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能否将赵孟頫的书法复古思想视为书法界的文艺复兴?
书法,文艺复兴,元朝能否将赵孟頫的书法复古思想视为书法界的文艺复兴?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能否将赵孟頫的书法复古思想视为书法界的文艺复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法复古,以唐代晋代为标尺,还书法的真实面目,书法就是要以书法的法为准则。书法的意是表形表状的范畴,而不是表书法法的范晴。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赵孟頫本来就没有什么成就不成就的。能胜任文艺复兴重任吗?!赵氏不能担起这个重任,谁也不够这个资格。只有正确的艺术理论、正确的理念、正确的实践才能够担负起文艺复兴之重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元朝书法家中,赵孟頫应该是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其书法水平相当高,从源头上来说,赵孟頫的书法非常干净、利落,直追魏晋二王书法,也承接了二王书法的精髓,所以,中国书法史上对赵孟頫书法的认知,基本上是从帖学这一派角度来进行看待的。至于赵孟頫的书法主张,也非常简单,那就是以古为师,学古用古,赵孟頫的每一个字都是从古法而来,又带有古法的气韵。
但是,赵孟頫书法中的“古韵”,并没有被后世的书法家、理论家所看重,甚至他们对此还颇有微词。
比如,项穆在《书法雅言》中对于赵孟頫这样评价:
若夫赵孟頫之书,温润闲雅,似接右军正脉之传,妍媚纤柔,殊乏大节不夺之气。
而包世臣、康有为更加不客气,直接称(赵孟頫的书法)“矜宠善狎”、“并伤怯弱”。
为什么这些书法家、理论家似乎对赵孟頫当时做的努力并不认可?是什么让他们做出如此的评论呢?
让我们回到赵孟頫这个人,回到1286年。
纵观忽必烈的一生,有一个时间点非常特殊,那就是公元1286年,这也是元朝书法大家赵孟頫一生最为重要的转折点。就在这一年,他们俩相遇了。时年37岁的程钜夫,奉忽必烈之名,到江南一带遍访名士,请他们出山,为朝廷效力。而临行前,忽必烈特别嘱咐程钜夫,务必要把赵孟頫请出山,为了表示重视,还特意用汉文写了诏书命令他带去,程钜夫表示一定不负重托。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人去请赵孟頫出山了。然而这一次程钜夫似乎早有准备,经过一番详细的攀谈,赵孟頫终于答应了程钜夫的邀请,答应出来做官。
赵孟頫答应得很蹊跷,然而这件事情却也不难分析。
这一切要想解答的清楚,还要从程钜夫这个人说起。
程钜夫是典型的出生在南宋、但赏识在元朝的汉人,和赵孟頫显赫的身世不同,程钜夫生活在一个典型的官宦之家,家学渊源深厚,但是做的官都不算大。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并不能真正使用、挖掘人才,所以程钜夫没有什么进阶的机会。
1258年,忽必烈挥师南下,元朝推翻南宋,终于在版图意义上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少数民族国家,而这次剧烈的政权变动,给了程钜夫一个绝佳的机会。
1276年,元军将攻南城,程飞卿献城降元,因程钜夫是叔父的嗣子,作为人质进京。这就是程钜夫一生最为重要的转折点,也就是这次进京之后不久,忽必烈有一次忽然见到程钜夫,就招来询问他是谁,程钜夫对答如流,深得忽必烈的喜欢,当时他就对程钜夫说:
朕观此人相貌,已应贵显。
所以,忽必烈对于程钜夫立刻委以重任,而程钜夫也是为数不多的被忽必烈重用的南人之一。程钜夫本身作为一个“南人”,在当时的社会氛围下还是会受到一些歧视的,所以他利用自己和忽必烈之间的关系,竭力劝说忽必烈重用“南人”,为此他还专门上书,请求忽必烈设立“国学”,重视文化建设。
实际上,这些话句句说到忽必烈心坎里了。
我们站在忽必烈的角度上来思考这件事情,就非常清楚了。虽说元朝经过崖山一战,把中原归于统一了,但是这仅仅是疆域上暂时的稳定统一,生活在大元帝国各个角落的人,仍然存在很深的隔阂,尤其是当时被称作是“南人”的汉人以及统治者——蒙古人——之间,是存在非常尖锐的身份分化的。
而这些忽必烈非常清楚,他知道,一个帝国疆域的统一,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只有把各个地方的人整合起来,维系在一起,才能达到长治久安。
因此,程钜夫被赏识、被重用,也就理所应当了。
而程钜夫也非常了解如何去维系、保持自己沟通蒙古上层的同时,又如何去利用自己南宋遗民的身份来达到两个对立团体的统一。
所以当赵孟頫遇到程钜夫,想必程钜夫也将这一番道理告诉了赵孟頫,否则赵孟頫也不会这样轻易答应出山的。
而从赵孟頫往后一系列的动作行为来看,赵孟頫也基本上是按照这一思路来确定自己在元朝中的政治角色的,而程钜夫整合、维系两个对立团体的任务中,非常重要的文化建设部分就落在了赵孟頫身上。
1286年,忽必烈终于见到了心心念念的赵孟頫,大为赞赏。但是无论是忽必烈还是程钜夫,都太小看赵孟頫了。
赵孟頫虽说是一代文人,舞文弄墨、吟诵风花雪月是他从小就有的贵族标配。但是赵孟頫的才能可不仅仅局限于此,他在后来元朝的法律、法规的制定、,经济、交通的疏导和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杨载认为“孟頫之才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不知其经济之不。人以为知言”,可见,赵孟頫的才能广泛。
而忽必烈之所以重用赵孟頫,很大一部分动机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姿态,而并非真正的想要重用他,而当时元朝内部对于汉人的歧视还是存在的,所以赵孟頫也非常敏锐的觉察到了这一点,再加上当时南宋遗民对于赵孟頫出山仕元这件事颇为不满,指责他不忠不孝,对不起自己祖宗,所以种种压力之下,赵孟頫不断自求外放,常常留恋山水,吟诵诗文派遣心中孤苦之情。
但是赵孟頫始终没有忘记他出山的最初动力,这也算是他和程钜夫一起立下的约定, 那就是不遗余力的保护中原文明、中原文化,使其不至于被断灭。
上一篇:不同的环保空调的品牌有哪些特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