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画的“双胞胎”画作究竟是属于临还是属于仿?
原作,今人,山居古画的“双胞胎”画作究竟是属于临还是属于仿?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古画的“双胞胎”画作究竟是属于临还是属于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什么情况都有!毕竟古代的事情咱也不知道!又不能穿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人把“摹、临、仿”分得很清,今人常说成是临摹、临仿、模仿等,其实混为一谈。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摹”系指对原作真迹的摹写,又称“影拓”或“移画”。比南朝(齐)谢赫提出“六法”的“传移模写”还要早的东晋顾恺之,就有“模(通“摹”)写要法”,概述了古代摹画的方法,“以素摹素,其素丝邪者不可用,久仍还正,则容仪失。”古代书画的摹,大致书法早于绘画。古人常用硬黄纸放在原作上,进行双钩廓填,如《万岁通天帖》。后来又有用油素本,今人则用胶板。所谓“摹”更似今人的复印。
王翚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71岁本)
“临”既是在熟读原作面貌的基础上临写作品,常用于草书、文人写意画。临又可分对临和背临。对临是指边看原作边临;背临则需要较扎实的基本功,把原作细节牢记于心,在无原作实物的情况下还原作品风貌,视其行势而临之。如沈周背临《富春山居图》。“临”受操作方法的局限,在过程中难免会带出书画家自家风貌。
“仿”与我们今人狭义的概念更不同。北宋黄伯思在所撰《东观余论》中就已提出“仿”,是指见过真迹,仿其用笔等笔墨特征。
王翚《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71岁本)尾跋题“心摹手追”即指背临
“仿某某人”落款在明代中期以后的绘画作品上时有出现,到了清初“四王”由于师古之风盛行,所以经常会落“仿某某”“仿某某笔意”“仿某某人某幅作品”等,尤以册页为多。“仿”不一定要一板一眼得像,仿其端倪、抓其要点即可。
范宽雪山萧寺图
笔者通过阅览王翚诸作品,发现其尤重视上述“临”和“仿”的区别。
王翚作品一般落款为“临”的几乎是在各方面尽力忠实原作的“双胞胎”。
王翚作品一般落款为“仿”者,大多只是意到,或构图、或皴法、或设色等仿效某位前人、某一特点而已。
王翚临范宽雪山图
此文所论王翚《临夏景》落款为“临”,应是他各方面尽力忠实原作的“双胞胎”。
原文作者:盛玫原文来源:《收藏家》2018年11月刊《一幅古画惊现“双胞胎”,抄袭或是学习?》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想了解更多收藏信息,欢迎下载【收藏家APP】,关注【收藏家】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古人对绘画的形式“摹,临,仿”分得很清楚。
1,“摹”系指对原作真迹的摹写,又称“影拓”或“移画”。所谓“摹”更似今人的复印。
2,“仿”,就是在一定基础上,仿照原作画。与今人狭义的概念不同。北宋黄伯思在所撰《东观余论》中就已提出“仿”,是指见过真迹,仿其用笔等笔墨特征。仿”不一定要一板一眼得像,仿其端倪、抓其要点即可。
根据以2点的分析可知,古画的“双胞胎”画属于“摹”,而非“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属于加点料 再装上
上一篇:年底有些企业的员工开始大量辞职,原因有哪些?该如何应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