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安天下,为何刘备二者皆得最后却抱憾而终?
刘备,卧龙,凤雏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安天下,为何刘备二者皆得最后却抱憾而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也就是说,在东汉时期,名望是真正有用的。就连曹操,在年青的时候,也要置办厚礼,请求当时以品评人物出名的许劭对自己进行点评,增长自己的声望,这就是那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出处。
请有名的人物评价,是一种获得乡里清议的方式。在这种制度下,地方的话语权逐渐被一些地方豪强把持,这些人也通过家族的势力,还有互相之间的人际网络,轻易的获得声名。 仿照“八俊八顾”这种模式,他们也有品评自家年轻子弟的方式。
比如荀彧的祖父荀淑的8个儿子:荀俭、荀绲、荀靖、荀焘、荀汪、荀爽、荀肃、荀旉,被称为“荀氏八龙”,司马懿和他的七位堂兄弟,被称为“司马八达”,这种品评的方式多出现在官僚家族较多的中原地区,尤其以汝南郡和颍川郡为多,也只有盛产官员的这两个地区,这种评议才能够形成影响力,相比较而言,查看司马懿兄弟的名字,字里都有一个“达”字,这就是“八达”的由来。
相比起“八龙”这样的称号,河内司马家的“八达”就简陋低调许多,反应了河内司马氏不如颍川荀氏的地位,既反映了司马氏向汝颖名门望族积极靠拢的心理,但一时又无法把持乡野清议的尴尬。 而对于许多中原以外的家族,搞这些“八X”的名堂更没有用,但不等于他们就要放弃对自己家族子弟声望的培养。
当然,与“八俊八顾”这些称号比,“八龙八达”是没办法比,而“卧龙凤雏”又是等而下之。但是“八俊”这样的逼格高不可攀,“八龙”这样的称号又难以获得。
这充分说明了一件事,诸葛家族和庞家在政治上的影响力远远不如司马家,更不如荀家。
这就相当于什么呢?有人在自己简历里写的是国际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人写的是大专辩论赛冠军,有人实在没得写了,就写个,湖北省荆州市卧龙村乒乓球15岁以下少年组反手直拍冠军,卧龙凤雏大概就是这个这么个概念,有逼格的人自己都知道拿不出手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二人皆得却也没安天下,这主要取决刘备得了人才还的会用人才才能安天下。
刘备坐拥荆州,文有卧龙凤雏辅佐,武有关张赵云、黄忠魏延,又有张松献上西川地图,此时正是刘备春风得意,大展宏图的时候。
诸葛亮带关张赵云镇守荆州,庞统辅佐刘备带魏延黄忠取西川,刘封孟达攻取上庸,形成西川、荆州、上庸铁三角,进可以联吴伐魏,退可据守上庸、西川敌曹魏,东可以凭借荆州拒东吴,真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只可惜刘备不听庞统之言,不在涪城乘刘璋劳军时一剑斩了刘璋,杀了张任,摧枯拉杇般取得西川,却假仁假意的放跑了刘璋、张任;结果放虎归山,让张任在雒城小路乱箭射死庞统。
无奈之中,诸葛亮只能将荆州要地交于纠纠武夫关羽守备,自己带张飞赵云驰援西川。
虽然诸葛亮取了西川汉中,但却给了东吴可乘之机,吕蒙白衣渡江攻取荆州杀了关羽,刘备又逼反了上庸的孟达,整个一盘好棋就被刘备的妇人之人给走成了臭棋。
你说忧柔寡断、妇人之仁的刘备,你就是给他四个卧龙凤雏,他也安不了天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特别是黄巾大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根基。就在这时候,胸怀大志的汉室宗亲刘备乘机起兵。手下大将开始只有关羽、张飞。
但是,刘备尽管是大汉“皇叔”,手下有关、张两个万人敌,但由于没有出谋划策的高人,刘备等人只能被追得到处乱跑,先是依附公孙瓒,依附曹操,依附吕布,后来又依附袁绍,再后来依附刘表,瞎折腾了十几年,也没折腾出个啥名堂。
再后来遇到徐庶,刘备终于才明白了自己这十几年来为什么怎么努力也不能成功的原因,原来是因为不懂战略战术。
但是,就在刘备刚刚尝到一点有军师出谋划策的好处和甜头时,昙花一现的军师徐庶就被曹操骗走了。好在徐庶临走时,给他留下了一根救命稻草,那就是徐庶告诉刘备,当今有一个很厉害的人物,比他自己强十倍。如果说他是一颗星星,那个人就是一轮红日。他的名字,叫诸葛亮。
就在这时,刘备遇到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徽也向刘备推荐了两个人:伏龙、凤雏。伏龙,就是诸葛孔明;凤雏,则是另外一个高人:庞统庞士元。
这段故事见《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
水镜曰:“今天下之奇才,尽在于此,公当往求之。”玄德急问曰:“奇才安在?果系何人?”水镜曰:“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说起水镜先生司马徽,在三国这段历史中,一直是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厉害人物。
司马徽是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隐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司马徽为人清雅,学识广博,有知人之明,受到世人的敬重。
曹操爱惜人才是出了名的。他自然也听说过司马徽的大名,占领荆州后,便去请司马徽。不曾想,就在这时,司马徽因病去世了。
那么,为什么刘备后来伏龙诸葛亮、凤雏庞统两个人都得到了,但却并没有“安天下”呢?
“伏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对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这句话透露的信息,我个人是这么理解的。
诸葛亮、庞统都是当世大才,也都是水镜先生的至交好友,他们都相互敬慕,也都相互了解。因此,水镜先生司马徽才给刘备推荐诸葛亮、庞统。
那时,诸葛亮在南阳隐居,过着闲云野鹤的日子,但是很明显,他隐居是假,等待那个最好的时机、最正确的英主出世才是真。他自认为还没有遇到合适的主家,因此一直在南阳“躬耕垄亩”未出世。按照他的话说就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当然,这纯属是糊弄普通人的鬼话。
庞统在江东已经有了一些名声,但也只是当时东吴辖地襄阳郡的一个功曹,就是郡太守的佐官,在周瑜手下做事。他的工作,就是掌管考察、记录功劳。凭他的才华,就这点打酱油的工作,估计闲得都快发疯了。按照现在的时髦说法,就是所学非所用。就像一匹纵横驰骋的千里马,被当成一只温顺的绵羊好草好料地喂养着。
上一篇:为什么一些人喜欢自驾北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