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该怎么自学书法?
书法,笔画,毛笔该怎么自学书法?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学习篇
根据历史千百年来各书法家总结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书法用笔的方法可主要分三个步骤:起笔、行笔、收笔。
一、起笔
新毛笔先用温水滋润,然后刮干水分,在墨盘里蘸墨时,将笔杆水平倾斜,用笔毫中间轻轻蘸墨,然后在墨盘边缘将笔尖余墨刮干净,这样写字时,墨汁从笔毫中间往笔尖逐渐渗出,均匀且流畅。
1、逆势起笔
逆势起笔要求做到“欲右先左” \"欲下先上” \"欲左先右”。
通俗来讲,毛笔准备往哪个方向走,提前往反方向将笔毫入纸准备。初学者只有保持这样一个动作习惯,才能使笔画刚劲有力,含蓄饱满,圆润不粗糙。
在掌握逆入的基础上,应注意:横画直落笔,竖画横落笔,或者说:欲横先竖、欲竖先横。落笔实际上是个迅疾的顿笔动作。这样可以充分铺毫,为笔画方起创造条件。
2、铺毫
起笔动作,可分为三步。以横画为例:
第一步先逆势向左;第二步快速直落笔,铺开笔毫;第三步略拎锋毫慢慢向右上方。
有的时候,铺毫行笔时,笔毫容易冲出笔画外侧,打个比方,写横画时,先将毛笔直落顿笔,然后往右转动笔毫,行笔写横画,在转笔的时候,笔毫经常在左侧冲出来,这样写出来的横画,起笔部分很不圆润,笔画显得粗糙。
有人为了避免这个问题,顿笔后提起笔尖再行笔写横,我觉得这样不好,一是容易乱了写字的节奏,二是如此一来笔毫又铺不开了,那怎么办呢?
我这里总结了一个小技巧:
在顿笔后,你往哪侧转笔行笔,提前往反方向稍微转一点,然后直接铺毫行笔。
例如还是写横画,在欲横先竖顿笔之后,本来要逆时针转笔行笔了,这时候你先顺时针稍微转一下笔毫,然后直接往右侧铺毫行笔,你会发现这个横画写的非常劲道饱满,铺毫时有一种万毫齐力的感觉。
3、藏锋与露锋
起笔分藏锋、露锋两种。
落笔时用逆锋取势写成的称为“藏锋”,或称“逆锋”。从字面意思来讲,藏锋就是把笔锋藏起来的写法。
藏锋可以使笔画圆润、浑厚,所谓“藏锋以包其气”。
“露锋”,可以不逆锋取势,是由斜笔或尖落笔直接切入写成的,笔锋入纸时,其锋外露,与藏锋对应。
露锋可使笔画险峻、生动,所谓“露锋以纵其神”。
实际上的笔画丰富多彩,用笔千变万化,这时候应该将藏、露配合使用。
4、蓄势
藏锋求动起笔要逆入以蓄势。
“逆入”就是倒逆笔锋,起笔时先往反方向准备,这时笔尖朝向笔画走向的一方,如上文所说,欲下先上,欲右先左。
逆势起笔是书法中非常有魅力的特点,它使得书法这种静态艺术产生一种动势的美,犹如古人射箭,往后拉弓先蓄力,就产生了百步飞矢之势。
藏锋蓄势分实地和凌空两种,在纸上藏锋为实地,在空中完成蓄势动作为凌空。
起笔非常重要,是决定一个毛笔笔画能否写好的关键。关于颜体楷书和欧体楷书的不同起笔方法,我在公众号里写的非常清楚,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公众号名【菏泽书法】。
二、行笔
起笔之后,紧接着行笔,行笔时笔杆与纸面垂直,书法中有一个传统的基本行笔笔法——中锋行笔。
1、中锋
所谓中锋行笔是指笔毫铺开后,笔锋沿笔画中线移动的一种方法。
以前为了验证如何中锋行笔,做过这样的实验,用湿墨把字写在大薄纸上,晾干后反过来看,只见笔画中间有一条黑线,这便是中锋行笔的路径。
2、主毫
说到这里,我们先解剖下笔毫,毛笔笔尖最中间的一缕笔毫叫主毫,周围的笔毫叫副毫。
当我们用毛笔书写时,让笔的主毫在笔画的中心行走,两侧副毫均匀分布,这就叫“中锋行笔”。
这样写字,笔头所含的墨汁从笔的主毫注入纸里,由中间往两侧渗向笔画边缘,写出来的笔画自然中间浓重,两边浅淡,富有立体感。
3、侧锋
如果在运笔的时候,毛笔的主毫在笔画的一侧,副毫在另一侧运行,那就叫“偏锋行笔”,也称“侧锋”。
这样行笔笔尖不能贯注全力,笔头所含的墨汁就会过多地渗入笔画一侧,造成一边圆润,一边毛糙,如果总是偏锋行笔,写的字非常浮薄无力。
4、调整
我们中锋行笔时,笔的运行方向和整个笔毫的指向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且方向相反,这也是辨别中锋和偏锋的方法。
中锋和偏锋不同特点:中锋行笔的笔尖指向笔画运行方向相反的一方,并在笔画中心运行;而偏锋行笔的笔尖指向和笔画运行方向存在夹角,甚至与笔画中线垂直,这是初学者不擅长调整笔锋,写着写着经常出现的漏洞。
因此,在发现出现偏锋的情况下,只要我们略一停顿,稍提笔锋,调整笔尖方向,让主毫端接触纸面,回到笔画中间,再接着运笔,又是中锋行笔了。
我们不断地运笔,不断地提、按,就能不断地调正笔锋,保证中锋用笔,犹如走钢丝的人,拿着平横杆,左右摇摆,不断寻找重心,保持稳定。
5、疾涩相生
笔毫在纸面上运行,如果又浮又滑,感觉不到与纸面的摩擦,写出的线条必然浮薄无力。
要写出劲道生动的线条,必须运笔要“涩”,执笔往前行走,笔毫与纸面间却好像有物阻挡,两力相争,对抗前行,笔毫在纸面上摩擦“沙沙”作响,这就是“涩笔”。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平时练习用的毛边纸,在毛面上写字比滑面有感觉。
但是,太涩了容易“滞”,片面求涩笔墨就会出现凝滞,从而失去神采,断了节奏,因此行笔中还要追求疾速连贯的动势,这就是所谓“疾”,疾就是快,以后写行书和草书特别需要这点。
疾涩相生,写出的线条自然苍润有神。
三、收笔
书法中每一个笔画都有完整的动作,有始有终方位完整。每个汉字写到最后,不是随便一提就结束了,所有的笔画全靠收笔以彰显完成。
1、稳准
要使笔画形神兼备,必须写好收笔。写好收笔要注意:将笔运送到笔画终端,保持稳和准,不可仓促收笔,也不可迟疑不决。
2、回锋
起笔有藏锋和露锋之分,那么收笔同样包含回锋与出锋之别。
回锋,笔画写完之后,别急于结束,要轻提笔毫,往反方向也就是写完的笔画那侧回转运笔,渐提渐行,一般回一点就可以,只要保证笔锋不再露出,回锋的笔画藏在既有笔画里。
有的人写横画回锋太长,等于将原来横画重新描了一遍,这是不对的,回锋的目的在于藏锋,保持笔画收笔圆润厚重,甚至可以像起笔一样凌空完成。
回锋收笔多用于点画、横画、垂露竖等。
点画回锋比较含蓄内敛,圆点直接往内回,方点提笔尖在点一侧回;长横端部较重,先右下按笔压实,遂提笔往左上回锋;垂露竖犹如竖画底端挂一晨露水滴,回锋时先往坐下稍顿,再从竖画右侧向上回锋收笔。
与回锋对应的是出锋,出锋和露锋起笔类似,锋芒外露,因此出锋收笔也给带来峻丽潇洒的感觉。
出锋收笔多用于撇捺、各种钩提以及悬针竖等。出锋时要快,或者边行边提(如撇、悬针竖),或者驻笔蓄力,力送笔尖,迅速出锋(如捺、钩提),无论哪种出锋收笔,都要保持中锋。
上一篇:为什么一些国内生产的产品在国外的定价反而比国内的便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