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碎片化时代,有哪些高效的学习方法?
碎片,时间,知识碎片化时代,有哪些高效的学习方法?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子关于读书和学习就有很多名言,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等。强调的是读书要多思考,而且要反复看,多温习复习,就可以温故知新。“韦编三绝”这个成语就是说孔子读《周易》的时候,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
毛泽东有“三复四温”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毛主席提倡读书要“三复四温”,就是要多复习,多温习。另外就是要做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毛主席看书做笔记,经常把自己的思考和笔记都写在书上,有时候笔记的内容甚至比书的内容还多。
陶渊明有“会意”读书法,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讲,陶渊明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而是抓住重点,每当对书中主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地忘了吃饭。可以看出,陶渊明的读书是有很大的兴趣,而且要“会意”,即把握作者的意图、主旨。
诸葛亮则是“观其大略”读书法。《魏略》一书中记载,“孔明在荆州,与石广元、徐元直、孟公威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这是说石广元、徐元直、孟公威三人看书“务于精熟”,看书很细,力求理解透彻;而只有诸葛亮是“观其大略”,“观其大略”并不是只看个大概,而是抓住重点内容,领会要旨,思路非常清晰,了然于心的感觉。是不是感觉跟思维导图的思想非常像呢。
茅盾有“三遍读书法”,茅盾曾经说到,“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瞭桂林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节段落的结构;第三遍就要一段一段的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记忆它的精炼的字句”。
第一遍是粗读略读,
第二遍是细读精读,
第三遍是消化吸收并运用。
还有华罗庚的“厚薄法”,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和“由薄到厚”两个阶段。
他认为:当你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书就由厚到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程中,你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这样书又会愈读愈厚。
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其实细心、聪明的学员可能已经体会到了,这些名人学者的方法都有相通之处。
总结就三个字:问,找,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各有志,万物气盛,自我修炼,一刀切是不适合人类的发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信息爆炸时代,知识碎片化。
面对网络,电视,电脑,手机,APP,信息量巨大,要善于选择,收集,按照学科门类,原理方法归类整理。不能满足于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碎片条理化,系统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碎片化的时代,每个人都在为了钱奔跑,看书成了奢望,也没那个时间。想和朋友聚聚也是没次都说下次下次……学习的机会只有快速成长了,加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数据实时智能分析,智能化赋能个性化学习方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可以把碎片化时间整合,统计好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在分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其实学习很多东西,人除了工作时间和睡眠时间外,有一个特别的时间,就是坐车的时间,上班族,其实很多时间也是花在坐车上或者等车,如果好好利用这个时间,个人学习空间特别好。
再者就是一些排队等等,办理一些业务、或者排队买东西等等,其实也是碎片化时间,不要小看这些,真的很强大。
上一篇:CBA停赛了吗?什么时候停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