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理解“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这句话?
孩子,父母,家长怎样理解“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这句话?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最近一期的《少年说》里头,初一12班的李仁志告白自己的“外卖员妈妈”,引发了集体的泪崩。
对他来说,妈妈是一名认真敬业的配送员,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不尊重这份职业。
“有时还会莫名给差评,甚至无理取闹。”
没有提前送达外卖让客人十分不满意,“抓着我的妈妈就让她赔钱。”
李仁志十分心疼自己的妈妈,但他并没有因此怨恨这些人,而是选择用感恩来传达更多的善意,给周围的环卫工人、路人微笑,并希望“他们也对我的妈妈微笑”。
“这肯定是上天派来保护妈妈的小天使!”屏幕前的我们被感动了。
然而李仁志的一句话更暖了许多观众的心,他说:“我希望大家都能给像我妈妈一样的人多一些善意,因为当你打开门的那一瞬间,看见的可能是我爸爸捧在手里的小公主。”
而在台下的妈妈显得羞涩与紧张,她说:“无理取闹的客人只是少数“、”生活里还是有很多善良的人”。
这位善良且内敛的母亲,总是尝试给孩子积极健康的一面。社会中存在各色各样的职业,每个职业都是不可或缺的,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认真与敬业最重要,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值得被尊重的人。
同时,我们也要为这位母亲的教育点赞,“孩子的很多问题都来源于父母的教育,所以有一个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至关重要,永远记得保持一颗善良的心,积极乐观地生活。”
父母心里拥有丰盈的爱,才能给孩子足够的爱。
父母与孩子,其实是彼此的镜子,孩子从镜中看到自己未来要成为的那个人,父母从镜中看到更真实的自己。孩子通过这面镜子,依稀看到自己以后长大的模样,父母通过这面镜子,也仿佛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
父母与孩子,其实是在彼此身上学习、成长、感受爱,然后在爱里,看到彼此闪光的地方,轻至言行,重至内心品质。
在李仁志对妈妈的声声“告白”之后,妈妈低头表达内心的羞愧:“我以为你会嫌弃我的职业。”
然而,懂事的李仁志非常心疼妈妈,将她的担忧完美化解,他说:“你在这个社会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很多人就是会需要有些人来扮演这些角色,为他们服务,那个为人服务的人是你,我觉得你很伟大。”
有句话说,善良的人心底有光,他们看到的就是善良的世界。
李仁志自信地向大家分享了一个他眼里“善良的世界”,他就是父母看清自己的一面镜子,他就像所有的孩子一样,那么简单和单纯,能够最清楚无误地映出父母最真实的模样。
善良的人懂得怜悯,更懂得尊重,不会心怀恶意揣度别人,并且懂得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
教育的本质,说到底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要让孩子从小成为一个懂礼貌、有胸怀、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关键是在于父母。
孩子一直都以自己的父母为榜样,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当一对父子参加亲子比赛,一旦爸爸输掉比赛了,孩子就会崩溃大哭。
因为在他们心中,爸爸是他们心底的榜样,是他们崇拜的“英雄”。
事实上,由于亲子关系的特殊性,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是父母观察和培育自我的最好机会。
父母需要不断学习,执着地栽培自己,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一面镜子,关注和认可孩子的优点,并不断让孩子透过父母看到自己身上闪光的地方,孩子就会被这个“镜中人”吸引,努力做得更好,不断散发魅力。
━ ━ ━ ━ ━
父母与孩子,是彼此的镜子。父母恩爱,孩子性格健康开朗;父母相互指责,孩子叛逆、爱撒谎;父母吵架动手,孩子脾气暴躁,性格冷漠。
一个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父母是什么样子的人、取决于孩子在早期成长过程中受到什么样的家庭教育。
而在孩子身上,也可以折射出父母为人处世以及做人的准则,一个善良无私的孩子不可能存活于自私父母的羽翼下,一个宽宏大度的孩子也很难成长于心胸狭隘的家庭当中。
像《少年说》里的李仁志一样,他在充满爱意的环境下成长,身上自然闪闪发亮!
更多育儿知识,欢迎关注小马快跑国际早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约!
回答这个问题前可以讨论一下格局
一个人“格局”的养成,和下面两件东西有关,如果你经常往这两方面上去思考问题,格局自然而然就会大起来:
一曰“历史的深度”。就是我们看一件事情的时候,只是看它短期的成败、得失和荣辱,还是能放在一个更大的时间尺度之下,去思考它的价值和意义。可能知乎上某些朋友,会为今天抖了个机灵并且半天刷上200票而沾沾自喜,但是你是否想过,十年前的自己,在遥想十年后时,理想中的你是现在这个为200票而沾沾自喜的样子吗
二曰“世界的宽度”。也许我们会为自己的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比如在一次辩论中说得对方哑口无言,或者在一次考试中拔得头筹,或者被某位师长夸赞为天资聪颖、前途无量。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仅仅因此就觉得自己天下无敌那格局就太小了。
事实上,说到“格局为何”,电影《一代宗师》已经做了很好的回答,即所谓“看自己、看天地、看众生”。我想在此基础上稍做发挥,提出四个层次的格局来,并从“目标”、“眼界”、“信念”这三个维度来阐释这四个格局——
零度格局:“盲众”(即“看不见”)
目标:无目标或只是追随当下的潮流。
眼界:主要为流行文化,以及身边亲友的观点。
信念:以“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等流行文化所潜移默化传递的价值观为典型。实际上这类人并无稳定的信念,很容易被他人诱导和说服,故经常大呼“毁三观”。
一度格局:“逐利者”(即“看自己”)
目标:作为精致或粗放的利己主义者,旨在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眼界:与逐利相关联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包括对利益机会的洞察,同时兼具比较完整的常识体系。
上一篇:你觉得“形象美”和“生活美”哪个更重要?你分别是怎么追求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