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关于“意临”以及如何处理“墨迹”与“拓本”的关系,你有什么看法?
拓本,墨迹,王羲之关于“意临”以及如何处理“墨迹”与“拓本”的关系,你有什么看法?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关于“意临”以及如何处理“墨迹”与“拓本”的关系,你有什么看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所谓“意临”简单地说是找所临对象的“大感觉”,并不需要一点一画都具象,但最终所临作品与原作“神”似或“意”象。
如王羲之《初月帖》:
曾翔临作:
看曾老师临帖,更加加深了我们对临帖的理解,并不是照猫画虎,完全是一种意临。临帖的目的在于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如笔法、章法,气韵等,而不在于临得到底有多像,所有的临帖,最终都要归结到创作上来,当我们能够选择性地吸收碑帖中自己需要的东西时,我们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至于墨迹与拓本的关系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父与子的关系,即先有墨迹本再有拓本。我们可以把墨迹本理解为底搞,把拓本理解为复制版。
理解墨迹与拓本的关系重点不在上述所列,主要在于两者的用笔体现,即:透过刀锋看笔锋。只所以被称为拓本,是指通过墨迹刻在石头等硬载体后再用纸在此载体上拓下来的版本。这么一说,大家都会想到拓本失真的问题,即在墨迹本上发生了变化。因依墨迹来刻本身就可能丢失用笔细节,再在所刻载体上又拓一次又可能再会丢失一些细节,虽字形未发生明显变化,但用笔细节定会有所欠失。我们可以从王羲之墨迹兰亭序和拓本圣教序可以看出,圣教序基本没有细微的牵丝映带,而兰亭序的用笔细节极为明显。
依此告诉我们一个学书道理:先学墨迹理解用笔,再借墨迹用笔方法学拓本,这样才能充分理解并学到位。
上一篇:3战28投仅9中,无一场得分上双,火箭此人还有资格称巨星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