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毛笔字的好坏和墨色的浓淡有关系吗?
浓淡,书法,浓墨毛笔字的好坏和墨色的浓淡有关系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毛笔字的好坏和墨色的浓淡有关系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很高兴与你探讨这个问题!
墨的浓淡会影响毛笔的字迹,这一点大家都一些认识,书法史上也有很多有趣的墨法,如涨墨和枯笔。其中给人影响最深的当属王铎的独特的涨墨效果。
墨色变化的主要表现为“浓、淡、枯、润”四个字,墨色浓时,必滞锋毫,有时会显得比较臃讷,但是用淡墨,则会少了几分神采,所以看到古代很多优秀的书法作品,都是厚重与灵动的结合,墨色也大多有变化。
当然,我认为,对于初学者,用墨时中等适宜最好,以学习结构和笔法为上,不要在早期过多追求墨色的变化,先把基础打好,为后期的提升做积累。
后期可以多看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学习墨色的变化,学习其中的空灵与厚重之美。
希望对你有帮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市场上有几种墨汁,与浓度有关,如选择写出来的字在阳光下显示呈绿色是好墨计,最差的墨汁写出耒的字呈茶黄色(最差)毛筆要毫狼筆百多元一支的,不管那种才挥澈自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非常感谢邀请。使用毛笔真的与用墨浓淡没有关系吗?这个问题应该说,还是有一定关系的。就我个人而言,同一只毛笔和不同的几只毛笔,在试墨上,感觉和视觉是不一样的。毛笔大体上分硬毫、软毫和兼毫。用浓墨和淡墨,分开来书写,从下墨的程度上来看,硬毫慢且涩,软毫快而滑,兼毫介于两者之间。从墨迹的质感上来看,硬毫的浓淡墨,线条紧密而劲健。软毫的浓淡墨,墨痕松散带虚灵。兼毫依然依兼毫比例,各有不同。当然,也与书写的纸张生、熟宣或其他书写物都有直接的关系。也可能因人而异,但是,大体上是如此。在这里,也说明一下,如果从细微的角度来看,于你所学的书体和碑帖,也有很大关系,有的非“浓墨重彩”不可,有的非“轻描淡写”不可。否则,难以得其“精、气、神”,或者说“到位”与“味道”。历史上,不就有“浓墨宰相”刘墉和“淡墨探花”王文治这样的书家吗?所以,笔要选的“得心应手”,墨要用的“锦上添花”。讲究的书画家,如条件允许,大都依人定制,目的是为作品服务。应该说,笔墨精良,也是人生一大乐事。希望书画家们,可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笔墨,是艺术生命中的灵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墨分五色古已有之,浓淡对用笔关系很大,不同的笔不同的字体对墨的浓淡都有不同的要求,楷书拿一得阁墨汁来说,一般对四分之一的水,草书一般对三分之一的水比较好用,还和书画家的习惯有关系,历史上就有浓墨宰相淡漠探花的典故,这里的浓墨宰相和淡墨探花其实指的就是清朝初期的两位著名书法家。浓墨宰相指的是刘墉刘罗锅,而淡墨探花指的是王文治。《清史稿》是这样记载的:“文治书名并时与刘墉相将,人称之日‘浓墨宰相,淡墨探花’。清人梁绍壬在《两般秋雨庵随笔》中提到:“国朝书家,刘石庵相国专讲魄力,王梦楼太守专取风神。时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目。”
可见浓淡不但对书写影响很大,而且已经成为一种风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影响。书法理论上有一句话,浓墨耀彩,淡墨伤神,这句话虽然未必百分之一百的正确,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古代,书法的书写一般以浓墨为主,甚至浓到似漆。但随着书法技法的不断完善演变和发展,书法家们也开始研究书法用墨的浓淡干湿枯的技法了,虽然有借鉴国画的技法之嫌,但仍然和国画用墨有非常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在淡墨上,国画用墨兼用水,书法的书写一般是不会象国画那样用水的。现代派,亦或可以称之为学院派也有和国画一样用说的,但不占主流。
书法用墨,通常情况下都是楷书或隶书、篆书多用浓墨,行草书可以说是浓墨淡墨皆有,更多的是浓淡适中,主要原因是墨如果过浓,不利于毛笔铺毫和条调锋。我们知道,行草书书法的书写,在书写的速度或疾涩方面,较其他书体快,墨太浓会影响书写的速度。速度如果太慢,行书或草书的那种流走畅达的行意和草意就会丧失殆尽,会变得象写楷书那样的节奏。从节奏方面看,楷书和行书草书都要相应的节奏,但又是各有各的特点的。
古代和现代用墨不同,古人多用磨墨故墨色非常丰富。现代人用的墨汁 要想表现出古人的墨色变化,比较讲究的书法家多用墨汁然后再用墨块砚磨到自己满意后才用,创作一般多实用书画专用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