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安天下,为何刘备二者皆得最后却抱憾而终?
刘备,卧龙,凤雏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安天下,为何刘备二者皆得最后却抱憾而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强人家也不弱。
三足鼎立,曹操稍稍占优。
但是如若曹操出击孙刘其中一家,唇亡齿寒,另外一家必然协力抗曹。
如刘备主动出击,是自取灭亡之道。
以静制动,富国强兵,等待其它阵营生变生乱,是三国精英们共同采取的策略。
隆中对中诸葛亮对刘备说:如果您拥有了荆、益这两块地盘,咱们利用地险之利,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对外结好孙权,对内搞好治理,一旦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带领荆州之军向宛、洛进攻,将军您身亲率益州之众出兵秦川,老百姓一定夹道欢迎,这样的话,将军您的霸业可成,匡扶汉室的目标就达到了。
各位看官看到了吧,一统江山的前提是天下有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卧龙凤雏加上五虎上将可以说是真的文武兼备,还是顶尖的那种,遥想当年,汉高祖刘邦兵出汉中,凭借谋臣张良和兵仙韩信,最终打败了风头无量的楚霸王项羽,夺得了最终的胜利,定鼎天下。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皇叔的运气可以说是好到了极点,居然能够两者兼得。按理来说,问鼎天下绝非难事,但是蜀国居然是最早被灭亡的国家,别说定鼎天下,连自己都一亩三分地都没有守住,这是为何?到底是何原因?下面,由我来为大家一一解答:
首先,刘备太过于看中亲疏远近了。诸葛亮这个陪伴他整个霸业史的人才,可以说为了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诸葛亮依然是外人,无法进入核心第一圈子。他的核心圈子一直都是“关羽,张飞”,也就是说任何人到了刘备帐下,无论立下何等功劳,不论有多么的忠心,都无法闯进第一圈子,永远是外人,根本得不到重用,如此一来,谁还愿意陪刘备一起打江山,得不到回报的付出,是不可能良久的。
常山赵子龙,这可以说是最早跟随刘备的名将了,但是依旧不能进入第一圈子,赵子龙浑身是胆,能够单骑救主,就可看出其勇武无敌,绝冠天下,就算是与武圣关二爷比也差不了多少,但是刘备却从未让其领军作战,每天干的都是保镖的活,这等埋没人才的国家,如何能够长久,更勿论一统天下了。
西凉战神马超亦是如此,多次自己领军打败曹操,你能说他领军能力不足吗?能说他战力不够吗?不能,战力杠杠的!但是投降刘备后,就被晾在一边,闲置不用了,封了个五虎上将的头衔,从此再也没有用了,就因为不是核心圈子,便不能统领大军,不能像关二爷一样领军作战,固守荆州。对于一个大将来说不能上战场是何等的残酷,无异于凌迟酷刑!!!
正是因为如此,最终导致“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人才全都被埋没了,哪里是没有人才,刘皇叔不是伯乐啊,如此千里马,哎!所以说哪里有什么“五虎上将”,分明只有关羽和张飞罢了!
一代枭雄曹操则正好相反,无论自己的亲属,还是投奔的人才,不管是贫民还是贵族,从来不嫌弃,只要你有能力,我曹操就敢用你,所以其身边才聚集了那么一大帮的文臣武将,人才是战争最需要的资源,而且曹操的人才不会出现断层,任何时间都有足够的人才可用,杀了吕布,却重用大将张辽,打败马超,却重用其部将庞德,唯才是才是取胜的关键,当年楚霸王就是因为埋没人才,才最终让兵仙韩信投奔了刘邦,可见唯才是举才是取胜的关键。
最后,那便是刘备占据的地盘虽然是“进可攻退可守”,但是也意味着把自己圈了起来,如果外面战乱不断,那当然可以猥琐发育,但是当时已经是三分天下的局面,曹操占据众多的领土,人才资源十分充足,耗时间,最终吃亏的还是刘备,最占便宜的一定是曹操,可以说,如果诸葛亮当初不“六出祁山”,可能就没有机会了,等到最后必定是曹操大军压境,再无生计,所以,纵然刘备有卧龙凤雏,五虎上将在手,依旧抵不过曹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来自《三国演义》。在历史书中并没有记载。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么就有可能有几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水镜先生对他们两个人的看重,认为他们的能力超群。因此,用这句话打动刘备,好让他们君臣相遇相知。
或者原因是,当时的荆州士人圈子中的传言,用以互相吹捧抬高对方,这样可以抬高自己的身价。
不过,从当时的情况看,诸葛亮是卧龙不假,庞统是凤雏不一定。两个人的待遇截然不同,地位也不尽相同。刘备与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隆中对》定下天下三分。诸葛亮出仕后,掌管刘备的所有政务,奠定了文官之首的地位。
而庞统呢?其人先仕孙权,是周瑜的主簿,在江陵借给刘备后才加入刘备集团。而刘备对他并不重视,让他当个小小的县令。随后又因为他不理政事而免职。只是在诸葛亮和鲁肃的举荐下,才任用了他。在发现庞统的长处后,刘备任用庞统为谋主。
从两者的差异这一点来看,刘备并没有受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的影响。可见,当时难有这句话。这句话应该是后人编造的,当时并没有流传。
既然这句话在历史上不存在,当然在现实中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我们在看看,两个人对刘备的作用,就知道这句话的问题所在。在《三国志先主传》中记载:
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
这个时候,庞统已死。但是,在《三国志》中,庞统和法正同传,这就表明了庞统在刘备阵营的地位。庞统就是作为刘备的谋主存在的。这也是刘备出兵打仗,带庞统不带诸葛亮的原因。
上一篇:为什么一些人喜欢自驾北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