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方腊拥众百万,纵横北宋东南半壁,为何还是被剿灭了?
方腊,北宋,起义军方腊拥众百万,纵横北宋东南半壁,为何还是被剿灭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方腊聚众起事,都是以失地农民为主,属于为生存被迫,没有方向目标的乌合之众,容易被瓦解分化和脱逃,而方腊称帝名不正言不顺在北宋还没有垮到崩盘的地径显然失去天时,在遇到急于立功被诏安的宋江和一帮子打家劫舍土匪怎么是对手,他们的野路子斗不过水泊梁山这些土匪也是情理之中,何况还加上以童贯为首的宋朝正规军包抄策应,败也正常,历朝历代农民起事成功不多,成功必须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方腊一样都没有,只能是昙花一现。但是他给宋的打击加快了北宋覆灭和靖康之耻的到来,历史告诉我们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整个中国五千年历史,农民起义的多不胜多,但是成功的却只有两次,大汉刘邦跟大明朱元璋,其中刘邦还是一亭之长,相当于现在的镇长。而这么多农民起义中,方腊起义的规模在里面并不算最大,李自成都攻下北京,逼迫崇祯皇帝自杀了,最后却还是败了,太平天国已经割据半壁江山,一样还是败了,其原因都是因为农民战略,政治上的局限性!最伟大的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主席,从一无所有到解放全中国,只用了28年时间,再花70年时间把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建设成一个世界强国,虽然过程一样崎岖,政府内部也有不完善的地方,也有蛀虫,也有许多不公平不公正,但是共和国这个年轻的国家正在逐步完善,最后一定会赶超全世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太祖武黄帝靠一条齐眉棍,打下四百军州”。宋朝不是光靠吹而成。除了被石敬塘出卖燕云十六州,令宋无险可守,导致军事上由始至终都对北方被动之外,于宋一朝,都是强大帝国。无论在经济,人文,习俗,科学,理论,歌赋,诗词等等等等各个方面。更甚至于达到世界巅峰,一枝独秀,无国族能出其右。
对照于在这种环境情况下,方腊起义未免理短了一点。虽然后来小说说的“奸臣当道”,但是就算是这些当世奸臣,比如蔡京之流,也是巨师大儒,学术冠于九州也。反观方腊众旅,虽然号称百万之众,实也是乌合之众而己。隔壁镇的地痞撒石灰的白旋风刘二,就当了西将军。邻村的日日鼠黄胜也当了水军头领………。这样的一群人,碰上连环甲马,还有其他重装骑兵。后果可想而知。还没有计算成系统的后勤保障,前期的侦察查探等等。
综合各种因素,故而无论如何,结局是合理的,就算是水浒传中消灭方腊的英雄宋江,在现实中被宋朝团灭的事实,也只是在一个州的太守方叔夜手下,走了一个回合而己。所以方腊的结局很正路,无可非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民武装。冷兵器火力不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方腊之乱是指北宋末年在浙江、江苏一带的一次民变。宣和四年(1122年),此次民变被北宋朝廷镇压。
失败原因主要是农民局限性,历史上农民起义成功并建立政权的渺渺无几,当时人民终岁劳苦,不得一饱,江浙地区还遭受花石纲的掠夺,而且北宋王朝对辽夏贵族岁奉财物,屈辱求和,但是天下还不至于民不聊生,起义不久,北宋朝廷立即调用15万官军南下围剿,并下令停运花石纲,毫无作战经验的方腊面对南下的\"精锐\"官军,屡屡被击败,后期方腊拥有20万之众也只能固守帮源洞,最终局势并未向着方腊期望的方向发展,失败也是必然了。
宋徽宗时,睦州青溪人方腊,原本是漆园主。相传其性情豪爽,深得人心,能号召很多生活困苦的农民。
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初九,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事(一说在今淳安县万年乡清溪帮源洞起事。)在漆园中誓师,指斥宋王朝罪恶,自号圣公,年号永乐,以巾饰为标志,自红巾以上分六等;分兵出击,教徒兰溪朱颜、吴邦、剡县仇道人、仙居吕师囊、方岩山陈十四、苏州石生、归安陆行儿等也纷起响应;其后攻占杭州、歙州等,建立了横跨今日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省的六州52县在内的政权,东南震动,在当时危害极大;他拟划江而守,渐图进取,计划十年内推翻宋朝。
宣和二年(1120年),宋徽宗下令停运花石纲,又以童贯为江浙宣抚使,谭稹任两浙路制置使。
宣和三年正月,方腊派遣方七佛北上,与王禀的东路军激战,方七佛战败,退守杭州。二月方七佛部粮尽援绝,被迫退出杭州。三月方七佛再犯杭州,王禀与之战于城外,又战于桐庐,王禀连败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