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家怎么看中国书画艺术?
书画,中国,线条大家怎么看中国书画艺术?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大家怎么看中国书画艺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于中国书画艺术~
中国书画的博大精深,道家的自然空灵,儒家的中庸和谐,释家的亲善修为等,都在其中。中国书画更多是体现文人的人格修养,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实际上就是在修人,修身养性。
中国书画是一种重内在感受,是一种闲情逸致的“玩”的艺术;既是一种养心、养性、养气,是内在“修养”的艺术,是修正后的养,贵在中正平和、文质彬彬、雍容宽厚,带有富贵之气。所以中国的文人书画带有一种高贵特性的艺术,是一个人的心态、境界、操守、修养所留下的痕迹。
一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化表达方式,是一个民族表述习惯,我们称之为传统。笔墨就是我们的视觉语言,黄宾虹先生说:“绘画民族性非笔墨无所见”傅抱石说:“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精神、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
中国书画的形式美主要靠线去表达。对线的偏爱,是中国画采用了最独特的绘画工具——毛笔。在运用毛笔时能随心所欲地得到干湿、浓淡、方圆、刚柔、粗细、长短、曲直、缓急、畅涩、起伏、断续……各种变化有自己状态的线条。是一个人精神的直接体现,我们称之为字画“如其人”。
书画中有太极,空白和实物同等重要, “于无画处皆成妙境”。计白当黑、有无相生、阴阳相和、虚实互见,韵味变化无穷。
用笔靠腕,但必须归心。古人极重笔法,有“失其笔法,岂曰画也!”未通笔法者不能通其心,人活一颗心一口气,无心无气乃死书画。书画笔法,古来有有之,秘不示人,黄宾虹留下五字用笔决——平、圆、留、重、变,告示后人,必从此而入。
苏轼说:“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是 “逸品”的注解,董其昌说:“古人神气淋漓翰墨间,妙处在随意所如,自成体势,故为作者”。“胸有成竹”为神品,“胸无成竹”则是逸品,古人云“心手随变,窈冥而不知其所如”, “偶合神交,自然冥契”,“神合契匠,冥运天矩。”于无意处本更真,修的就是真和纯。《淮南子·说山训》曰:“求美则不得美,不求美则美矣。”
“用笔千古不易”就是用笔的最佳状态,完全自然、天人合一、心手双畅。书画讲心态、状态,全在心手合一,真情意趣所在。何绍基曰:“作一书、一画,或以应人求情,或意在成幅卷及册子,则恐有不合矩度,不厌人心目处,必不免有矜持惨淡之意。人心胜,斯天机少,虽云合作,能合其所合,不能合其所不及合也。画稿之作,不为欲存此纸,欲用此笔。心无纸笔,则但有画心;并不曾有画,则但有画理、画意、画情、画韵;其理与意、与情、与韵,又尚在可有可不有之间。至于理、意、情、韵且可有可不有,则落笔时之超象外,与天游,举平日使尽气力不离故处者,到此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且绕指柔化为丹汞,直是一点灵光透出尘楮矣”。
学古贤,内蕴意,法于心,功力自来。真传善悟者方知。形迹之有无与神意之有无,必由德性而得。心既知之,笔墨随之, “书之妙道,惟观神采”此为真经。
齐白石讲;“夫画道者,本寂寞之道,人要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书画乃修心务本之事,有功力心不能近其道。古人称之“游于艺”,游者,必先散其怀抱,忘其功名利禄,方能得其真,清其心,存其诚,有其魂,乃是真人之作。利欲缠身则用心不能诚,不能纯一,不能见德见性,何言书画之品?
其实体会古人精神和语言的高度是重要的,但它不是全部,人需要有个成长的过程,底蕴、寻求、悟道,不求早成。创新可以在科技,不能在文化。文化是求人本,是求人活的时候内心的平衡,是人精神的一部分。思考、体悟会有所得,求成之心在功利,在别人的眼球,会缺少自己的真实和真诚,作品会在很低的层面。大多数的人是不敢为的,但必须如此作为。
线条中的气息 ,安静 ,丰富 ,充实 ,线条中有物、有气息、有性格,气息平和.心能静则气能和,淡泊之士心能静,静则心安,故无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之扰。自然恬淡虚无,宁静淡泊,自得天和。此为中国画之“气息”所在。
自存拙趣,何谓拙中之趣,大智也。所谓:文章极处无奇巧,人品极处是本然。奇巧者常人皆喜之,最多称能品,匠气之作,又能与大智相提并论。“拙”不等于难看,亦不是恶俗之气,是浑朴之所息,是灿烂之极之神采。“拙”则沉稳,不油滑,如做人。
线条要含蓄,虚灵、饱满、稳重。看画如看人,我把雨果《悲惨世界》中的主人公的形象比喻给他:“宽厚、善良、含蓄、厚重。”这是气息,个人的内在素养在线条和画上的体现。
差画的书画,线条轻浮、单薄,缺乏厚重、端庄感, 笔太飘、气太浮,平滑无物的线条就是内心体会的的东西少,心浮气躁。
(缘自 于少平谈中国书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的书画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一支奇葩。
之所以成为一只奇葩,是因为它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上。书画艺术,其根源是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包括儒释道思想,还有民情,人種,民族个性以及表达方式的探索與实践成果等等,构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书画状态。
从古代到今天,中国的书画成就巨大,跟西方绘画或者是别的国家的书法比起来毫不逊色,某些程度上是超出世界水平的。
但是书画和人一样,他总是有自己的特色,同时也就意味着有一些倾向性的不足,这种不足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个性,特色,但是另一方面也是缺陷。
如何补足这些缺陷,而不是因缺陷而废弃整体,这是我们今天对于传统文化抱有的态度。
另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如何使中国书画在现代化的生活环境下有新的创造,这可能是最现实的一个问题,也是传统书画留给我们最难以完成的一个任务。这个任务很可能意味着使一个古老文化生出现代的花朵,从而跻身于新的世界民族之林。
所以,中国书画是一个最有机会,也最有可能出大师级和世界级成就的园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