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刘邦开国后尽杀功臣,为何没有杀掉张良以绝后患?
刘邦,功臣,韩信刘邦开国后尽杀功臣,为何没有杀掉张良以绝后患?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这是刘邦对于“汉初三杰”的总结和评价,可以说这位汉高祖的对于自我的认知是非常的精确的。
对于这三位辅佐自己打天下的功臣的把控也是很到位的,但是这三位中,萧何靠着自毁廉洁免遭杀害,韩信因为自傲自大被刘邦杀死,但是唯独张良这位谋臣,在历史上存在感很高,但是又能够成功的功成身退,他没有自毁廉洁,却是一个良好的结局。
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原因,让刘邦晚年敏感多疑的皇帝放下了戒心而安然度过了余生了,刘邦开国后尽杀功臣,为何没有杀掉张良以绝后患。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来看这个问题:第一、张良在军事将领中的影响力;第二、张良在刘邦得到天下后做了什么;第三张良跟随刘邦的初衷和最终的选择。
我为谋臣,而非将臣
要说到张良的智谋,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当世无双。但是除了智谋之外,张良似乎是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的东西了。张良虽然是韩国的贵族,先辈在韩国任过五代韩王之国相,但是在韩国被秦国灭了以后。
张良给历史留下的印象就是除了智谋,没有什么特别大的能力,现在流传出的张良在韩国灭亡后,广结好汉,但是最后和张良一起去刺杀秦始皇的只有一个个大力士,这还是张良散尽家财得到的一个结果。
但是最后由于情报的不足,虽然知道了秦始皇的行军的路线,秦始皇怕被刺杀,每次出行都要准备好几辆一模一样的车,张良不知道他哪天坐在哪辆车里。张良只好给大力士使了个眼色,大力士就把铁锤扔过去,最后的结果就是秦始皇不在里面,行刺失败。
从这个故事我们看出张良的军事实力根本不足以对任何人造成威胁,更别说起兵造反了,散尽家财最后只得到了一个大力士的帮忙,可见张良在秦末汉初的时候,在社会的影响力并不是很大的。
所以整体来说,张良能够集结的军事实力是不足以威胁刘邦的统治的,就包括后期帮助刘邦打天下,乃至得到天下,张良一直都不是在一线冲锋的战士,而是一个谋划者。
功成身退,深藏功与名
世人只知道谋划智者张良,,甚至拿张良和周公相比有“只有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旺汉六百载的张子房才可以以之相比”。但是不知道张良也是一位善于隐世的智者,在取得了天下后。
张良深知伴君如伴虎,也知道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所以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张良基本拒绝了大部分皇帝的大部分的赏赐。请封始与刘邦相遇的留地(今江苏沛县),刘邦同意了,故称张良为留侯。张良辞封的理由是:他韩灭家败后沦为布衣,布衣得封万户、位列侯,应该满足。
后期的政治斗争,张良也都拒绝了,安心的当自己的隐士。在刘邦想到更换太子刘盈,吕后请张良出山帮组刘盈,最后张良拒绝了,反而令太子去请“商山四皓”,这四个人是刘邦一直想要请的,但是却不得要领,无法请动。
太子按照张良的方法把这四位大家请请动了后,刘邦果然打消了废除太子的念头。由此太子、吕后对于刘邦都是非常的感激。张良此举,既帮助了刘邦解决了难题,同样也帮助太子、吕后解决了难题,又帮助自己度过了难关,毕竟如果张良不帮助吕后解决问题,按照吕后的个性,张良的日子也不会很好过。张良此举真的是一句三得。
既像刘邦表明自己无心政治,有帮助吕后、太子度过难关,同时让自己处于中立状态,真的是深藏功与名啊。
审时度势、顺应大势
我们知道,张良的初衷是为了恢复六国,说的再小一点就是为了重新的令韩国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作为智者的张良已经知道,六国已经不可能重现。
天下大势已经到了分久必合的地步。为什么这么说呢?历史上张良投奔了刘邦不只一次,说白了就是张良最初的目标并不是刘邦。第一次张良本来是打算投奔景驹。
但是中间遇到了刘邦,两人一见如故,刘邦非常的欣赏张良,两人就初步建立了合作关系。后来随着局势的发展,刘邦投奔了项梁,张良自然也和刘邦投奔的项梁。
张良此时,仍有一颗复韩的心。他找到了项梁,请求复立韩王,以便于树立更多的抗秦队伍。在下邳时,张良因为救过项伯,就认识项梁。项梁就答应了。命人找到了韩王成,立为韩王,让张良当丞相。给他们一支队伍,回韩国故地发展。收复韩地,兴复韩国。
刘邦只能无奈的看着张良离开了。张良跟着韩王成回到了韩国的地界,开始收复韩国的行动。在颖川(今河南省禹州市)附近打游击,时而攻下几个城,时而又被秦军占领。处境很艰难。
偏偏这个时候项梁又被章邯杀了,楚怀王迅速掌控了局面命令刘邦带着队伍西进灭秦,这不,刘邦一路快进,来到了原来韩国的地盘,又见到了张良,此时两人相见感概万分。
于是刘邦就出手帮助了张良,拿下了阳翟(韩故都,今河南禹州市),让韩王留守,自己则把张良借走了,这就是两人第二次合作。
在攻破咸阳宫后,分封了天下,刘邦封到了四川蜀地,张良又找到了项伯,让项伯去找项羽说情,为刘邦争取到了汉中封地。
韩王成重新被分封,此时的张良再次离开刘邦,依旧实现自己的相韩梦,此时的张良对于韩国复国仍然有初心。但张良帮助刘邦的,韩王成被猜忌。项羽并韩王成杀死在彭城。张良相韩幻梦破灭,投奔刘邦。
从此以后,张良明白了,韩国甚至六国成了历史的浪花了,不可恢复,就一心一意的辅佐刘邦了。
大家想一下,一个被迫放弃初衷的谋臣,对于张良来说已经是一个打击了,所以对于刘邦,张良也许是把刘邦作为了韩国的一个替代品了,刘邦未尝不明白这一点。
所以刘邦开国后尽杀功臣,为何没有杀掉张良以绝后患,使因为张良没有军事实力,除此之外,刘邦知道张良经历多次韩国被灭后定然没有反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如果你21岁那年给你两个选择,1是回5年前,2是回到20年前,你选择哪个?会做些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