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项羽兵败垓下后如果肯过江东,真的能卷土重来吗?
项羽,刘邦,乌江项羽兵败垓下后如果肯过江东,真的能卷土重来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想分析项羽能否卷土重来,就要分析当时的最后一战垓下之战项羽为何会失败。
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决定双方最终命运归属的一战。
在垓下之战前,楚汉对峙于广武,楚霸王项羽因为粮草将尽而与刘邦议和,双方划定以鸿沟为界,共分天下。
但就在项羽班师准备返回楚地之时,刘邦却在张良和陈平的劝说下撕毁和议,偷袭楚军,但却在固陵被项羽击败。
为了一举消灭项羽,刘邦不惜以裂土封王为代价,约韩信、彭越、英布和刘贾出兵,包围项羽。
刘邦的五路大军共计六十万,是当时项羽所统率的十万楚军的六倍,且项羽的军队粮草不济、师老兵疲,而韩信和彭越等人却是养精蓄锐已久,所以项羽被迫退守垓下。
但即便如此,在两军交战之初,英勇善战的楚军却在逆境下奋起迎击,与汉军打了个旗鼓相当。
不过在交战后的夜间,汉军却在楚军营地附近派人假扮楚人,用四面楚歌的奇计瓦解了楚军的斗志,最终导致项羽变成了孤家寡人,在乌江边自刎。
综合来看,项羽失败的原因如下:
一、身边没有类似范增之类的策略家,处处被刘邦及其手下的智谋之士玩弄于股掌之上。同时手下也没有足以抵挡韩信等人的大将,仅凭一人之勇,终究无用。
二、劳师袭远,不注重后勤保障,因此被彭越和英布等人不断偷袭粮道,造成大军无法打持久战。同时因为项羽本身的残暴和独断独行,使得项羽在当时根本得不到其他势力的帮助,等于是以一人之力抵挡天下。同时项羽尽失民心,这从他垓下突围后,被田父错指逃生之路就可见一斑。
三、项羽性格上有着致命的弱点,容易轻信他人,且在失败后容易悲观绝望。可以说打败他的其实就是他自己。在被围垓下的时候,不思考如何突出重围、摆脱逆境,卷土重来,却选择一心求死,最终成就了刘邦的大业。
殊不知成大事者,必需拥有超越常人的忍耐力和承受力,这样才能在失败的逆境中扭转乾坤。
如刘邦,在同项羽的作战中屡战屡败,却能继续坚持到底,最后垓下一战反败为胜,奠定大汉基业。
项羽的性格缺陷与客观形势注定了他的悲剧结局。即使江东子弟多豪杰,卷土重来也是毫无希望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概率不能一统天下,因为性格决定命运,他的最大弱点是刚愎自用,不善于利用自己的将帅,他有武将的能力,却没有帝王的用人之法,徒有武夫之力,却无订国安邦之能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没有如果,原因有三,一是大势己去,项羽即便过了江东,至多象季布一样,流亡民间,没人再跟他东山再起,因为秦己灭了。二是斩草除根,刘邦不会放过他,这点从刘邦铲除异姓王的坚定就可看出来。三是民心思定。连年征战,民力疲极,厌战思定,刘邦能安民,而项羽会扰民,从楚汉战争后期的兵源和战略物资供给就可看出。乌江自刎是一个战神最体面的结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好,我是洞见历史智谋。下面我来回答下这个问题
先上结论,即使项羽渡过乌江,也没有机会卷土重来。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项羽渡江只能保命。
当带着二十八名铁骑来到乌江后,项羽遇到乌江亭长。乌江亭长说了一番话,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乌江只有我一人,大王随我渡江,即可保命;二是江东方圆千里,民众数十万,足可以称王。
如果项羽跟随乌江亭长过江,肯定能短时间保命,也可以收拢部分军队做抗争,但这只是暂时。
其次,项羽难以抗衡大势。
假设项羽已经渡过乌江,收拢了部分军队,但天下诸侯在刘邦带领下,势必会大军压境,攻灭项羽。因为卧榻之侧,其容他人酣睡,刘邦是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的。
我们要知道,在项羽和刘邦鸿沟议和之后,项羽是真议和,刘邦是假议和。刘邦在张良和陈平的劝谏下,立刻倒戈前进,向东追击项羽,虽起初遭遇失败,但在调动韩信、彭越和英布后,立刻合围项羽。
项羽在四面楚歌之际,突围逃亡,才到的乌江边。从议和可以看出,刘邦消灭项羽的决心坚定,绝不会允许项羽苟延残喘。
从实力对比来看,以小小的江东对抗天下大军,失败只是迟早的问题。
最后,项羽不是死亡就是逃亡
在鸿沟议和前后,项羽已经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资格。刘邦已经从西面、北面和南面完成了对项羽的合围。
项羽渡过乌江,只是延缓自己被灭亡的时间。如果他想得开,失败后就像季布一样到处逃亡;想不开,早晚都是乌江自刎的结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如果项羽没有选择乌江自刎,那么恐怕历史就要改写,很多事情的发展也许都会大不相同,甚至还会发生很多其他意想不到的事。可惜一切都只是如果,而历史不容假设。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