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面对强悍的匈奴,赵国战神李牧如何应对的,你怎么看?
匈奴,骑兵,赵国面对强悍的匈奴,赵国战神李牧如何应对的,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李牧打匈奴的做法是在长城外放羊。放粮食。和匈奴做生意。明确告诉匈奴人。。我很弱。你来打我呀。匈奴人来了。一次。不打。第二次还不打。第三次李牧带领赵军暴起杀人,于是大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公元前309年赵武灵王时期,赵王下令国中“胡服骑射”,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军事力量逐渐强大。但是,到了惠文王、孝成王时期,匈奴各部落军事力量逐步恢复强大起来,并不断骚扰赵国北部边境。赵王便派李牧带兵独当北部成边之责。
李牧长年驻守北部代郡、雁门郡边境地区防御匈奴。他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军队的战斗力,有效地防备了匈奴的侵扰,赢得士兵们的爱戴。
他的措施是:首先,设置官吏僚属,任用自己认为能干的人为官,同时命令当地市租全部交入幕府,把收来的货物,税款掌握在自己的驻军公署,充当士卒的日常开销。
其次,他厚待战士,每天宰杀数头牛犒劳士卒;
第三,他注意提高战斗能力,每天教练士卒骑射,他有严格的防守措施,挑选派出人员侦探敌情、随时发出报警信号。
在军事上,严明法规:“匈奴入边来劫掠,赶快将畜产收入堡全,有敢于捕虏匈奴的人斩首!”所以每次入侵,严密的警报系统发挥威力,士兵迅速退回营垒固守,不敢擅自出击。使匈奴掳掠无所得,赵国军队却因此保存了实力。这样坚持数年,军队不管是在土兵上还是在物资上都无任何伤亡损失,形成了一支装备精良而素质极高的边防军,也为以后的乘机反击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然而,匈奴却以为李牧胆怯,军卒中也有人觉得自己的将领胆怯,为此常有议论。赵王闻听传言后,也因此而责备了李收。但李牧不予理睬,依然如故,我行我素。最终激怒了赵王,召他回朝,另派别将替代他。新任将领到职一年多,每当匈奴来侵犯,便带兵出战。出战往往受挫失利,不仅损失伤亡惨重,而且使边境地区人民不能按时耕种、放牧。于是赵王又请李牧复出,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一再思请,李牧提出:“大王如果一定要为臣重新任北边守将,那就必须答应还照我从前的办法,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于是李牧再度到了边地。
李牧到边境后一如既往,匈奴来侵犯几次仍是一无所得。但匈奴终究还是认为李牧胆怯而不敢出战。成边的将士日日受到犒赏而不被使用,因此,都请求愿与匈奴决一死战。李牧看准了时机,准备经过挑选的兵车1300辆,精选的战马1.3万匹。获赏百金的勇士5万人,优秀射手10万人,全部组织起来加以训练。同时放纵边民畜牧,使民众布满原野,诱使匈奴入侵。
匈奴看到这种情景,先是派遣小股人马试探,李牧佯败,并抛下数千民众给敌人。匈奴单于贪得民众财物,看到这种情况时,便率大军入侵赵地,李牧则出奇兵,以两翼包抄战法,出其不意包抄匈奴军,痛击敌人,一举歼灭匈奴骑兵10余万人。接连又灭掉襜褴,攻破东胡,降服林胡,单于落荒而逃。
在后来的10多年当中,赵国北边稳固,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的城邑。由于李牧确保了赵国边境的安全,使赵国君臣能无后顾之忧地对付强秦的兼并战争,事实上,蔺相如、廉颇、赵奢等人在政治军事斗争上的每一个胜利,都有李牧的协作支持。李牧也因此成为继廉颇、赵奢之后赵国最重要的将领。
在这一战中,李牧针对匈奴军骑兵机动性、战斗力强及以掠夺为主要作战目的的特点,实施坚壁清野,使敌人优势无从发挥,军需无法补充;同时加强自己的力量,采取一切措施提高自身战斗力;在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后,集中力量,充分发挥各兵种协同作战的威力,进行包围,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这次战役是中国战争史上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对后世以步制骑的战术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这一战中,李牧将孙子兵法的智慧发挥到了极点,先是连败五阵,丢弃牛羊辎重无数,将匈奴主力从其擅长的草原引诱到汉人所擅长的长城外围来进行决战,用示弱于敌的手段麻痹对手。接着火速出击,趁深袭匈奴大营,将那些在马上纵横的匈奴骑士在睡梦中杀死。同时重装战车包围匈奴营地出口,以密如蝗虫的箭矢射杀匈奴逃亡者。这一战打的匈奴主力几乎全军覆没,几年都难以恢复元气。更重要的是,此战是汉族军队步骑车兵协同作战的经典战例,为日后汉政权与匈奴作战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战国中后期,北方的匈奴时常侵扰赵国边境。游牧民族军事兵种以骑兵为主,机动性极强,擅长野战和大范围灵活作战,成为据守边境的各诸侯国十分头疼的敌人。而赵国自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以来,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新兴的骑兵取代落后笨拙的战车兵成为赵国重要的军事兵种,但对抗来去如风的草原骑兵还是力有所逮。
在李牧出任代地雁门郡军事统帅后,他一方面广开贸易渠道,在没有政府支持的情况下充实了军费,改善了装备和边防官兵的经济待遇。另一方面加紧操练士卒,提高战斗力。面对机动性很强的匈奴骑兵,李牧认为即使是以骑兵迎战取得一两次小规模胜利,无法有效地消灭对方主要有生力量,难以有效稳固边疆。他决意示弱麻痹对手,在匈奴入侵边境时,下令各地驻军坚守壁垒,不得出击迎战,有违军令者斩,给匈奴边军无能的假象。另一方面,每天宰杀牛羊,犒劳三军将士,将士得到厚待,却无法杀敌报国,纷纷请战。远在邯郸的赵王最初也对李牧的做法不能理解,多次要求改变做法无果,赵王曾撤换李牧改任其它将领守边,但主动出击没有效果,无奈之下,赵王答应李牧的做法不再干涉。在多次坚壁清野避敌锋芒后,匈奴认为李牧军团实力不足为惧。
赵悼襄王元年(公元前244年),李牧认为时机成熟,对部队进行战斗编组,选拔人员,组建一支由各兵种编成的出击兵团。精选战车1300辆,骑兵1.3万人,骁勇步兵5万人,弓弩兵10万人,总兵力约20万人,并主动战败将敌方引入伏击区域。李牧开始采取守势作战,以车阵从正面迎战,利用战车限制、阻碍和迟滞敌骑行动;以弓弩兵轮番发射;而将骑兵及精锐步兵控制于军阵侧后。当匈奴军冲击受挫时,李牧乘势将控制的机动精锐部队由两翼加入战斗,发动钳形攻势,经过激战,除单于率少量亲卫突围逃走外,进犯的10万骑兵全部被歼。此战过后,匈奴精锐尽失,10多年没有敢南下侵袭赵国。
上一篇:华为mate20系列与老款旗舰机型p20pro相比,哪个更值得购入呢?为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