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作品集面试中,哪些话一定不能说?
同学们,导师,指数作品集面试中,哪些话一定不能说?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作品集面试中,哪些话一定不能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算算时间,很多同学即将迎来院校面试的高峰期。当然,能够获取面试资格,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同学们的作品已经得到了院校的初步认可,但是,获取面试资格,是否意味着已经提前吹响了成功的号角,这点并未可知。
很多国外院校的面试淘汰率达50%以上,比如皇艺,在给大家充分展示自己机会的同时,高比例的淘汰率也令不少同学在面试过后,与名校失之交臂。
同时,作为与导师初步建立关系的有效途径,面试不仅是一场院校单方面的考核,更是一次与导师近距离的对话邀请。究竟是“成为好友”,还是难逃被“拉黑”的命运,不仅考察的是同学们的专业知识,还有对于语言、细节的把控。
其中,哪些话不该说,哪些话不能说,哪些话足以“一击致命”,是很多同学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期文章,特地为同学们整理了一份“院校面试排行榜”之“那些不能说的话”:
Top 10 说话过于绝对
危险指数:★
常见指数:★★★
在日常的交流中,多数人都会不自觉地用十分肯定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以此表达出自己对于观点的肯定和坚持的决心,从而获取别人的认同。但是在面试之中,这种交流方式并不适用,特别是在大家对于表达观点并没有进行充分严谨的调研之前。过于绝对的语气,不仅容易在专业知识丰富的导师面前,暴露自己的短版,也很容易给考官留下缺乏严谨的面试印象。
因此,在面试过程中,更建议大家与导师进行沟通时,尽量采用逻辑清晰、严密的语言与表达方式,从而为之后与导师的学术交流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Top 9 背诵准备好的答案
危险指数:★★
常见指数:★★★★
对于中国留学生而言,背诵似乎已成为同学们应对考试增加自信心的普遍方式。在汉艺之前的面试辅导中,经常遇到一些同学们背诵答案的情况,似乎只有通过背诵,大家才能在面试中表达自己心中的观点。
毕竟,对于国内的语言考试。大家普遍都会采用这种方式顺利通过。但语言考试与院校面试的考察重点大为不同,前者主要考察的是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后者导师更希望与同学们进行一场同纬度、同频率的思维对话与交流。
更重要的是,导师不是机器,也不希望招收一个如同机器般的学生,相反,考官更希望在这短暂的面试时间内,能迅速看到每一位同学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可以想象一下,当导师经过一天的面试,向同学们提问的每一个问题,所得到的答案都如此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如此一场枯燥乏味的面试对话,导师内心也许早就飘起了吐槽弹幕。
Top 8 “我觉得Interesting”
危险指数:★★★
常见指数:★★
对于从小生活在国内的留学生而言,想要出国留学,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语言的差异化。特别是中国当下的英语教育,很多仍停留于“How are you ?”“I'm fine,thank you”的初级阶段,完全脱离了西方的真实语境。
比如,Interesting常常被很多人认为是有趣的词,而不断挂在口中,试图缓解面试中的尴尬。但在西方的语境下,这个词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表示语气助词,并没有具体含义。所以,当同学们在面试回答中,说到“我觉得这个方向Interesting”时,导师并不能清晰知道同学们说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以至于不能有效地沟通。
Top 7 喜欢用高大上的词,但不符合语境
危险指数:★★★
常见指数:★★★
很多人在掌握了一定的英语词汇之后,常常喜欢在日常表达中用一些自己并不熟悉的高阶词汇,以此来彰显自己丰富的词汇量。但由于缺乏对这些词汇的深入理解,往往会因为使用错误而造成笑话。
比如,很多人在和导师交谈的时候,喜欢用coherence来替代understand ,以此在导师面前凸显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但导师完全不清楚学生在讲什么,甚至有可能会觉得学生的逻辑有问题,并在交谈中十分直截了当的告诉同学,以后用直白的口语词汇就好。
Top 6 “我太紧张,我英语不太好”
危险指数:★★★
常见指数:★★★★
这句话,可谓是院校面试中的高频句。也许在很多同学的观念之中,这句话是自谦的表现,只要自己这么说,导师似乎就能理解同学们在面试中的糟糕表现。然而大家都忽略了,当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其实正是没有自信心的表现。
对国外导师而言,大家能自信地表达心中所想,才是最重要的。当然,这里所说的自信,仍然要建立在逻辑清晰的基础之上,即便在交谈中出现一些语法问题,也不会影响导师对你的整体判断。
Top 5 不太礼貌的话
危险指数:★★★
常见指数:★★★★
这里要说的并不是不礼貌的行为。毕竟,没人会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在面试中,大家都会极尽所能地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但正是因为重视,很多同学会因为在面试中过于紧张而导致出错。
比如,在视频结束后,当导师很客气的说再见时,很多人会因为紧张而将导师的语音先行挂掉,也许同学们在之后也会感到懊悔,但是对面的导师很可能已经满脸问号,甚至在思考同学们对此次对话是否不太满意,对于进入本院校的热情也很可能受到质疑,因此,对于同学们来说,适当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进行一些有针对性地提前练习,能有效避免此类状况的发生。
Top 4 谈及规划, 开始畅想与学术无关的未来
危险指数:★★★★
常见指数:★★★
“你未来有什么规划?”是导师在面试中经常会问到的问题。部分同学在回答这一类型问题的时候,往往情不自禁地开始畅想未来,陷入儿时对未来梦想的期许中不能自拔,甚至开始天马星空地描述畅想,比如,未来我想开一间花店等完全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无关的内容。
同学们需要明确,导师想要了解的未来规划,更多的是建立在学术范围、专业范围等方面。当然,如果你能将一间花店用合理的逻辑,连接到你的研究方向也是不错的。
Top 3 “我不知道”
危险指数:★★★★
常见指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很多人从小所接受的教育,但是在面试之中,同学们完全可以用更有技巧性的答案来代替“我不知道”,因为“我不知道”这句话,不仅会使老师的提问丧失价值,成为无效问答,更会在很大程度上,让老师对同学们的作品集创作独立性上产生质疑。
当这个质疑在很多句“我不知道”中持续发酵时,面试的不通过概率也会直线提升。所以,如果遇到了自己不知道的问题,可以尝试着使用问题中的关键词进行思维上的发散,然后尽可能将你的思维逻辑表述清楚。
Top 2 表现出移民倾向
危险指数:★★★★★
常见指数:★★★
对于很多国外院校的导师来说,带有移民倾向的学生,其学习动机往往是不纯粹的,尤其是在一些移民大国,导师对于学生的移民倾向十分敏感且反感。因此,在整个对话的过程中,导师往往会旁敲侧击地询问同学们毕业之后的规划。
上一篇:《王者荣耀》上单凯怎么玩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