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半个世纪来,中国诗歌发展有哪些需要纠正的地方?主流诗刊有重任吗?
诗歌,新诗,诗刊半个世纪来,中国诗歌发展有哪些需要纠正的地方?主流诗刊有重任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半个世纪来,中国诗歌发展有哪些需要纠正的地方?主流诗刊有重任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过去的诗结构严谨,意境高雅,字字珠玑,读来是一种享受。现在的大都结构松散,无韵无律,味同嚼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诗人没有责任,诗刊也没有责任,有责任的是浮躁的社会和人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现点,觉得当今诗歌需要纠正的地方:一是言之空空;二是脱离时代;三是方向偏失;四是表意不足;五是语风晦涩。六是受众差评。等等。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发展,除了和主刊媒体引导、社会媒俗、创作者水平等上有一定责任外,还和整个社会的浮躁有关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前几日,在广东四会举行的中国首届女性诗歌周中,人们讨论最多的便是诗歌的发展方向,中国诗歌学会会长黄怒波更向媒体直言:“新诗应该回归中华民族审美。”
此一观点,我是举双手赞成。但细想之下,又觉得举步维艰,任重道远。
新诗的诞生,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那年头,中华民族积弱已久,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也跌入低谷。甚至有不小学者还在当时提出了要汉字拉丁化的观点。中国的自由诗便是在这一特殊的氛围中产生。
新诗诞生的时机,使其变得先天不足,因为其并非由传统诗歌演变而成,而是将数千年的传统诗歌文化推倒,以西方美学和思维方式重建。
首批的自由诗作者,因大多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我们依然可从新诗中窥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例如,戴望舒写的《雨巷》,我们便可从中感受到中国的传统美学。但随着这批诗人老去,诗歌也便与中国传统诗歌的文化价值观渐行渐远,最终荡然无存。
那日,头条的一位诗友问我,为什么他能读懂唐诗宋词,甚至诗经楚辞,却读不懂新诗?
我在这里可以回答一下,因为中国的传统诗歌历经数千年发展,已形成独有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其包括了基于汉字的美学体系、声律体系、意象体系和西方美学所没有的“意境”学说。这些文化价值观,从《诗经》开始,便一值得到传承,尽管时代交替,不断有新的诗歌形式诞生,但无一不是在此一文化价值体系中完成,我们通过此一文化价值体系,便可读懂历代的诗歌。当然,除了此一体系外的自由诗。
今日,随着民族文化自信的增强,诗歌回归民族文化审美,这是必然的呼唤。但其也将会面临极大的困难,因为经历这百年的风风雨雨,我们的诗歌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已经出现了很大的断层。
诗歌回归民族文化审美,自然非主流诗刊能独自担起的重任,但除了负重前行,又能怎样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诗歌出现倒退现象的标志是从朦胧诗开始,到梨花体,乌青体,口水诗的出现,诗歌到了倒退顶峯,低俗,杂乱,无韵,无规则,看不懂。根源主要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浮燥,但与主流诗歌刊物的推波助澜脱不了干系。现在很多诗词杂志刊载的诗歌作品大多属于无人能看懂的朦胧诗,真正有水平的旧体诗及正统现代诗却受到冷落。诗词协会类社会组织以朦胧诗作者居多,传统诗词爱好者很难进这些圈子,他们自我封闭,自我欣赏,相互吹捧,久而久之,脱离大众,成了一小股浊流,与中国传统诗词格格不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本人对诗歌了解的很少,不敢妄加评论与回答。谢谢您的邀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半个世纪来,中国诗歌的发展从当初的白话诗到后来的朦胧诗,再到今天的网络诗歌,每一次都是和当今社会的发展分不开的。诗歌虽不能说发展的很好,但也谈不上倒退。既然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就应该多种多样。有需要纠正的吗?我看一切正常,基本没有需要纠正的地方。
上一篇:现在的赌石和中国自古以来的博弈文化有关联吗?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