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三国时期真实的钟会是一个怎样的人?
司马,魏国,的是三国时期真实的钟会是一个怎样的人?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三国时期真实的钟会是一个怎样的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愿意和大家聊一聊钟会这个人物。
通常我们看三国,无论正史还是演义,一般有两个节点:
1.关羽走麦城。
相当多的朋友到了此处就终止了剧情,后面就不甚关心了。
2.诸葛亮五丈原归天。
而更多的朋友则是在此处结束了关注,后面的情况也就了解得比较少了。
其实,末三国时代也精彩纷呈,年轻一代闪耀的光芒依然能够点亮三国璀璨的星空。
而钟会就是其中一颗闪耀的明星。
钟会,字士季。他的老爸就相当有名――钟繇!如雷贯耳吧?只要能拿起毛笔来划拉两下,就必须知道这个名字,他是中国书法楷书的开山鼻祖。
钟繇七十四岁时,才生下钟会。钟会的母亲张菖蒲是钟繇的小妾。这位张夫人是个知识分子女青年,很有才学,深受钟繇宠爱。张菖蒲怀了孕,正妻孙氏因嫉生恨,往饭食中下毒,想毒死小张,但小张机敏,躲过了噩运。
钟繇知道后,就休了那个孙老太,要立小张为正妻。 但是孙老太在朝中有靠山――卞太后。曹丕下了诏书让钟繇复妻。但钟繇拒不奉诏。但张菖蒲也没能成为正妻。
张菖蒲对钟会的教育是很用心的,钟会深情地回忆:
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钟会自小就聪明过人,讲两个他的故事。
1.兄弟偷酒
趁着钟繇睡午觉的空当,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偷老爹的酒喝。古人饮酒是讲礼节的,钟毓“拜而后饮”,钟会就他为什么行拜礼,钟毓说,这是敬重饮酒的礼节。钟会就嘲笑了:“你特么偷东西的时候咋忘了敬重礼节了?”
这说明钟会善于认清事物的本质,他对外在的表现毫不在意。
2.名讳的反击
有一次,司马昭和陈泰、陈骞呼唤钟会一起出门。故意没让钟会坐上车,钟会就到的比较晚,司马昭就嘲讽他说:
“望卿遥遥不至”。
这句话现在看起来似乎也没什么,但当时可是相当不尊重人的,因为那时候讲究避讳。交谈的时候要注意避对方长辈的名讳。钟会的父亲名叫钟繇,遥繇同音,这就犯了名讳。
钟会立即反击:“矫然懿实,何必同群?”
表面上的意思是:我人品出众,德才兼备,何必与平庸之辈同行?
但实际上呢,司马昭的父亲是司马懿,陈泰的父亲是陈群,陈骞的父亲名为陈矫。
钟会这是一句话就犯了他们三个人老爹的名讳,语中还带有鄙视。
司马昭不死心,又问:“你认为皋陶(yao)是怎样的人呢?”,再次犯讳。
钟会答:“上不及尧舜,下不逮周孔,亦一时之懿士。”,以牙还牙。
这件事不仅表现了钟会不但才思敏捷,口才出众,还对权贵毫不在意,绝不是个守规矩的人。
钟会这个人要是放到现在,那可是超级偶像派巨星。他兼具几个身份:
官二代――老爸钟繇文武双全,是大魏的国相,位列三公。
富二代――老爸钟繇是大户人家,爵至乡侯,财富多多。
文二代――老爸钟繇是大文豪、书法家。
而钟会本人的文化素养也是相当高的,他的才华也受到诸多的认可:
钟会还有个独特的身份――钻石王老五!
钟会终身未婚。
根据以上特点,大家说,像这样的才华超群的年轻帅哥如果注册了头条,是不是会拥有巨量的粉丝,成为众多少女们梦中的情人?
但如果仅仅把钟会定义在这个阶层,那就太小瞧他了。钟会的才能和志向远不止此。
年纪轻轻,钟会就“迁尚书、中书侍郎”
,赐爵关内侯。
在平定毋丘俭叛乱的军事行动中,钟会为司马师出谋划策。司马师病逝后,钟会又成为司马昭的左膀右臂,“谋谟帷幄”,因功迁黄门侍郎,封东武亭侯,位居朝廷中枢,进入了国家的政治中心。
魏国重臣司马诞勾连东吴谋叛,从发现到处置,平定祸乱,钟会都屡出奇计,谋划得当,粉碎了这场阴谋。被赞美为有张良之谋,成为了司马昭的心腹。
而关于钟会最著名的事情,无过于征蜀,与姜维对阵,姜维降后,钟会擒杀邓艾父子,后又因谋叛事发而被乱军诛杀。
当然,咱们也必须谈谈这件事情。
蜀国大将姜维,抱先师遗志,九伐中原,屡次来侵,令魏国焦头烂额,十分难受。但魏国经过多年磨砺,终于缓过一口气来,要彻底解决这个眼中钉,肉中刺,所以决议伐蜀。由邓艾、诸葛绪和钟会各率一军,征讨蜀国。
先大造战船,做出伐吴的假象,使东吴不敢轻动,而实则由邓艾与诸葛绪各统兵三万,而钟会这一路军实力最为强大,共有十万人马。从骆谷、斜谷两路并进。
而在进军途中,钟会就斩杀了先锋大将――许禇的儿子许仪。此时的姜维,其实在他军事生涯中处于最艰难的时候。君主受谄言,已不信任,朝中诸臣也纷纷质疑,而姜维部下能征惯战的可用之将在屡次的征战中也逐渐凋零。手中可用之兵,可用之将,可用之粮都受到了严重限制。
说起汉中地区的防务,咱们不得不提起蜀国前任重将――魏延。
魏延镇守汉中期间,采取的战略战术是御敌于外。在外沿阵地上利用地形之利,严防死守,机动部队跟据战斗形势的发展进行策应。
而姜维采取的战术是放开外沿,把敌军诱入内线,从而拉长敌军的补给线,而坚守汉乐二城,塞住要路。让敌人逐步消耗掉粮草后,不战自乱。从而抓住破绽,寻机全歼敌军。
于是,有人就提出质疑,说魏延镇守汉中将近八年,稳如泰山,而姜维用这种战术,却最终导致了汉中失守,说明魏延比姜维高明很多。
这样的认知十分浅薄,完全没有考虑到形势的变化。具体问题必须要具体分析。
如果姜维手中有魏延的兵力,面对的也是魏延的敌人,背后还有刘备和诸葛亮的支援,你以为姜维会采取这种战术吗?
姜维现在面对的是邓艾、诸葛绪各三万人马,钟会的十万人马。邓艾走的甘松和沓中,牵制姜维主力;诸葛绪走的是武街和桥头,截断姜维的归路;钟会走的是骆谷和斜谷,压制姜维的兵力调动。
而姜维掌握在手中的兵力和粮草都是极其有限的啊,要以手头捉襟见肘的资源去应对如此庞大而多路的进攻,那需要一个精算师的调度指挥能力啊!
同理,如果魏延处在姜维现在的境地,你以为他不会采取姜维的战术吗?奇袭子午谷的险招他都敢提出来,你以为魏延胆小谨慎?
时移事易。姜维的战术本身也没有问题,蜀军的主力也没有受到重创。但问题是,军队内部出了叛徒――守将蒋舒投降了。
这谁也架不住碰上这倒霉事。当初吕布和张飞都是那么厉害的人物,架得住内部出叛徒吗?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邓艾偷渡阴平,奇袭成都,后主刘禅出降,姜维被吊到半空中了。
姜维连死战的机会都没有,马上面临的就是全军后勤粮草的断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