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时间都去哪了?
时间,给了,统计法时间都去哪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经历几许岁月,跨过几度旅程,蓦然回首,时间不多了,好多事还未做,好多路还未走,就发出一声叹息——时间都去哪儿了。
是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这是多么让人感伤的一问。这一问,又问出多少人的泪目。所以现在,当务之急不是去寻觅,它去哪儿了,而是当下你的时间在哪儿,未来将把它用在哪儿。
把握当下,以往的遗憾就随他去吧。过好现在的每一天,就是对问题的最好回答!
好了,个人愚见,见笑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时间,就像一块香喷喷的大蛋糕,被自己一口口的吞食掉……它没有了当初的圆满。吃过蛋糕的我们,并没有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多么精彩。看着自己身后那一路深深浅浅,歪歪扭扭的模糊的脚印,才知道,时间,己变成了一把尺子,丈量了出了一生的距离,却没量不出自身的价值。只是感到,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越来越短……
时间,在不声不响的无聊中,把一个曾经咿呀学语的小顽童,雕塑成一个老翁。那缕缕银白的须发,就是时间给我们开出的收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时间都悄然无息的流失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青春如小鸟一去不回头。那些珍贵的岁月美好的时光换来的只有回忆吗?当然不是,时间让我们成长让我们坚强,也让我们更加懂得她的宝贵。
时间去哪了?没有人能够寻到她的踪迹,但她一定留了曾经来过的痕迹,比如秋天的落叶,母亲的白发。可是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感叹,为什么流走的时光那么多,留下的印记那么少?
有一个人却从来不感叹,他的时间好像是物质,不会无影无踪地消逝不见,不会消亡,它变成了什么,总能查得出来。他用一种独创的方法,抓住了我们没有察觉到的、损失掉的、不知去向的时间。他学会了如何同正在流走的\"现在\"打交道,他不怕屈指可数日益减少的余年。他小心翼翼地延长时间,紧紧攥住它,尽量不无故浪费时间,连点滴时间都不放过。
这个人就是《奇特的一生》的主人公科学家柳比歇夫,他将独创的“时间统计法”运用到学术研究、工作、人际交往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凭借他独特的精神品质,将“时间统计法”从1916年始贯穿整整56年。
什么是“时间统计法”?
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时间开销日记”,其实就是时间记账本。它的格式十分简单,就是:日期+事件+花费时间,每天记录5~7行,没有细节,没有思考,没有记叙。柳比歇夫从26岁开始记录时间开销日记,一天都没有间断过。
第二部分是“时间统计”,也就是搞明白什么事情用了多少时间。柳比歇夫将他的工作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中心工作和例行工作,中心工作又包括写书和研究,例行工作包括参考书学习、做笔记、写信。第第二类工作包括学术报告、讲课、开学术会议、看文艺作品和不属于科研工作的其他活动。第三类工作是一些需要创造力的任务。这些工作又被细分为很多小项。
柳比歇夫将每个小项工作所花费的时间进行月度和年度的计算,同项、同类的工作所用的时间再进行合计,这样就可以看到某项工作在一个月或一年中用了多少时间。
通过总结,所有的时间都一目了然,甚至于,一年中柳比歇夫娱乐的次数为65次,看过什么戏和电影,听过什么音乐会、参观过什么展览会都清清楚楚。更令人震惊的是,在1966年柳比歇夫第一类工作共计1906小时,平均每日5.22小时。也就是说,这一年每天搞纯学术工作5个多小时,期间不抽烟不聊天不散步,一年没有一天休息。而此时柳比歇夫已是一位76岁的老人了。
柳比歇夫用“时间统计法”检查自己的工作效率,精准地把控时间,有的放矢地制定月度、年度和五年计划。柳比歇夫生前发表了70多部学术著作,各种论文专著500多部。他留下的遗产有各学科著作,还有各类回忆录。柳比歇夫用一生证明,连续系统地使用“时间统计法”,可以帮助个人把一切才能集中于一个目标上,取得超越天才的成就。
“时间统计法”如此简单如此有效如此神奇,没有人不会为之心驰神往,然而,有多少人能坚持56年不停歇,让“时间统计法”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柳比歇夫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提出这一目标时,柳比歇夫是一名刚刚复员回来的28岁的大学青年教师,他的生命从此变得不平凡。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生命是由时间组成的。柳比歇夫很早就意识到,达成人生目标需要耗费巨大的时间,因此“时间统计法”帮助他不断从生活中挖掘时间,他创造了这个方法,完善这个方法,并且心无旁骛地依赖这个方法。
柳比歇夫不断向自己提问。他总是在看不见真理的地方孜孜探索,又在不可动摇的真理面前探求疑问,他努力做出回答不怕错误。他愿意为此付出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学习,时间统计法帮助他更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的充实自己。
柳比歇夫面对苦难的态度。儿子的死让他伤心很多年,他知道一旦松开抓住时间的手,痛苦将会将他淹没。面对学术上的争论和被嘲笑被孤立被整的煎熬,他也知道一旦松开了时间的手,他之前的努力将会付诸东流。在苦难面前,他需要更多的时间跋涉,“时间统计法”给了他更多力量和信心,他将苦难化成了成果。
柳比歇夫热爱自己的事业。一个上了年纪仪态端庄的人,经常跳过小水沟去捉甲壳虫,在自己的家中专心致志的制作各种小虫子的标本,他不在乎别人当他是怪物,他的精力给了他热爱的事业,因为热爱,生活变得美好,他用平静快乐的心情与时间相处,“时间统计法”证明了他有良好的身体状况和旺盛的工作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