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评价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李渊,秦王如何评价玄武门之变?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评价玄武门之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玄武门的真相是什么,由于史书有修改的地方,这段讳莫如深的历史,我们很难了解,所以在这里折缘只能推测一二。
玄武门之变是储位之争的必然结果
李世民自打李唐立国之初就从李建成手中结果唐军主帅职位后,在部署房玄龄等人的启发下,便已有志于夺取天下,取李建成而代之,随着战场上的节节胜利,李世民政治地位急剧上升,而太子李建成则因学习政务之需,军事上功绩不显,政治影响日渐削弱。李渊亦越来越有意改立李世民为太子,并且这种意图已被建成和世民察觉,导致了兄弟之间失和与明争暗斗。
双方之间你来我往,经过几次斗争,已经势同水火,都决心诉诸武力,来一次彻底了断,至武德九年,京城上空已经弥漫着浓重的火药味。6月3日,李渊意欲让世民自识避祸,乃以建成、元吉言其私蓄八百勇士入宫图谋不轨的上表给世民看。世民情知行迹败露,于是反告建成、元吉淫乱后宫。于是李渊决定次日审问兄弟三人。李世民连夜布置,第二天一大早伏兵宫中,准备武力夺取储位。
伏兵不在玄武门而在临湖殿
因为历来史称“玄武门之变”,再加上旧史亦有“伏兵于玄武门”之说,许多人都以为李世民当日伏兵地点在玄武门,但仔细分析旧史记载,其实伏兵不在玄武门,而在临湖殿。
《旧唐书》记载,六月四日晨,建成得张婕妤报信高祖将审问兄弟三人,乃召元吉商量,决定入宫探问消息,二人由玄武门入宫后,行至临湖殿“觉变”,于是掉头逃跑;世民从呼追赶,元吉即张弓射世民,因过分惊恐慌张而拉不开弓,世民于是射杀建成。尉迟敬德率70余骑赶至,随从射元吉坠马后,元吉步行逃往武德殿;此时世民马亦受惊。世民坠马,披挂树枝,元吉至,夺世民弓欲勒世民,辛尉迟敬德赶至,跃马大喝,然后追射元吉。
《旧唐书》的记载,漏洞不少,如果伏兵在玄武门,为何不在门口径将二人拿下,而要等他们走到当日高祖泛舟复变的临湖殿,在高祖眼皮下追杀二人?临湖殿内高祖为何不组织、不报告?如果伏兵在玄武门,世民为何在临湖殿“从呼”二人?建成、元吉为何一见世民就掉头逃命,而且速来骁勇的元吉吓得弓都拉不开?世民与元吉相搏时,为何尉迟敬德来的这么准时?如果他从宫外赶至,又怎么知道搏斗地点?这一切都说明,世民当日伏兵不在玄武门,儿子啊临湖殿,而且在建成、元吉二人来前,已经袭杀高祖随身卫士并伏兵殿内,世民在殿外等候二人、故二人一见临湖殿情景和世民装束,吓得回马便逃。
伏兵于临湖殿而不是在玄武门,这是李世民伏兵计中重要的一环,可以确保万无一失,因为,第一,伏兵临湖殿,即可就近劫持该偶组,又可等待建成、元吉自投罗网,一举袭杀,可谓一箭双雕;即使二人不入宫或袭杀不成功,亦可挟持高祖迫其改立,第二,伏兵临湖殿而不是玄武门,还可不惊动东宫和禁苑中的禁军,如果东宫卫士来攻,可以由玄武门卫士代人受过,阻击东宫兵。
这大概就是玄武门之变的一个大概过程,这场政变,其实只是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长期斗争的一个必然结果,其中真相,并不是李建成、李元吉都是大反派,李世民迫不得已才发动政变,或者是李建成已经先欲准备伏兵了,说到底,李世民技高一筹,赢在了先手。
以上个人浅见,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也是极好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也许对于普通人而言,会觉得玄武门之变是十分残忍甚至觉得李世民丧失人伦,残杀兄弟,可是在史学家眼里,虽然惋惜李建成,但都认为李建成比不上李世民,并且肯定李世民的做法,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继续仔细分析。
一、史学家对玄武门之变的评价
建成残忍,岂主鬯之才;元吉凶狂,有覆巢之迹。若非太宗逆取顺守,积德累功,何以致三百年之延洪、二十帝之纂嗣?或坚持小节,必亏大猷,欲比秦二世、隋炀帝,亦不及矣。——《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
旧唐书对李建成的评价很低,觉得李建成与秦二世、隋炀帝相比,都比不过,这个评价我们姑且不说真实与否,但是可以说明史学家对玄武门的正义性还是表示支持,并没有觉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有太多过错。
建成、元吉,实为二凶。中外交构,人神不容。用晦而明,殷忧启圣。运属文皇,功成守正。善恶既分,社稷乃定。—《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
旧唐书成书较早,我们考虑到当时李世民有看起居注并且修改的不良行为,我们就不继续深入分析,接下来看看资治通鉴又是怎么评价的。
既而为群下所迫,遂至蹀血禁门,推刃同气,贻讥千古,惜哉!夫创业垂统之君,子孙之所仪刑也,彼中、明、肃、代之传继,得非有所指拟以为口实乎!—《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武德九年》
司马光对李建成表示惋惜,也对李世民表示支持,从上边史学家的态度,我们不难发现,对于玄武门之变或者李世民本人,其实史学家都是支持的,为何会如此统一呢?我继续分析。
二、为何发生玄武门之变?
在玄武门之变前,我们要仔细分析当时的情况。首先李渊在最开始与李世民一起打江山的时候,就已经答应以后统一江山让李世民做太子,结果后来真的统一之后,又让李建成成为太子,实乃言而无信,但是李世民并没有怪罪李渊。
李渊也觉得对不起李世民,在职位以及各种头衔上尽量满足李世民,还专门为李世民独创了一个“天策上将”,这个职位自李世民之后再无人敢用,足以见得其多么权威。
因为李渊对李世民的弥补,再加上李世民常年带兵打仗,在那种刚步入正轨的国家,一个拥有军中威望的人显然是比一个专门进行文治的李建成更加得人心的。所以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逐渐产生隔阂,而一切隔阂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权力。
在权力面前,他们都迷失自己,除了哥两个之外,还有很多支持他们的党羽也迷失自我,大家一致想得到的就是权力。由此双方之间的争夺越来越白热化,李世民与李建成两人在中间十分为难。
后来两党分化,斗争激烈,有人建议彼此除掉对方,最开始建议的就是有先见之明的魏征,当时他在李建成麾下,他几次建议李建成将李世民除掉,可是李建成与李世民还是有兄弟情义的,当然不可能这么狠心。
上一篇:酒驾会有案底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