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君子无故,玉不离身,古人为何把君子比作玉?
君子,乾隆,玉器君子无故,玉不离身,古人为何把君子比作玉?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激烈反对“时样”“新样”的同时,则大力提倡仿效古代器物形制(如青铜器、瓷器、玉器等),或参考《西清古鉴》《博古图》的样式来创作,所谓“以古式为宗”(图5~图6):
美玉多教仿古为,召夫因琢此方彝。百工何不可返朴,欲拟淳风以渐移。
——《咏和阗玉仿周召夫方彝》(五集卷四十八,九册,104页)
仿古的目的,是为了号召所有工匠返朴去俗,逐渐扭转时弊,替代以淳厚敦实的风气。
图5 清 和阗青玉仿古召夫鼎 引自《中国玉器全集6·清》,233页
和阗贡美玉,量质制成觚。无取俗时样,教摹博古图。圜方品殊矣,饕餮戒存夫。久弗为饮器,簪花佐咏娱。
——《咏和阗玉饕餮觚》(五集卷二十五,八册,640页)
商周时用于饮酒的青铜觚,乾隆常命以美玉仿制后拿来簪花,吟咏自娱,清雅脱俗。
图6 清乾隆 碧玉百兽纹豆 引自《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编10·清》,100、101页
良质和阗贡,巨材周尺赢。全含水以润,间沁土之精。早厌俗工巧,命为古璧呈。不教拘肉好,恐惜损瑶琼。
——《咏和阗玉璧》(五集卷四十五,九册,44页)
对于良质的玉材,不让玉匠拘泥于古玉璧器身和内孔的一定比例,尽可能多的加以保留,乾隆爱材惜材的意识可见一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