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一些农村老人为什么不愿随儿女去城里“享福”?
农村,老人,城里一些农村老人为什么不愿随儿女去城里“享福”?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以上为个人观点,欢迎点评与关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村属于郊区,很多人家的子女都在城里买房安家了。可你问我们村里的老人十个有九个不愿意去城里生活。他们说让他们住城里,是坐牢。
首先,生活习惯不适应,活了大半辈子人了也不愿意受那个洋罪去改变了。
其次,几十年的老街坊老朋友割舍不下,和城里的老头老太也玩不一块去。
再者,更舍不得自家的土地、鸡鸭鹅、狗。种地已经融入到他们的血液里了,无法割离。
再说城里的大商场、电影院、公园等又不是只对城里人开放。农村的老年人想去就去,交通非常方便。
农村老年人不愿到城里生活最根本的原因是:城市不是他们的主场,找不到自己的价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非常好,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农村的老人家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觉得一辈子都生活在农村的老人们,更需要一个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人群,每天可以和熟悉的人一起聊聊天,也就是老人家们的最好的娱乐方式了。尽管这样会给那些兄弟姐妹全部都在城里生活的人,带来很多的麻烦,老人们也不太愿意到城里和子女们在一起生活。尽管城里的生活设施条件比农村好很多,但是对于一个老人家整天不能和自己熟悉的人聊聊天,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生活又怎么能过得开心呢?我觉得老人家的晚年生活最需要的是每天能和自己熟悉的人聊聊天,并不是需要多么好的生活设施和条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虽然城里条件好,很多老人还是住不习惯,上下楼不方便,串门不认识,所以感觉很孤单,在农村干什么都比较自由,毕竟是生活一辈子的地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人多数都是念乡念根的,追求的不完全是物质条件,而是生他养他的土地,和环境。所以城市再好他们都不会抛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最大的问题是没处说话去。在农村上几代下几代都知道,地里庄稼城里的孩子……有的是话题 。城里不行谁跟谁不认识话题少,孩子还总嘱咐少与陌生人说话。在农村吃个瓜果梨桃随手就摘,城里都得买去。一个不花钱,一个猴贵能习惯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谈及这个话题,内心五味杂陈。让我想起了已故的父母,内心深深的愧疚,满是遗憾……下面把我的故事与大家分享: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上面有六个姐姐,父母一直靠种地为生,真真的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在我18岁的时候父母就已经过了花甲之年,种地已经很吃力了。那时我在外住校,曾多次劝过父母不要种地了,父母只是口头应着,但却一直没有放下锄头。而每次回家发现父母的日子过的比以前更为节俭。
1992年我21岁中专毕业,母亲托我的四姨帮忙,为我求得一份粮库的工作,那时候粮库还属于国企。我还清楚的记得,上班后我第一次发的工资是113.34元,虽然比其他行业的工资标准少很多,但我知道父母内心还是非常高兴的,他们给我花760元买了一辆当时比较流行的“山地自行车”用来上下班。那段时间我又劝过父母不要再种地了,父母还是应着,但依然继续劳作。1995年同学在城市里买了一套一居室的二手房,我与父母谈及此事,让我意想不到的是:父母居然立即同意给我也买一套,让我尽快看房。一个月后,母亲给了我一共11个存折,本息合计共31000元。其中有一个存折金额是2850元“定期八年”,还有一张存折金额是300元“定期二年”。我不知道我的父母用他们满是老茧的双手为这11个存单而“蓄谋”了多久。从此,我拥有了一套33.64平米,位于城市一环旁的二手楼房。
1998年我终于结婚了,父母又给我拿出20000元作为结婚费用,我惊讶于父母怎么还会有钱,母亲说:攒的!说实话,当时我真的很难受,为自己的“啃老”行为而愧疚。在此也感谢我的老婆,农村结婚都要给女方至少几万元的彩礼,我老婆一分没要,并且是岳父花钱为我们装修了婚房,老婆的结婚礼服、车队也都是岳父花的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