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公务员考试中,应该如何去备考常识判断?
时间,做题,自己的公务员考试中,应该如何去备考常识判断?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备考策略多如牛毛,你肯定目不暇接。我有8年培训经验,遇到过上万名考生,自己考过两次,私以为,写的东西,相对权威。
行测
1.因人而异。如果你高中数学,物理分数很高,大学也是理工科。而且还是一本及以上水平,其实你的做题速度和准确度,就要高于其他人。行测你不经过培训,考60分应该不成问题。
同样,如果你大学学的是汉语言专业或者中文专业,那言语理解题和判断推理,你肯定问题不大,正确率90%都是有可能的。40道题也就错4个。那你行测的难点主要就是资料分析了。
但是行测你最少考70分,拿国考地市为例,120分钟130道题,满分100分。你需要做对92道题才可以。而这里面,有15道题你是必错的,那就是常识和数量关系。常识因为你不可能都做对,数量因为你不可能都做完。所以相当于115道题,你做对92道题,让你犯错的机会很小的。
2.看你自学能力。行测自学可不可以?如果你满足第一点那两个要求,在此前提之下,你的自学能力很强,很自律,那其实你买套网课,也不贵,然后自己刷题,就可以了。因为行测题目你看一下答案,解析就足够了。
而如果你自律性差(当然还是在满足第一条的前提下),那你是需要学习氛围的,你需要找几个同学朋友。跟着你一日复习,或者花几千块,报个地面班,一起学习。
如果你说你是上班族,没时间。那你就是还没想明白,公务员这份工作,对你意味着什么?稳定,福利,社会地位等等,其实你想明白了,你会发现你总会有时间,周末,每晚。所以,别再抱怨条件不足了,那都是给自己动力不足找的借口。
3.二者都很差。如果你做题能力本来就不行,还是二本及以下。那就踏踏实实报个班,这是你人生第二次弯道超车的机会,考上公务员,什么学历都是浮云。几千块,哪怕上万块,都是值得的。
4.做题顺序。言语,判断,资料。常识,数量。记住了就可以了,别去听什么因人而异,经验之谈。你记住这个顺序一定是最科学的。原因如下:
第一,数量基本上做5-8道题就可以了,性价比太低,题目难,耗时长。
第二,常识基本上5分钟做完,因为你花再长时间,该知道的你还是知道,不知道的你也猜不到。
第三,判断推理中有偏文科的类比推理,定义判断,也有偏理科的图推。所以放在言语和资料中间作为衔接。
第四,我培训的学生90%都是这个顺序。
4.行测本质。速度+准确率。你记住,行测题目都有技巧,所有题目,都有技巧。行测题像迷宫一样,总有一条最短路径。就看你能否找到。所以公务员局出题很科学的,不会故意让你做不到。所有题目都有技巧,就看你能否找到。
5.应对策略。把技巧学会,用熟练。形成肌肉记忆,看见题目,瞬间想到技巧,解题,做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 行测需要一个大整体的思维去理解。行测由言语、判断、数量、常识、资料分析这五个部分组成,但有了大题量和严苛的时间限制,就使得各部分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前面的部分做题顺利与否,是否预留了足够的时间,会对后面的做题,也就是对全卷的分数有关键的影响。因此我觉得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与节奏,并不断模拟练习必不可少。
做完一套行测真题之后,不是说统计完分数扔掉就算了,必须认真分析自己为什么做错,认真做好错题记录,我做完一套行测需要2小时,分析完一套行测需要3-4小时,可见其重要性。平时做的行测题,有的是蒙的,有的题是没有百分百把握选对,有的题选对了不代表你一定会做,对自己没有把握的题一定要认真理解,做到弄懂弄透。 行测的题如果大家一两分钟内快速扫描都得不出个结果的话,就要果断蒙一个,毕竟,公考是抢时间的游戏。小白就不知不觉在一个难题上死扣了许久,恍然走出来,才发现已经中了命题人的陷阱了,良好的做题节奏全无。行测基础打好了之后,就要定时定量去练习真题。模拟题请扔到一边去。行测考试时间是很紧张的,我们不可能考到100分,目前我也没有看到哪个行测能考到100分的,90分的少之又少。我们要做的是节约时间,每个模块控制好时间,会做的题就加快,不会的就跳过,一道题一看就无从下手就果断蒙。将自己会做的题目都做对,成绩是非常可观的。 90%的同学行测题目是做不完的。这提醒大家:行测一定要把能做的题目要做对,不能丢分的地方一定要认真做好,要懂得抓大放小,对于那些明显就是很难的题目要果断放弃。根据自己的特点合理安排做题顺序和时间,这样行测就会有质的提高。
大家在打好行测各个模块的基础之后,接下来就是多练习行测真题,千万不要买什么模拟卷、模考之类的练习,模考和真题水平差距不是一点两点。建议大家将五年全国、各省的考试真题掐时间进行模拟考试,把所有做错的题目进行汇总,说来简单,其实要做完这些工作量很大,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狂刷真题、反复思考、认真总结,是行测的不二法门! 行测当中的难题实际是一个陷阱,这个难题每个模块都有。有的同学资料分析很会做,但是你不能保证资料分析每一题你都感到容易。其他模块都是这样,或多或少都有几个难题在里面。大家在考场高度紧张的环境下面,一定要学会识别并理性思考放弃。如果被一两个难题干扰了整个行测的做题感觉,那会让你的行测一塌糊涂。
行测学习的误区 首先以下都是行测坏习惯,不知道你有没有: 1.资料分析该动笔计算的地方,按计算器。 2. 数量关系该重新再做一遍的地方,自以为掌握的差不多,脑海当中过一遍就扔。 3. 言语理解一直凭自己感觉去做题,正确率时高时低,没有一套科学严密的做题思维。 4. 逻辑判断没有完整的思维,凭感觉做题。 5. 没有记录行测错题的错题本。 6. 平时练习过程中,对时间的要求不严,上了考场才知道时间如此紧张残酷。
行测错题记录的重要性: 用电脑做题,不利于记录错题,我学习行测还经常翻看自己做错的题,纸质版上面有我做错的痕迹,我很容易想起当初为什么做错,用电脑你根本不知道你当初哪里做错了。所以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学习方法。 关于如何记录错题的方法(重量级干货!)很多考生都没有记录错题的习惯,其中最大原因莫过于记录错题太麻烦了。确实,要你把错题抄在本子上确实太为难了,尤其是言语理解那么长的题目,怎么记录啊,这不要人命吗?哈哈,没关系,一点都不用怕。小马将绝招奉上:准备一个错题本,在记录错题的时候,写上哪一本书多少页多少题,并写上当初为什么做错的原因和解题的过程。 比如言语理解的错题, 记录《言语理解与表达1000题》P132第23题,错误原因:没看到转折词,将前面的话当成了主旨。 比如数量关系的错题, 记录《数量关系模块宝典》P124第6题,错误原因没理清楚两个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再写下详细解题过程。 比如资料分析的错题, 记录《资料分析模块宝典》P63第8题,错误原因在计算1/7的时候出现了错误。 这样就可以很轻松的记录错题了。一般人我不告诉他。O(∩_∩)O哈哈~。在你下次翻看错题的时候,看到错误的原因就应该回忆起这道题完整的原貌,那么就能更好加深记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