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刘邦开国后尽杀功臣,为何没有杀掉张良以绝后患?
刘邦,功臣,韩信刘邦开国后尽杀功臣,为何没有杀掉张良以绝后患?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能够“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确实有刘邦想要杀掉的理由,张良拥有的智谋所产生的危害甚至比韩信和萧何的更大。可是,最终杀贬功臣的刘邦却没有杀张良,包括权术高明的吕后也没有出手,反而多次倚重张良,解决了吕后最为致命的太子争立的问题。
为什么没有动手?
一提及张良首先想到的是,运筹帷幄且体弱多病。在刘邦统治的末期,为了躲避刘邦吕后的“兔死狗烹”的做法,以修道辟谷为名避祸在家,过着半隐居的生活,来躲避刘邦吕后的猜忌,进而引发的杀心。
那么,张良是如何看透了刘邦和吕后的想法呢?
实际上,这一切起源于刘邦和张良进行过一次隐形的政治交锋。
张良与刘邦相识,完全是偶遇。
此时两人志向不同。
出身贵族的张良,为了替已经被秦国所灭的韩国复仇,张良不厚葬兄弟,破家换金苦求力士刺杀秦始皇。失败后,张良隐姓埋名逃往下邳避祸。后受到了黄石公几经考验,得到了《太公兵法》。张良藏身下邳攻读十年,学业有成。又逢秦二世和赵高祸国,起义军四起,继而六国之后崛起,怀揣兴复韩国的梦想的张良,聚集百余人起兵投奔楚假王景驹,在路上与刘邦相遇于留这个地方,因目的大致相同而结伴相行。
刘邦之所以与张良相遇,是因刚刚自称为沛公的刘邦接连在背叛自己的雍齿战于丰邑而落败,这对仅有丰沛两地为寄身之所且军中子弟多为丰沛人氏的刘邦来说,既恼恨还惧怕,投奔楚假王完全是为了求援。
刘邦张良二人一番交谈后,刘邦被张良称为了“殆天授”。
二人,一个“不读书”,一个苦读十年。张良却称赞刘邦,实际上是张良在刘邦这里获得了认同,包括价值观的认同。刘邦虽然“口无遮拦”,却是获得有过豪侠行径的张良的好感。要知道,刘邦是比较反感长袍大袖繁文缛节的儒生,叔孙通为了能见到已经是汉王的刘邦,不惜改扮成楚国人的装扮。
也就是说,张良和刘邦在相识之初,是彼此欣赏的,而且是没有掺杂任何的功利目的,仅仅就是天然的欣赏。
之后,张良在借助项梁的支持之下,选定韩国后裔韩王成复建了韩国。刘邦借到五千人马杀回了丰邑,大败雍齿,重新占据了丰邑。
两人在各自的目标继续前行。
韩国复建后,却没有受到原韩地百姓的拥戴和欢迎,秦军进行镇压,韩国立刻瓦解,张良没有放弃初衷盘桓在韩地,继续尝试再建韩国。
刘邦在攻下丰邑后,完全归属于项梁帐下,听命于楚怀王,开始四处征战。期间项梁被章邯杀死在定陶,刘邦和项羽大惊,不约而同收缩至彭城。章邯掉头北上围攻赵王歇,赵王歇求救于楚怀王。
楚怀王命项羽宋义领项羽范增救赵国,刘邦西取咸阳,牵制秦军,刘邦因此得以进入韩地,也就是被秦始皇化国为郡的颍川郡。
得到消息的张良率军加入,刘邦帮助张良韩王成再次复国,作为一种回报,张良跟随刘邦继续出征,韩王成留下治理国家。
张良的加入,刘邦是如鱼得水。
辅佐刘邦破关中而灭秦国,鸿门宴之上斗智斗勇,一封书信安稳项羽而陈仓暗度还定三秦,力劝刘邦不立六国之后,脚踩刘邦安定齐王韩信,一语圈定长安为都兴盛汉室210年。
期间,可以明确看出张良和刘邦的心思以及眼光在不断变化。初衷为复兴韩国的张良在经历了韩王成因自己而复国,又因自己失国丧命,刘邦虽再次复建韩国,立韩王信为王。
紧接着,郦食其因项羽势大提出立六国之后,张良却是出声阻止了刘邦的举动。这一点引发了刘邦的震惊和吃惊,因张良的初衷是复建韩国,此时张良却提出反对。第二个是立六国的危害。这些都不是刘邦能够考虑详尽的,而张良却一反常态给与反对,让刘邦深以为戒。
此时的张良已从欣赏转变为了佩服,进而明白了再立六国已经不是如今的天下大势,转而一心一意辅佐刘邦,助刘邦建立了汉朝。
刘邦也从往日无赖小民,成长为了精通用人且有一统天下的一地之王,见惯了拥兵自重不听号令,暗自打小算盘,哪边强势哪边倒的墙头草等等之类的人。
汉五年刘邦称帝。
汉六年刘邦大封二十位功臣。
也就在此时,刘邦和张良进行了一次政治交锋。
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齐国,在当时与关中齐名。田肯这样评价齐地。
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故此东西秦也。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矣。
张良的回答是,“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原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虽然,田肯的解说是在刘邦张良两人对话之后的七个月之后,却是楚王韩信被人告发谋反的时候,刘邦采用了陈平的“伪游云梦”的计策,擒住了韩信,并削掉韩信的王爵改为了侯爵。
而在垓下大战之前,张良和陈平同时踩了刘邦一脚,劝说刘邦顺从韩信的要挟,立为假齐王。刘邦最终屈服。
征战多年的刘邦不可能不清楚地理对于军事乃至政治的巨大影响力,此时故意提出封张良为齐地侯爵,其中深意耐人寻味。
张良的应对之策是,故意提起往事,让刘邦回忆起两人在留地相识相知,相谈甚欢的过往,同时引发张良自始到终聚兵反秦的初衷,复建韩国,别无他求。
刘邦似乎也是回忆起往事,立即答应下来,封张良为留侯。
随之便发生了刘敬劝说刘邦迁都关中,刘邦犹豫洛阳和咸阳两地的取舍,张良建议是关中。刘邦虽然痛惜洛阳居天下中,钱粮便于收缴,又四邻代国、燕国、赵国、齐国、梁国、淮南国,便于镇抚,最终仍然定都关中。
到了关中,张良便宣布因体弱多病,需要借助辟谷养病,杜门不出岁馀。
而这一年的时间里,先是臧荼谋反,而后是韩信被人告发,韩王信被迫从两次迁都,先迁至晋阳,后主动上疏迁至马邑,最后也是因谋反逃入匈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如果你21岁那年给你两个选择,1是回5年前,2是回到20年前,你选择哪个?会做些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