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十二生肖 > 农历趣谈农历趣谈
详解:景颇族习俗及由来
详解:景颇族习俗及由来
发布时间:2007-12-08加入收藏来源:周公解梦点击:
景颇族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况且夫妻在家庭中的地位一般是平等的,有相互继承财产的权利。但在社会上,妇女的地位则低于男子。在家庭里,父亲是家长,子女从父姓,世系按父系计算。父母与子女间有抚育和赡养的责任,一般除幼子、独子外,有几个儿子婚后都是另建家庭,与父母分居,独立生活,家财,平均分给各子一份。幼子和独子留住祖房,赡养父母,继承父母留下来养老的产业和自己分得的财产。景颇族比较重视幼子,财产大部分由幼子继承。长子结婚后,即与父母家分离,另立门户。分居时可分得一些生活用具,但重要的生活、生产资料一般都留给幼子,作为抚养幼子和父母养老送终之用。若幼子和父母偶遭意外灾难,分居诸子要主动前来扶助,且有承担部分经济或物质的义务。夫妻有女无子者,可以招婿入赘,但女婿不改姓,所生子女也从父姓。无子嗣的,可以收养子,养子与亲生儿子一样,要赡养父母,可继承财产。
5、生育习俗
景颇族妇女临产前,一定要请一位子女双全的妇人来接生,新生儿一落地,就要请老人为小孩拴线。如果说生的是男孩,老人将红线拴在婴儿的右手腕,生的是女孩则拴在左手腕。在拴线的同时,老人还要为婴儿取名,据说,婴儿被拴过线,取上了名,是表示他(她)已来到人间。
为婴儿拴线命名后,紧接着还要请前来帮忙的老人为新生儿祝福,念吉利语。这种祝福方法很有景颇族特色。
在小孩出生后的7天内,要举行传统的“卡布布”活动,这天,产妇由寨中两位老妇陪伴,去水边洗东西。从这天起,产妇就可以出门了。
您可能也喜欢:
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浅谈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开斋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6、葬俗
景颇族一般实行土葬,各家族除有成人正常死亡的固定公共坟地外,还有零星的成人非正常死亡者的公共坟地,人死入地,一律按辈次由左向右,长辈在上,晚辈在下,按男左右女顺序排列。成年人死后,家属要立即在家门前鸣枪数响,向邻里近亲报丧。景颇人的棺木一般用一段粗大的树干剖开,挖空后把尸体放入内。入棺前要洗净尸体,穿好衣服之后,将死者双手拇指和双脚的大拇指并列起来,用线拴上(据说如果不用线拴住手、脚拇指,死者便会在回老家的途中,被其他的野鬼招引走),然后在男性尸体下垫棉毯,女性尸体下垫筒裙。人死后的当天晚上,同寨及附近的青年男女要到死者家中参加“布滚戈”(一种祭祀性舞蹈),主人以水酒招待,一连数夜,往往是通宵达旦。停尸一般不超过2到4日(一般为双日)。在死者没入殓前,都要派专人看守,绝对不能让黑猫跨过死者的身体,认为让黑猫跨过,死者便会还阳行走。因此,在没入殓前,要在死者胸部放一把刀,这样可以防止黑猫跨过。
如果死者是死于非命者,就不能用棺木葬,仅用竹篾笆抬到寨外荒野处火葬。死于寨外的非命者绝对不能将尸体抬回村寨。如果刚生下的幼婴夭亡,则用竹笋叶包裹后,埋在树脚下或山林僻静处。景颇人对老人辞世的送葬活动非常重视,必须杀牛祭祀,前来吊唁的亲友,都要带上不同的丧礼;在丧葬祭祀活动中,过去不论哪家,都要杀几头牛送葬。埋葬后垒一圆形土坟,在土堆上搭锥形棚,顶上置一人头形木刻,并于坟的四方立四根竹竿,各悬一幅白布,以示追悼。若系年老寿高的人,子女要为死者举行一次隆重的送魂仪式,即在坟堆前剽牛或杀猪,然后请“董萨”沿着景颇族南迁的路线,将死者的“魂”送回北方祖先的发祥地。景颇人死后要用牛做祭品,在丧葬中所花费的钱财是很多的。景颇人选择墓地也很特殊,都愿将墓地选在山顶的山梁平坡地。他们还认为:掘墓人在挖掘墓穴后,他们的灵魂已留在墓穴中了,当棺木入葬后,人背向竹竿用物将竹竿拔出,这样,挖墓人的灵魂便随之而出了。
按照景颇人的习俗,整个丧葬活动仅仅送了葬还不算结束,还要送魂。送魂时,要在家堂旁设灵堂;举行建坟仪式,在送魂中,如果死者是村寨中有威望的人,人们便要跳最富有本民族特色的“金再再”送魂驱鬼舞。人们结束了送魂活动后,在返回村寨途中,都要折些树枝,边走边用树叶来扫自己的身体,当大家来到主人家前,“董萨”要在屋外用清水向所有送魂人的身上洒水,以示今后吉祥如意。
7、节庆
景颇族春节
景颇族十分重视春节。每年农历腊月三十开始过节,节期一般持续一周左右。除夕,景颇山寨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中,有些家庭还要赶在年三十前把当年的谷子全部舂成米,据说过了年三十后,舂出的米容易生虫;大年初一,鸡叫头遍,寨子里的青年男子便争相到泉边或井边挑“新水”,传说新年里的第一挑新水是吉祥的水,喝了它不但可以消灾免病,还可以用它来预测今年雨水的多少。初一这一天,按习惯一般只能在本寨活动,不能出寨。上午,寨内各家拜年,寨内的青年则在这一天举行“坦丁”活动(亦称“汤跌”,意即射击),姑娘们往往在这时充当裁判。初二,人们可以出寨活动,一年一度的郊游活动即从初二开始,整个郊游活动直至深夜方散。初三后,人们便带着自家的水酒、糍粑、肉食等物,开始拜亲访友,互致祝福。按常规,从这一天起,女婿要携礼到岳父母家拜年。整个节日活动一般要到初五后才结束。
您可能也喜欢:
详解: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详解:回族的三大传统节日
解惑:回族人为什么不吃猪肉?
回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吉达
又称“宁打”,是景颇族一年一度传统的游乐节日,在春节期间的大年初二举行。这天青年男女在一起唱歌、跳舞,说笑嬉闹,举行打靶比赛。情侣们则谈情说爱,互赠礼物,直到深夜方归。
恩鲜鲜
景颇语“采花节”之意。这是景颇族青年男女聚会交际的节日。时间一般在春节过后数日内举行。
目脑纵歌
即目脑节。“目脑纵歌”意为“大伙跳舞”,是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一般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以后的9天内择双日举行,节期3至5天不等。“目脑”作为一种大型的群众性歌舞活动,由来已久。历史上,每逢丰收之年、出征、凯旋、婚姻嫁娶、敬祭鬼神等重要活动,均要跳“目脑”。每逢目脑节,人们便从四面八方涌向目脑广场,广场中央高竖4根长约20米的目脑柱,亦称“雌雄柱”,中间两根为阴,外面两根为阳,上面均绘有精美而富于象征意义的图案,并涂以不同的颜色,表示景颇族的迁徙路线;中间两根柱子之间交叉着两把长刀,为景颇民族骁勇强悍、刚毅坚强性格的标志。参加舞蹈者少则百多人,多则几千人,通宵达旦尽情歌舞。新中国成立前,目脑节都是由景颇族官家主办的,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新中国成立后,这一传统的民族歌舞节日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拓新。节日期间不仅有传统的目脑舞会,同时还举办各类文艺演出、书展、土物产品交流活动。现在的“目脑纵歌”已成为加强民族内部团结、具有丰富民族特色,为广大景颇族群众所喜爱的一项民族文艺活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