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评价《奇葩说》这个节目?
奇葩,节目,的是如何评价《奇葩说》这个节目?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奇葩说,顾名思义,是为一群奇葩人量身定做的舞台,他属于对性开放的包容,对个性多样化的包容,对自由生活状态的追求,对人性的深入剖析的一群人!下面来看看我最喜欢的几个人!
第一位当属大美玲,姜思达,他是一个奇特的人,毫不掩饰自己的性取向,为了爱敢于在今天这个中国还不太能接收同性的情形下,敢于说出爱,佩服他的勇敢,他的辩论技巧与娱乐是谢谢奇葩里结合最好的一个人,他的观点富有幽默感,但不高大上,让人很容易被他说服,在第四季,他1对4个辩论大神,毫不落下风,佩服他!
第二位是黄执中,他辩论带点厚黑学的意味,但他真的是以为魔王,让你被他带了节奏,特别是扶眼镜的一下动作,特帅!
第三位是马薇薇,虽然她在第四季后与姜思达的微博大战,其实是她个人的行为,姜思达没有反击的,但也改变不了她在奇葩说里那个犀利女的形象,辩论攻击性太强!
第四位是今年的新科bbking陈铭,很早就喜欢他可,他真的是一位人生赢家,两个女儿,他是上辈子拯救的地球吗?武大的教授,辩论中鸡汤味道十足,今年他和詹青云的神仙大战,让人意欲未尽,唱歌也很棒的,同时喜欢他在非正式会谈中的表现,给一群老外讲述中国传统文化和对生活中一些事情的理解,真的是一位完美的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最新的20期有点尴尬吧。
整体疲软
其实第六季《奇葩说》表现出来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疲软。
上一季傅首尔和董婧的事情,其实已经是非常明显的老奇葩抱团事件了。这一季傅首尔来了,董婧没参加,也可能是这种团体效应的表现之一。
开场失望
这一季对比上一季,现场比分大浮动晃动。97这样的大比分也能出现,真的是,毫无立场?
读心术这一期,上来两个一辩,秦教授和冉高鸣。实话说我是很期待的,因为很喜欢他俩,觉得秦教授很有生活智慧,冉高鸣也很讨人喜欢。但是,秦教授上来开始尬聊,泼鸡汤。其实是能看出来,他用了很多感情的,但是有个问题,上一季花希说过,辩论很忌讳的是,打到自己的痛点。索性秦教授这场,不淘汰人。
观众不买账
在一片尴尬的自我感动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到储殷很有触动,其他人也状似感动,但实际上,到了哽咽的时刻,一向友好的观众,本期连个掌声都没有。
总之,这一季的秦教授,已经不能让我觉得他离开很可惜了。区别于上一季的段子频出,这一季他好像有些江郎才尽的意味。
有他在的场次,好像表现都不是很好。傅首尔之前也一直调整不过来状态,不知道是不是赛制逼的,还是人红了,忙起来了,有名气了,压力就大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魔王一出场,蓦地恍然大悟,这赛制就是奇葩说为吐槽大会设计的联谊会啊。
然后一看辩题,颇有黑镜的感觉。
话说发现这集没有辩论前几位导师的互坑环节,总感觉不圆满。
池子说的没有特别差,但却是五季以来,我在奇葩说最听不进去的一段发言了,这要放在选手,肯定会被后期快进掉或者略过。可是人家毕竟是联谊会的主角,发言再无聊也只能尬播。
听完池子的发言,对庞博也不抱希望了。事实再一次证明,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期望越低,惊喜越大。庞博的表达形式符合舞台喜好,表现了一下自己怕老婆,吐槽技术的同时cue了一下李诞。他的论点主要是这个技术给爱情带来伤害,并且这个技术会骚扰到日常生活。其实后一个论点可以展开说。大数据会每天定时定点推送不一样的最合适人选,是因为我们自己也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我们的想法,喜好,兴趣都在随着认知的改变而改变。甚至每一秒的自己都与上一刻有所不同。照这样来看的话,每一秒都能匹配一个新的最适合的人选,如果我们按照大数据的推荐去约会的话,我们将每天在约会的路上疲于奔命。因为下一秒,又会产生新的人选。如此一来,我们没有办法拥有一段相对稳定的感情生活,没有稳定,只有填不满的贪欲,又谈何幸福。
开杠环节:挑明约会的内涵项目又不敢大胆明说的场面简直爆笑
欧sir的荒诞风还是一如既往的赞。他说了三点:去见能解除好奇心对自己的折磨\u0026大数据可能算不准\u0026最合适你的不等于你看得上的。这三点在生活里都是实打实存在的。知乎能做起来,无非是看到了很多人想要满足好奇心的需求;再牛逼的人工智能在某些情况下也只能是人工智障;不管自己多么矮穷矬,找伴侣永远想找个高富帅,但凡有得选,大概率不会找一个同样矮穷矬的人共度余生。
杨奇函:用自己亲身经历控诉大数据不靠谱,如果一味迷信大数据,将会被有心人通过数据造假来利用。最后升华了一下,提倡独立思考,不要被大数据左右,更不要被周围人的说三道四左右。
开杠环节:诞总总结得很到位:将互相戴高帽发挥到极致
赵帅:一开始,论点还是满足好奇心。后来说到想象中的是完美的,赴约可以打破自己对完美的幻想,从而更肯定自己的枕边人,同时赴约可以看看彼此爱得有多深,有多真。主要是从真爱经得起考验的角度来阐述。
熊浩:从道德层面论证大数据不靠谱,并且认为爱是责任。另外,『最合适』是一种诱导说法,大家不要去盲目憧憬而从中迷失。最后表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应该要二胎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