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有没有古藉书记载客家五次大迁徙呢?如果有,是什么书?
客家人,客家,畲族中国有没有古藉书记载客家五次大迁徙呢?如果有,是什么书?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如果没有,是杜撰的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何为古籍?
如果限定线装刻本、清代以前的书籍为古籍,那么以我所知确实没有。
客家一词出现的年代并不算晚,但真正把客家和今日客家人联系在一起却没多久,这得归功于几位客家先贤的宣传力量,比如罗香林。
中国历史的主流,朝代更替多发生在中原晋冀鲁豫陕数省,经济文化则以东南江浙徽三省为主,至于偏居一隅的闽粤台则是佐饭辅料,看似可有可无。
如果一定要把这些配角说一遍,那大概是零碎的语言便已足够,如闽赣最出人才,粤桂开疆辟土,闽台海寇频发,闽粤海丝贸易。
纵然如此,似乎其中的主流也不过是说着闽语各方言、粤语白话系、赣语等民系抛头露面的故事,至于闽粤赣山区的客家人,则从来没有显山露水的机会,直到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人们才突然发现竟然还有这么一群人,这么与众不同。
客家人,其实本不知自己属于哪一支派,他们或许只知道先人来自汀州,来自石壁村,避居高山里,也不知道山的那边还有什么。
直到明清两代,大山已经容不下那么多人时,他们才开始有目的地迁徙,一路向西,一路向南,因为外来,无依无靠,每每到达一处,便起风波。
客家人的迁徙史,其实就是一部悲情史,他们凄惨不堪,本地人也不堪其苦,直到客家人与广府人大打出手,人们才突然明白,这群人的属性,于是客家之名开始疯传,一直到罗香林等人为之正名后,客家人才开始以新面貌为人所知。
客家人的名讳,很客观,也很随意。
因闽粤赣属山区,历来是畲族人聚居地,他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倍受历朝历代主事者攻伐,直到宋代后期才纳土交税,而在此时,中原南迁的汉人又不断深入山内,内外交困的畲族人或远走他乡,或融入其中,使得闽粤赣交界在勉强的平静中完成了融合。
当客家人规模迁移时,他们首先遇到了迁移目的地土著的反抗,于是同乡的客家人便采取抱团协作的方式,“攻城掠地”效果明显,这种方式使得客家人凝聚力加强,并萌生了自我一体的意识,于是当客家人这一统一的称谓出现时,他们是欣然接受的,而且还非常乐意去推广它。
可以说,客家人是东南民系中,在乡土意识教育方面做的最好的,他们对自我的认同非常强烈,远高于周边,这大概也是因为所处环境过于恶劣,急需团结的缘故。
显然,在意识产生之后,溯源便成了一个必须走完的通用流程。
客家先人们,便将历史上明文记载的几次大移民也纳到自己的民系历史中,以提升客家人形成的时间,其实这五次大移民是南方所有汉人共同的来源,并不专属于谁,或不适用于谁,争议只在谁更贴切罢了。
于是,我们总是可以看到,一个同姓家族,他们的世系、先祖相同,却因一个地处梅州、一个地处泉州而被归入不同的民系,着实有些辣眼睛。
或许我们应该这么认为,地域分布决定民系分属,姓氏世系才是族属依据。
如,梅州的蔡姓,属忠惠传芳便是客属福建汉人,而汀州的蓝姓,则与漳州隆教乡畲族人同源,属客属福建畲族人。
显然,民系是一个跨民族的概念,只要身处其中,不必太过在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各地客家族谱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书籍,也是汉文化的写照,更是客家文化的传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汉人大迁徙,那时并没有客家这个概念,现在的客家人,是南宋初最后一次迁徙。是受不了金国统治而迁的一批人。迁徙时文化,风俗已与宋朝有些差别。南宋朝庭对于是否接受这批人存在很大争议。最后不了了之,没有表态。这批人没有南宋户籍,所以叫“客家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客家风俗》,作者房学嘉。
上一篇:双十一忙工作连续通宵两个晚上,啥都没买到,没时间贡献给马云一分钱,大家贡献了多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