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明亡实亡于万历,是不是万历报复老师张居正造成的?
万历,明朝,张居正明亡实亡于万历,是不是万历报复老师张居正造成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明亡实亡于万历,是不是万历报复老师张居正造成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讲明朝亡于万历,应该是有根据的;但说是由于万历皇帝报复张居正造成的,恐怕不全面。在张居正去世后的最初几年里,万历皇帝朱翊钧还是振作了几年的,大家都熟悉的万历十五年(1617年)可能是万历皇帝怠政的转折点。问题主要出在立谁为皇储上,按照大明家法,应该立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但朱常洛是万历年青时,临幸宫女所生,当时只是尽兴,那管生儿子的事;万历喜欢的郑贵妃在万历十四年生了个儿子叫朱常洵,子以母贵,万历答应立朱常洵为太子。然而,历任首辅及朝臣们、尤其是那些七品谏官们,却要求执行朱元璋的家法,立皇长子朱常洛;万历皇帝曾经连续斥逐打退十一名谏官,但朝臣越战越勇,就是不在这个问题上配合、让步。所以,在万历和朝臣就立皇储达不成一致之后,就用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办法,就是怠政。万历心里想,你们不让我立朱常洵,我就不上朝。朝廷搞的好有什么用,交给不喜欢的朱常洛,还不如我自己先享受。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万历不上朝,但捞钱手不软,最著名的就是他要收矿税,搞的天怒人怨。最后李太后出面,不立朱常洛不行了,就立,但都长十多岁了,还不给找老师上学。而朱常洵虽然被封为福王,藩地在洛阳,但就是不去就国。后来,实在拖不下去了,就把他自己积攒的金银珠宝整车拉到洛阳,几乎把皇宫一半财富送给福王。正是在这种大臣不遂皇帝的意,皇帝就不上朝的拉锯战中,万历把张居正新政的积蓄消耗殆尽,又使大明王朝失去正常运转,从而为覆灭留下根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明朝灭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个话题历来众说纷纷,有说亡于党争,有说亡于民不聊生而引发的农民起义,有说亡于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有说亡于内祸外患,有说亡于土地兼并,有说亡于卫所制度形同虚设,有说亡于官员贪腐朝政荒芜,有说亡于太监专权,有说亡于突发小冰河期致使气候由北到南逐渐严寒。
另有人说明朝灭亡是“气数已尽”。那么何为“气数”?没有明确答案。笔者以为,一个王朝的“气数”既是经济、政治、军事、民生、综合国力、社会矛盾等等等等一切的总和。因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明朝灭亡有诸多方面原因,不是哪一个单一因素所能左右。至于说明朝灭亡是“万历报复老师张居正所造成的”,这个结论非常幼稚可笑,但如果说明朝灭亡始于万历,倒也不是无凭可据。
万历之前,明朝是个什么样子?或者说万历之前的明王朝有哪些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社会动荡因素?经过万历一朝,哪些矛盾激化了?哪些动荡因素更激烈了?埋下了哪些导致王朝灭亡的种子?笔者试述一二。
大家知道,隆庆皇帝朱载垕给万历皇帝朱翊钧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烂到何种程度呢?其实也没什么,不过就是国库空虚入不敷出,空虚到连朝中大臣的薪俸都发不下来。有人说万历即位之初边关告急,时有鞑靼骑兵突入长城防线掠夺百姓。翻看明史,一部明史几乎就是一部与漠北残元势力战争史,哪一届皇帝没有对抗过漠北瓦剌鞑靼骑兵?又有人说,万历即位之后农民起义四起。翻看明史,一部明史几乎就是一部镇压各地暴乱起义的历史,不光明朝,历史上任何一个封建王朝,终其一朝都在对抗不断四起的农民起义、王室叛变、军事将领叛变。
即便是国库空虚,我们也不能说是隆庆皇帝造成的,产生这样的结果源于朱元璋播下的种子。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最烦商贾,他所倡导的海禁便是因为自海外来的货船往往以金银换取物产,朱元璋认为以金银换取大明土地上出产的实物不划算,至于香料、象牙等等更没有什么卵用,于是下令禁海,只允许外国船以马匹换取物产。在朱元璋看来,没有什么比土地上种出来的粮食作物更实在,所以明朝以实物征缴税赋。早在宋朝时已经以金银代替实物税,于是有人说这是历史的倒退,笔者以为确实是历史的倒退。若不是以实物征税,万历时期也不会出现发不下官员薪俸的窘迫境况。万历初期的国库并非真空虚,只是国库里没有存银而已,各地物产还是相当富裕的,要不然张居正哪来的胡椒苏木折俸?国库存粮的确不宽裕,如果宽裕的话以粮食折俸也不会引发官员自杀事件了。
那么为何万历时粮库空虚如斯呢?
我不止一次地提到过这个问题,朱元璋建国之后将全国八百五十万顷耕地一分为二,其中的四百多万顷分给老百姓耕种,归户部管理征收皇粮国税,另四百多万顷交给五军都督府管理,由各级都司卫所负责组织军户耕种,土地产出用于边镇及国防建设和军队及战争开支,这便是朱元璋每每自夸的“养兵百万不取百姓一粟”。按照朱元璋的设想,卫所土地产出全部用于军事支出,户部征收的税赋全部用于政府机构及国家运转开支,两条线严格管理互相独立。
但自朱棣之后,明朝各地卫所纷纷出现军户逃亡现象,至明中期到了卫所军户十不存二的严重局面,基本的戍边兵丁都难以凑齐,于是乎卫所土地因无人耕种而大量闲置。可庞大的军队总是要吃饭的,没办法,只能由户部列支,“养兵百万不取百姓一粟”成了一句空话。户部以四百万倾土地的税赋不仅养活着朝廷官员及保持着政府运转,还要支付连年战争军费,实在是入不敷出。所以到万历时期,国库基本没多少存粮。
明中期时,除了九边重镇以外,朝廷对各地都司卫所渐渐疏于管理,卫所土地虽然在五军都督府账面上闲置着,但实际上却掌握在各级官僚手中,卫所将领们、贪官们,甚至太监们驱使民夫耕种闲置的卫所土地,土地收入尽归己有。张居正清丈田亩,便将这部分各级官宦侵占的卫所土地进行了清丈统计,使得户部应税耕地平白多出了三百多万顷。万历新政之前,各级官僚所侵占的卫所土地只有耕种权而没有所有权,伴随着各级官员升贬,所侵占的卫所土地在官员之间有序流转。而万历新政后,这部分卫所土地虽然纳入了户部税收系统,但也因此基本确立了土地所有权。张居正通过清丈田亩,的确增加了税收充实了国库,但这些被侵占的卫所土地,也从国家所有变更为私有。
张居正死后,朱翊钧推翻了新政,各级官僚地主豪绅们在新政实施期间确立的,所侵占的卫所土地所有权,朝廷一概不承认。可是,朱翊钧却没有组织人力进行统计还原,实打实地讲,即便将这部分土地再从新交给各级卫所,卫所仍然不能组织耕种,因为军户逃散的境况比之前更为严重。如果朱翊钧在推翻新政之后,立即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跺籍,将失地农民和无业者充为军户发往各地卫所,说不定历史上又会出现一次“洪武之治”。如果朱翊钧不将新政推翻,而是承认卫所土地性质的转变而继续对其征税,那么明朝国库仍将继续充盈下去,虽开创不了盛世,至少能保持国力强盛。
上一篇:怎样才能把花椒树弄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