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评价当代教育?
孩子,我的,都是如何评价当代教育?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们的社会、家庭、教育和高考一致认定B生为优秀人才,以分数高低论英雄,所以一位小学校长就敢这样说:“我这里没有天才,我只要考试的分数和名次。”教育怎能不陷入应试困境!钱学森老人发出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呢?”钱老希望培养出大师级的人才:一个孙子,胜过千万赵括。
落后的人才观念,是造成中国教育困境的根本原因。
人才,你在哪里?A生具有优科(数学)优势,B生具有均科(均衡)优势,这两种不同的优势,哪一种最具潜能?
论一:天才优于专才,专才优于全才,全才只能算是个人才。植物有顶端优势,才成其高;动物也各有本领,故能生存。再纵观历史,横观社会,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领域的专才,而非全才,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论二:专才(优科)的成功在于他们努力建设自我的专业兴趣、专业方向和专业高度,而所谓的全才(均科)其实是被误导的无兴趣、无方向和无高度的三无产品!人才都有一定的成长之路,越是卓越的人才越注重自我的专业发展。
论三:孩子们各有天赋,在发展中就会产生不同的优势,这是自然分化和社会分化的必然,也是专才成长、优科发展的内因外果。而全面均科发展,其实是一种违背人性发展的人才策略。
所以,专才(优科)的人才发展观是优于现代教育中盛兴的平均主义全才(均科)观。天才源于自觉,专才源于兴趣,全才源于误导,平均主义全才(均科)观是扼杀天赋、迷失兴趣的祸首。
我们要不要打破偏科观,打破主副科,打破文理科,打破快慢班,打破填鸭式,打破应试观?要不要鼓励学生培养兴趣、寻找方向和建构高度?要不要给天才、专才(优科)更大的成长空间?
要!但如何做到呢?
一,高考是指挥棒,要从“均科固定文理制”向“优科自选建构制”转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发展,以自身优势学科为中心进行知识建构,可在高考科目“语、数、英、政、史、地、理、化、生、体、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选四科进行计分选拔,其余参试科目的分数作为参考。如:A生自选“生数理英”四科计分,B生自选“生化数史”四科计分,可同时报考清华生物的相关专业,择优录取。
二,义务教育阶段让学生自选1-3门优势学科参加评价,其余参试科目作为参考,鼓励学生发掘自身的兴趣、方向和高度。
三,学生的优势学科的不确定性、可改变性和学科组合的复杂性,有利于打破教育功利和学科固化,弱化家长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强化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我们的育才观念要从均科全才观向优科专才观转变,去培养孩子的兴趣、方向和高度,实现人的专业化成长,这是人的自然分化和社会分化的必然规律。
荒原开蹊径,枕草待晓钟。
十年心酸梦,只为此文生。
优科专才的佐证:
1, 偏科的普遍性,偏科不是坏事,是优科的普遍存在。所谓的天才,只是找到了为之努力的方向。
2, 古今中外的人物,皆是以优势为中心的存在:他们博览群书,皆以优势为中心,而非漫无边际的学习知识。
3, 民国大师的特点:偏科偏文(胡适、钱钟书、季羡林、吴晗等数学很不理想);学历低(齐白石,启功,巴金,华罗庚,沈从文,梁漱溟等),在那个教育贫乏的时代却涌现了大量的人才,优科自学是一个重要特征,现代教育应该从中汲取力量。
4, 偏科生爱因斯坦:所谓教育,是忘却在学校所学的全部内容之后剩下的本领。
5, 许多伟大的人物,成绩有时候也很平庸,只是在一定的年龄发现方向后,才奋发有为的:牛顿、托尔斯泰、冯特、丘吉尔等等,所有的偏科、等待都是有道理的:与其“拔苗组长”,不如静待“雨后春笋”。
6, 2012诺奖莫言,小学五年级辍学:文学和科学相比,的确没什么用处,但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教育也如此,所谓的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7, 2014诺奖中村修二,亚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费时间:浪费了孩子最大的资源——有无限可能性的少年时光和天生的好奇心。
8, ……我们心中都能感觉到教育中的问题,除了无能为力,还剩下死不悔改!人才观念的更新,高考方式的转变,教育模式的改革,纵然任重道远,也当砥砺前行。
致敬:你我皆是微不足道的尘埃,只是希望
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若觉得此文不错,请惠心推送转载,举手之善,或将成为教育改革的最大动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欲做好中国的教育工作,应该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西为中用。一定要摈弃所谓的\"标准答案\",统一思维,死记硬背的弊病。例如:
爱因斯坦在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首次到美国访问,有记者问他声音的速度是多少,爱因斯坦拒绝回答,他说,你可以在任何一本物理书中查到答案。接着,他说了那句特别有名的话:“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会思考。”
哈佛艺术与科学学院已故的前任院长杰里米·诺尔斯曾描述过他所认为的高等教育最重要目标:那就是确保毕业生能够辨别“有人在胡说八道”。他鼓励学生们会通过挑战和被挑战,通过直面异议和分歧,来学习这种能力,并在这当中找到自己的道路。
美国的“大学精神”是: 独立、质疑和广博。许多著名美国大学及大学教育家,都格外注重强调大学学术的独立性,以及在大学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习惯的重要性。大学精神的独立性,具体表现为对质疑的鼓励和宽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评价要经纬分明,纵向看规模大,成绩大,但思想,创新、活跃度难比先秦。横向比,科技、创新与欧美发达国家不是一个等量级。互联互通网罗化使我们跨跃了传统物质赶超阶段,奋起超越触手可得。隐忧是老牛拉破车,前景是得法可逾越。
上一篇:你生气样子很"丑",真的很"丑"吗,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