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李鸿章拒绝在辛丑条约上签名,仅写一字,暗藏着怎样的心机?
条约,自己的,花押李鸿章拒绝在辛丑条约上签名,仅写一字,暗藏着怎样的心机?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李鸿章签的“肃”字,既是他个人的签名,也是那个时代中国屈辱时代的缩影,但公正的评价李鸿章不但不是卖国贼,还应该是个有担当的名臣,不愧他“文忠”的谥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事情并不是这样,李鸿章并没有拒绝在辛丑条约上签字,事实上他虽然不想去签字,但是他没办法,当时那种情况之下,慈禧太后让他处理,李鸿章也只能是略微降低赔款。他在与列强的谈判中也在不断要求降低赔款,奈何是群狼环伺。最终签订的辛丑条约中,中国赔偿4.5亿两白银给列强,也就是当时每一个中国人赔偿一两银子。
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的签名,其实不是一个字,而是三个字。这三个字就是李鸿章的名字,只不过与平常的写名字不同意,这里是画押。画押在中国自古就有,流传了很多年代,只是到了如今,慢慢不在使用画押。
画押在古代只能在郑重场合使用,这是因为使用画押的严肃性。每个人的画押都是不一样,一般都是自己根据平时写字手法来制定画押,每个人的写字习惯不一样,所以就很难去伪造。李鸿章本人写的画押,旁人是不可能写出一个一模一样的来。
日本深受中国的影响,尤其是唐朝对其影响最大,日本国内许多的风俗文化都是从中国学过去。而这里所说的画押,日本人同样在正式场合使用画押,在《辛丑条约》以及《马关条约》上,日本人同样也是使用画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管是哪一位大臣作为战败国代表与敌人洽谈合约都是非常耻辱的一件事,但是很多时候这些大臣都没有选择的权利。
清廷签订的第一份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负责签署《南京条约》的清朝大臣耆英,因“欺谩之迹”,后来被咸丰皇帝赐死,实际上就是当了皇帝的替罪羊。
李鸿章一生中代表清廷与列强签订了非常多的不平等条约,当然也因此背负了很多的骂名。
李鸿章代表清廷签订了第一份不平等合约,是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就是在这份合约上,李鸿章签下了一个字“李”。
当然,在这个“李”前面还有一系列的头衔,包括大清钦差、包括文华殿大学士等等。
就这一个“李”字,表达出了李鸿章很多的想法。
首先当然是被逼无奈。
李鸿章作为洋务重臣,作为北洋水师的直接组建者,可以说在晚清时期为了振兴中华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虽然最终结局是失败,并且清廷必须为失败付出代价。
所以被逼无奈,签署不平等条约的李鸿章,只能选择了软抵抗签下了一个“李”字。
其次是感到羞耻。
没有任何一个中国人可以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无动于衷,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臣,确实是有一定的责任心和担当,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作为一个掌权者,他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面对不平等条约,李鸿章更是羞愧难当,“李鸿章”三个字实在是没脸写啊。
最后是逃避骂名。
签订不平等条约,背负骂名,李鸿章应该早有预料。为了逃避身后骂名,为了表明自己是被逼无奈的,李鸿章选择用一个“李”字,逃避现实。
或者说李鸿章也对晚清时期的局势感到心灰意冷,只能够无可奈何的随波逐流,逃避现实。
总而言之,李鸿章确实是晚清时期一个比较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在晚清时期的局势下签订不平等条约实属无奈,背负卖国求荣的骂名,实属冤枉。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自古名人大都毁誉参半。李鸿章的一生大多被贴上了“裱糊匠”“卖国贼”的标签。
林则徐可以说是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那么李鸿章可以说是中国游历世界第一人吧。
他签订了大多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为晚清后期这个摇摇欲坠的朝廷尽自己一个臣子最大的努力。
天下最难写的字,就是自己的名字!
梁启超曾经说过“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甲午中日海战以晚清落败结束,李鸿章奔赴日本签订了被世人所诟病的《马关条约》。
观史可知,李鸿章的后半生都在奔波于条约的签订中。所以常被人称为“卖国贼”。
签订《马关条约》的时候,李鸿章已经73岁的高龄,奔波东洋。在左脸颊中弹后依旧与伊藤博文周旋,最终将赔款的金额由白银白银三亿两减为两亿两。
如果是换成其他人,处在这个时代,我不认为可以比李鸿章做的更好。
条约签订后,73岁的老人回国后遭遇的确是民众的不理解,同僚的孤立。在日本受尽屈辱,发誓终身不再踏入日本国土的李鸿章,此时已经心灰意冷,身体,精神上各种屈辱施加在一个70多岁高龄的老人身上,那种感觉可想而知。
在签订《辛丑条约》的时候,李鸿章曾对同行的王爷说:“天下最难写的,就是自己的名字。签在这买过条约上面,就是千古骂名啊!你还年轻,路还长着呢,由我来吧”。
本来在签订《马关条约》的时候李鸿章就已经放下了仅有的尊严,只为了给晚清政府争取最小的损失。一个毁誉参半的老臣做到了他能做到的最好。
慈禧太后因一人喜怒,向八国联军宣战。八国联军长驱直入,奔赴紫禁城的时候,老佛爷一封封电报发到这个晚清的“裱糊匠”手里。
李鸿章或许已经知道此时的晚清已经病入膏肓,洋务运动虽然带来了新的思想,而且也开始了实业救国的道路。可是大清这颗树从根上已经坏了。
上一篇:运动会上瘾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