民生活关系不大。古代平民生活到底什么样如今也只能去想象和推测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百姓的生活变迁又有多少能载入史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