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面对强悍的匈奴,赵国战神李牧如何应对的,你怎么看?
匈奴,骑兵,赵国面对强悍的匈奴,赵国战神李牧如何应对的,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李牧是不动则已,一动则雷霆,势如万钧,置敌于累卵之境,一压即碎。
这,正是刘伯温所谓:凡与敌战,可伪示怯弱以诱之,敌必轻来与我战,吾以锐卒击之,其军必败。法曰:“能而示之不能。”
骄傲的匈奴狼败了,大败,十余万骑全军覆没,头狼单于仅以身免,纵横草原十余载的强梁一朝尽覆,从此李牧在世都不敢再近赵边,直到数十年后又怼上蒙恬三十万秦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李牧破匈奴一役,除了用“完美”二字,无以形容。
他的战略很简单:示弱于敌,再示弱于敌,又示弱于敌,还是示弱于敌。一两次示弱于敌,这个不奇怪,李牧是连续十几年示弱于敌。最后,当敌人把李牧当作可欺的小绵羊时,李牧才露出老虎的钢牙铁爪,把敌人撕扯得粉碎。
一个人,可以十几年如一日地隐忍不发,这是什么样的耐心啊。这种耐心取得的回报,又是何等的巨大啊。
当时赵国经历长平之战的惨败,军事上陷入最低谷。面对北方匈奴劲敌,硬拼怎么行呢?李牧守卫北疆,做了四件事:第一,习骑射;第二,谨烽火;第三,多间谍;第四,厚遇战士。一句话,加强战备,但是不出击,坚壁清野。他严令,匈奴人打过来,一概不准出击,违者斩。
李牧的作法,士兵们不理解,赵王也不理解。最后他被撤职了。赵王换了人,接替李牧。新任长官一反李牧的乌龟战术,积极出击,结果没捞到多少便宜,又严重破坏边关的农牧生产。赵王没办法,又请李牧出山。李牧依然我行我素,还是整天装孙子,一装又是好几年。
李牧镇守北疆,前后十余年,天天装孙子。十几年的时间,赵国渐从长平之战的阴影走出,新的一代长大成人,李牧十几年练兵,终于要拔剑出鞘了。
他抛出一个巨大的诱饵,在边疆大肆放牧,匈奴人看到漫山遍野的牛羊,眼睛红了。以前他们每次杀过来,赵军就远远逃回城堡,从来不敢出战。匈奴人早把李牧当窝囊废物了,既然牛羊这么多,索性全部杀过去抢夺。于是,十几万匈奴骑兵倾巢而出,可是他们没想到的是,李牧不是小绵羊,而是可怕的猛虎。
李牧已经集结一千三百辆战车,一万三千名骑兵,五万名步兵及十万名弓弩手,总兵力超过十六万人,诱敌深入,坐等匈奴人上钩。十几年装孙子,然后就只打了一仗,歼灭匈奴骑兵十余万!!!
这是什么概念。汉朝最强时,以卫、霍之天才,集30万之从,倾国家之财力打的漠北之战,也才歼灭匈奴9万人。而李牧以残破之国,边疆之偏师,歼灭匈奴十余万,一战就把匈奴打趴下,之后十几年一蹶不振。
不到最后亮剑,你不知道对手是千年一遇的军事天才!这就是李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李牧作为守护赵国北方边境不受到匈奴侵犯的良将,从赵孝成王一直到赵王迁的几十年当中,不仅保证了边境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还起着维护区域稳定、使匈奴的侵扰不拖最初秦赵争霸大战的后腿。
到了战国末期李牧更是以一己之力抵抗着燕、秦、韩、魏四国的相继进攻,为奄奄一息的赵国延续着它即将要走向灭亡的脚步。
即便这样,李牧这位民族英雄、一代名将终究没有逃过被人诬陷残害的下场。虽然史料只是记载了李牧在战国末期一段时间内的事迹,《史记》也仅是把他附加在“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最后部分,但这也掩盖不了他作为一代名将的光辉形象。
借《孙子兵法》军争篇当中的一句: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这正好完美的诠释了李牧高超的用兵之道和带兵风格。故此就用李牧打击匈奴这一段来解释这句话…
1.不动如山,难知如阴
李牧在面对匈奴的不断骚扰挑衅时,并没有急于出城对士气高昂的匈奴骑兵展开攻击。而只是一味的的操练部队提高战斗能力,他一方面对部队加以抚慰,还经常性的提高军士们的待遇;一方面又多加设置了烽火瞭望台。抚慰部队是为了增强作战意识;设置瞭望台是为了提高军队对匈奴来犯时的警觉性。他做这些其实就一个目的“蓄势”。但是当匈奴人逼近边境时,他又下令所有人退回营寨不准出动。就这样他以这种方式如此反复的过了好多年,使得边境安稳,人民财产也没有受到损失。
当大家习以为常,行为成为了常态化后,李牧的军队养成计划也初见成效!给匈奴以外紧内松的假象,使骄傲自大的匈奴人虚实难辨——敌进我退、示敌以弱。
不明真相的赵悼襄王以为李牧的这种做法是因为惧怕!可不是嘛!就连他自己的士兵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李牧就被堂而皇之的调离岗位,回家养病去了。结果新上任的长官在面对匈奴侵扰时,肆意出战连吃败仗,致使边境不稳,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没办法,赵王还得请李牧再次出山。
说实话李牧调离的这段时间当中,由于接任者的连续失败,使匈奴人更加确信赵国军队是纸老虎,根本不堪一击。所以无意中也就为李牧将来对匈奴实施的军事打击增添了胜利的筹码。
回归后的李牧还是老样子,每天不是训练军队就是预防匈奴,没有一点反击的意思。这可憋坏了每天好吃好喝供养的士兵们,于是大家心里早就有了一肚子的火气而无处发泄。面对这种情景,李牧也就不再“装熊”,军队养成计划已经成熟,部队士气也正在逐渐攀升,时机已然到来!
2.疾如风,徐如林,掠如火,动如雷
谋定而后动,李牧从他的北方兵团中精心挑选出战车一千三百辆、战马一万三千匹、勇士五万人、射手十万人组成了一个加强军团,他们的士气是高昂的、他们的战斗力是强大的。
开始时李牧继续他的“装熊”策略,小心谨慎的将匈奴引入了包围圈。他故意让人们来摆出一副悠然自在的草原放牧图,当敌人用小股部队进行试探攻击时,假装落荒而逃,把成群的牛马留给了匈奴。
于是大喜过望的匈奴单于率部大举进攻,岂不知他们已经暴露在了李牧一万多骑兵的有效杀伤距离中;也暴露在了五万勇士的利刃之下;更是暴露在了十万弓箭手的尖矢覆盖里。结局可想而知,李牧此役杀敌十万余人,歼灭了匈奴骑兵的主要力量!一战奠定了赵国北方边境十多年的平稳安定!使得丹兰、东胡、林胡等部落土崩瓦解,从此一蹶不振!
上一篇:华为mate20系列与老款旗舰机型p20pro相比,哪个更值得购入呢?为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