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评价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李渊,秦王如何评价玄武门之变?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当时的太子是李渊的长子李建成,按照古代帝王的传承制度,把皇位传给李建成也是合乎理法的事。
但是,在大唐的建立过程中,秦王李世民立的功劳比较大,他手下又有一群能臣善将。这些人都建议他当皇帝,和李建成争取皇位,当然最主要的是他也愿意当。
这时候在朝中就形成了两股力量,一个是太子党,一个是秦王党。
双方力量可以用势均力敌来形容,这时候可以说谁先下手,谁就能征得主动权。
李世民就是先动手的那一个,他和自己的文臣武将谋划了一番,然后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过程的大致经过如下:
因为玄武门是有重兵把守的,李世民若想在这里发动政变,他就必须要买通看守玄武门的将领。
打听到那一天的将领是谁后,他就送了那个将领很多金银财宝。目的只让他保证兵变的时候,保持中立,或者就当做什么都没看见就可以。
争取了这个将领,仅仅是整个政变的一个开始。
这时候李世民要考虑的是,带多少人去?
带多了显然不行,毕竟这是谋反,若是人太多了,容易引起别人的警戒。但是,带少了似乎也不好,万一人手不够用,岂不成了别人板上的鱼肉。
想来想去,李世民决定带领最骁勇善战的将领去,这些将领都像尉迟敬德一样,可以于千军万马中取敌人上将首级的,总计不超过十人。
他们这些人埋伏到玄武门之后,前戏的准备都做好了,好些马上就开始了。
下面的事情,是考虑如何让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单独来玄武门。
因为只有他们单独来,才能保证他们有来无回。
不是说要杀太子李建成吗?为何又加上一个李元吉呢?
因为李元吉和太子李建成的关系很铁,两个人好到穿一条裤子。所以,李元吉必须除去,留着他早晚会是个祸害。
那么李世民是如何骗他们来玄武门的呢?
假传圣旨,就说老皇帝李渊要见他们。只有这样他们两人才不会怀疑,才会单枪匹马去见父皇,才好经过玄武门这个地方。
当两匹马经过玄武门的时候,李世民看到李建成就先动手了。他拉弓射箭,一气呵成,箭到人亡,李建成就这样被射杀死了。
李元吉立刻意识到这是个阴谋,于是他调转马头就想跑。
李世民打马前进,赶紧去追。
就在这个匆忙之时,李世民被树脂给拦了下来。
李元吉一看,机会来了,他也跳下马来。夺过李世民的弓箭来,想用李世民的弓箭,把李世民给勒死。
恰在这个生死关头,尉迟敬德提着刀前来救驾了。他上去一刀,就把李元吉给杀死了。
至此,玄武门事变的整个过程完毕。
李世民夺权成功,他就是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唐太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站在人性的角度,杀兄,是不道义的。
站在发展的角度,为了唐朝的发展,是可以肯定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玄武门之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玄武门之变是一个十分有划时代意义的政变,并且是一次正确的政变,很值得人们深思。
关于玄武门之变的重要意义,我可以大概讲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解决李渊的政治遗留问题
唐朝是李渊以及李世民等通过政变从隋朝杨广手中夺过来的,建立初期政治局面不稳定,再加上李渊一时考虑不周到,致使太子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产生纠纷。
这场纠纷致使唐朝政局不稳定,分成太子党与秦王党,内部政局混乱,一片哗然。每个朝代最害怕的就是朝廷内部混乱,如果不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结束这一切,唐朝也很难有后来的兴盛局面。
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玄武门之变是一个很正确的政变,直接影响着唐朝的兴衰成败,要是没有玄武门之变,估计唐朝很难有盛世。
二、正确领导唐朝发展
在古代那种权利集中在皇帝身上的时代,一个皇帝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国家兴衰,我不敢说李建成就会太差,但是要是李建成当上皇帝,唐朝朝廷内部的势力就会不和谐,难免因为内斗最终失衡。
再者说,从个人能力上而言,李建成的能力还是稍微比李世民逊色的,要是李建成当上皇帝,也很难有后来的贞观之治!
三、形成不利影响
玄武门之变有最不好的影响就是开启了杀戮之路,尤其是兄弟残杀、父子相逼,从而为唐朝后来皇室形成不利影响,造成很多太子为了上位不择手段,血流成河。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十分不利的影响,比如后来的李承乾就想学习父亲李世民发动政变,还有后来的神龙政变、唐隆政变等,都是血浓于水的相互残害,让人十分不解。
结语
好事情会有影响,坏事情也同样会树立起一个坏榜样,从而让人们效仿。玄武门之变有其中残忍的一面,但是更多的是正确的值得肯定的东西!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玄武门之变,使唐太宗李世民的形象大打折扣!这也是我不喜欢他的原因!
现代人总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连毛主席的词里也对他很推崇,可是他在玄武门事变中的致命的污点让一部分人非常鄙视。也是现代很多人不喜欢他的重要原因!
李渊在取代隋而建立大唐的过程中,李世民东征西战,屡立大功。他的麾下也聚集了大批能征善战的武将,在实力与威望都与日大增的情况下,李世民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再加上手下人的蛊惑,李世民渐生异志,对父皇给自己的一切荣誉地位都不满起来。说实话,李渊也着实没亏待李世民,封他为秦王,尚书令,右祤大将军,天策上将。且天策府可以自留兵马,这些极高的荣誉权力并没有让他满足,他对太子李建成不满,认为自己应该做太子,将来的帝王!
上一篇:酒驾会有案底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