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明建文帝下落之谜,真相究竟是什么?
建文帝,袈裟,南京明建文帝下落之谜,真相究竟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继位,成为明朝第2位皇帝,年号建文,时年21岁。
建文帝继位后,为巩固皇权,在辅政大臣们的建议支持下,实行削藩政策。1年之内废掉5个藩王。其叔父雄踞北京的燕王朱棣成为下一个削藩目标。
1399年7月,朝庭抓捕了燕王属下2名下级官员。蓄谋已久的燕王朱棣抓住这个机会,以“清君侧”为名,向朝廷发动进攻。开始燕军处于劣势,渐转为优势,战争打了3年,燕军兵临明朝首都南京城下。
南京城破,燕军直逼皇宫。皇宫发生大火。大火扑灭后,发现了皇宫中的几具屍体,已不能辨认。据宫中太监说,他们是建文帝丶皇后及皇长子朱文奎的屍体。
朱棣登基成为明朝第3位皇帝(明成祖)。其后民间盛传,建文帝并未死,乔装打扮成僧人,逃离了南京。明成祖为此下令,在全国大范围内进行了查搜未果。
建文帝朱允炆究竟是被焚烧而死,还是逃离了南京?成为数百年来的一个悬案。如今有10几种说法及考证结果:
(1)湄江观音崖说。建文帝逃离南京,曾隐居于湄江观音崖,诚心向佛,终了一生。著名藏君洞以此得名。
(2)江苏吳县说。建文帝隐于吳县穹窿山。终年46岁,葬于皇驾庵后小山上。
(3)余杭东明寺说。建文帝在此寺为僧,有遗像留存。
(4)湖南新田大观堡说。湖南新田县发现明代遗址大观堡。有龙池寺遗址碑、大观堡遗址、史氏家谱记载。
(5)江西三清山说。朱允炆化名詹碧云,隐踪三清山,任三清宫主持道士。
(6)黔中红崖天书说。有人称破译了红崖天书,书写者即为逃亡黔中的建文帝。
(7)湖南九嶷山说。建文帝逃亡逃出南京,长期隐身九嶷山下灌村。
(8)福建宁德说。建文帝生前流落宁德支提寺。现存上金贝村的古墓,有人考证为建文帝之墓。
(9)流亡海外说。建文帝逃出南京,曾组织兴兵反抗叔父朱棣,失败后流亡到海外。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寻找建文帝是其下西洋的任务之一。
(10)明成祖朱棣阴谋说。当年南京皇宫被燕军团团包围,建文帝不可能有机会逃离,况且以建文帝性格及为人不可能一个人丢下皇后及皇子们不管,让他们被活活烧死,一个人逃命。正是朱棣下令焚毁皇宫,烧死建文帝一家人,给自已登上皇帝宝座排除障碍。为不留下“杀侄篡位”之恶名,故意散布侄子朱允纹未死,主动逊位逃亡,并公开找寻建文帝,留下历史悬案。
建文帝之谜,将永远没有谜底。而且时间愈久,各种的“考证”与“答案”会更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支提山中的“支提”取自梵文,意为“聚集福德”之地,是天冠菩萨讲经说法之道场。清代宁德县志记载“支提山,宁德十二都霍童之西,四面高耸,中有坦地,寺建其间,群峰环绕,状似莲花”。好一个人间仙境!这里,历来与普陀山、九华山、五台山、峨眉山等华夏佛教四大名山齐名。《华严经》载有“不到支提枉为僧”,所以,天下云游的僧侣多来此朝拜。
支提山
在我写的《建文帝下落之谜系列》中提到(关注可看更多文章),建文帝在宁德复国失败后,被永乐皇帝派人软禁在了支提山中。现在就和大家去看看支提寺中还有什么遗存和秘密吧。
【先看诗作之谜】
支提寺
关于支提山的诗作有不少,但以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闽中七子”之一的高兆的诗最为耐人寻味。他的诗作在编在《支提寺图志》中,其中有一11字诗注:“九达禅师至之夕,钟鼓自鸣。”虽然只有简单的几个字,却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引人入胜。九达禅师是谁?我们不得而知。但从字里行间,可知这位九达禅师是第一次驾临支提寺,其身份的高贵,就连钟鼓也自觉响起来欢迎他。用现代科学解释,我们可能会认为是自然现象,如大风等都有可能引起钟鼓自鸣。但诗的背后,作者想表达的显然是九达禅师的特殊身份及其神力与常人不同。后来,高兆又提一首诗作进一步阐述,全诗如下:“沧海红尘事已久,碧瓦朱甍亦同朽。山僧垂泪检残篇,亥豕龙蛇痛心手。刼灰洗出玉柙文,天花焕发金泥牗。龙宫遗物一朝新,钟鼓能鸣事岂偶\"。(以前有部分专家出了个命题,认为名为沧海的高僧是建文帝的后来的法号,后来被福建文物局专家否掉了)。小编认为,诗中“亥豕龙蛇痛心手。刼灰洗出玉柙文,天花焕发金泥牗。”可解为沧海和尚的感受。同理,“龙宫遗物一朝新,钟鼓能鸣事岂偶”是否也是沧海和尚的想法?而不仅仅是诗作者本人。如果这一句也是表达沧海和尚的感受,那么这首诗表达的应是沧海和尚对另一个人的追忆。九达禅师是九达禅师,沧海禅师是沧海禅师,是两者的关系而不是同一人,而且九达禅师身份比沧海禅师还要高贵。既然沧海禅师不是建文帝,那这个九达禅师有没有可能?不能排除的疑问。
【再看五爪金龙袈裟】
五爪金龙袈裟
除了高兆的诗谜外,支提寺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除了《华严经》外,莫过于现存支提寺中的“五爪金龙袈裟”了。这件袈裟用金织锦材料,采用缂丝技术制作,绣有八吉祥(法螺、法轮、宝山、莲花等)、云龙纹、9条大龙,五条小龙等图案。据《明太祖实录》、《明史•舆服一》等记载,能享用“九五”礼数的龙饰图案的只能是皇帝;能享用云龙纹图饰的只有皇帝夫妇与皇帝继承人皇太子夫妇。宁德建文帝研究小组的专家认为,这件“五爪金龙袈裟”有可能为建文帝所有。这件“五爪金龙袈裟”以下特征显示为明初时的物件,似乎验证了:一是大量用金。继承元代大量用金于织锦之中;二是缂丝技术在明中末期及以后就没有发现实物或相关文字记载;三是袈裟具有明初云锦色彩之特征,是在本色暗花基础上用织金方法织成;四是云锦袈裟八吉祥中的法轮在元代是花轮状,到了明初改为八辐或六辐轮等形状。
五爪金龙袈裟
大家是否还记得《建文帝下落之谜系列三:靖难之役后,朱允炆下落成谜》一文中,小编写过建文帝逃出生天的情节:燕王军队破城以后,建文帝无计可施,想要一死了之。这时候,受明太祖嘱托的大太监王钺阻止了他,说太祖遗嘱,给你留下了一个的铁箱子,若是您有难时,再让我交给你。打开铁盒子里边有三张写着“应文”、“应贤”、“应能”的度牒(古代和尚的身份证件),还有三件僧衣、一把剃头刀、银两若干、书信一封。这三件僧衣中,难不成有这一件五爪金龙袈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