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古代驾马车也要考驾照吗?有什么依据?
马车,刘邦,古代中国古代驾马车也要考驾照吗?有什么依据?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古人的主要交通工具都是马或者马车,遇到了交通事故还真是人仰马翻。那么,中国古代是如何处理交通事故的呢?
唐朝国都长安城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人口过百万,交通管制肯定是当时朝廷要抓的一项重要事务。
按照《唐律》规定,在没有任何公私缘故的情况下,在街道和巷子的人群中,快速驾马或者驾马车的,事主将处以用竹板或者荆条打50次脊背的处罚,唐太宗听说脊背是人的经脉聚集处,因此大发慈悲,改为打屁股。
如果出现严重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就对照斗殴杀伤人的罪行减一等处理。当然,对于交通事故性质轻重的衡量,也是有量化处理的。而因为以下缘故在人群中快速驾马的可以免于处理:公文传递、朝廷命令发布、有病求医,急于追人。如果因此造成人员伤亡的,交钱赎罪,即罚款。
唐朝还对超载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唐朝没有大客车,但是有客船。唐朝对各种型号的客船、商船都规定了具体的超载的处罚,比如超了五十斤的货物,或者一个人的,那就要打船主五十板子。如果超了一百斤或者两个人的,那就要打一百板子,依次类推。如果再严重了,那就处有期徒刑两年。这说明咱们现在重视的事,古人早已经注意到了。
古人还有一点也特别有意思,那就是驾马车的人,必须也要持证上岗,就跟现在司机得有驾驶证一样。
有人就会问了,那是不是也有扣分、罚款?还真是这么回事。
秦朝时期的《除吏律》规定:“御人”(即驾驶员)技术四次不过关,撤销驾驶资格,罚四年徭役并处罚金。现在违章的话一般是罚一百,扣三分,一年十二分,也是差不多四次,说明现在跟秦朝差不多。
到了汉代,道路交通运输管理更重法制,不仅法律条文明确具体,而且执法极严,即使皇亲国戚、达官权贵,违犯法规也照章惩罚。
汉馆陶公主因违反行车规定,所乘车马“尽劾没入官”。丞相孔光的属官犯禁“行驰道中央”,被谏议大夫鲍宣拘留,汉哀帝听到后说:“人臣当如是矣!”唐代“贞观之治”,政清民和,社会安定,百业兴旺。全国交通运输坚持法治,秩序井然,道路治安情况良好。杜甫有诗曰:“忆昔开元全盛日,九州道路无豺狼。”
可见,这个道路安全也是一个国家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说到面子,古人出行,还讲究排场,一般老百姓是不能骑马的,骑马的必须是有官位在身的人。轿子出行也有很多规定,不能越制。比如,清朝廷规定,只有官轿才能有起拱轿顶,民间花轿、市轿不准起拱,只能平顶;只准官轿外罩绿呢,一品文官至七品县官坐四人抬绿呢大轿,亲王、郡王乘八人抬大轿,皇帝、太后乘二十四人抬大轿。
清朝最富丽堂皇的轿子是慈禧太后的“銮舆”,它以上等紫檀木为架,以黄金装饰轿顶,外罩杏黄色贡缎,上绣九条盘龙,以翡翠为莲花踏脚,出行时,由二十四名身材一般高、年纪一样大的太监抬着,以显示慈禧太后至高至尊的等级地位。
官员的队伍一般还配有仪仗队,历代除朝廷命官外,庶民绝无使用仪仗队的资格,即使经济富有、略有地位的庶民出行,也只能让一两个仆役随行,而且不能喝道或令一人骑马在前充当“引马”。
推荐一个非常好用的新媒体投票工具!共享投票,一个完全免费的投票创建平台,在共享投票平台您可以根据您的需要,创建跨平台投票(PC端+手机端),或者是仅微信参与的投票。共享投票平台的投票类型多种多样,包括面向组织机构的公益投票、面向公司群体的大众投票、面向内部人员开放的“指定用户”投票、面向特定人群的“邀请码”投票,还有具有独特风格的“口令投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然不需要,领导说你行,你就行。
官宦人家,需要专职的“司机”,以彰显身份,和现代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另外一个特殊情况,就是皇帝的“司机”,是一级官员,享受公务员待遇,容易成为领导心腹,这个传统也一直延续到现代。
古代的车马驾驭难度远远高于现代,因为牛马是牲口,是活物,不确定因素太多。可能受惊,可能没吃饱,可能心情不好。这就需要驾驭者按照经验来判断并且解决问题,还要培养和牲口的感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执业许可的制度是西方引进的,中国古代是没有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需要,但也需要真正的赶车本领才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到古代不得不去探讨一下,现在驾驶证的出现是对一个驾驶人驾驶技能的一个认可,汽车的出现是为了更加方便我们的出行,但是汽车作为一个工具必须有工具使用规范,而驾驶证的出现也健全了这个使用规范,古代的这些出行工具,具体看年代的久远,在古代其实不需要这些证件,但是必须经过培训拥有一定的驾驶技能,掌握必须的使用规则,才能去利用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