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十二生肖 > 农历趣谈农历趣谈
腊月初一年暝兜 老福州的春节从今天开始
腊月初一年暝兜 老福州的春节从今天开始
发布时间:2008-02-08加入收藏来源:周公解梦点击:
今天是2018年1月17日,农历腊月初一,民间俗语说“进了腊月就是年”,在福建福州,农历腊月初一这天叫做“年暝兜”,老福州的春节就从今天开始了,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老福州从农历腊月初一起有哪些习俗。
“年暝兜”老福州要“筅堂”
今天是腊月初一,也进入了福州人所说的“年暝兜”,意即“年关近了”。临近春节时,家家户户都开始大扫除。用福州话说,就是“筅堂”,而腊月初一就是筅堂的日子。
在过去,大多数人忙于生计,不可能像现在人这样,三天一小扫,五天一大扫,平时只能粗粗一扫,其余的等过年“筅堂”再说吧。所以老福州人每到腊月初一,就会把屋子里、天花板上的蜘蛛网、厅堂等清理干净,大门则需要很仔细擦洗一番,特别是门楣,洗得干干净净,贴上新春联。
“筅堂”是福州人在年终岁末较为重视的一个传统习俗。因为,“筅堂”不仅有卫生大扫除之意,而且还有辞旧迎新,扫除过去一年的晦气,忘却过去一年的不愉快、不如意的事情,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一年到来的意思。
不过,现代人生活繁忙,腊月初一即开始“筅堂”,是以前的习俗了,现在福州地区的人们一般要到农历腊月十五以后,才开始打扫屋宇房舍。
尾牙
“尾牙”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最亮的月牙,是商家特有的节日。这一天,商家要设宴款待辛苦了一年的员工,向他们表示感谢,各单位、企业发“年货”的习俗至今仍延续,特别是台湾地区。
祭灶
腊月二十三日和二十四日为“祭灶”,也是福州祭祀灶神的节日。福州祭灶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即官家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百姓二十四日祭灶,水上人家二十五日祭灶。“祭灶”要供灶糖、灶饼,按传统,灶糖灶饼是外公外婆送的。有几个外甥就送几包,还要加“花面壳”。
分年
祭灶后,从廿五日开始蒸年糕,置办年货,备鸡、鸭、鱼、肉、酒等,祭祀祖先、天地神,谓之“分年”。
送年
亲友间互赠年礼,曰“送年”,特别在女儿出嫁头一年,临近春节年关,女儿要与女婿一齐,向父母送年礼,其中有一床“糖裸”(年糕),一双“草鱼”或“鲢鱼”,一只“骹柄”(猪蹄),一只红鸡角(公鸡)及福桔等,表示女儿女婿孝顺父母,感谢养育之恩,祝愿老人健康长寿。
“年糕”寓意“年年高升”,“大池鱼”、“草鱼”或“鲢鱼”寓意“年年有余”,“福桔”寓意吉祥如意。父母收年礼后,回送给外甥灶糖灶饼,花面壳纸做的面具等,而现在则多以现金以示孝敬。
做岁(除夕)
即农历十二月最后一晚,福州俗称“三十暝晡”(大年卅日、小年廿九日),春节正式开始。是夜,红烛高烧,合家欢乐,共饮晚宴,谓之做岁。既年夜饭,围炉团坐,通宵不寐,谓之“守岁”。再拂厅与堂,燃红鞭炮,煮隔年饭。
“隔年饭”以木制蒸饭甑装盛,围插朱筷十双,贴红纸,扎红绳,撒“五子”(红枣、花生、瓜子、桂圆子、栗子),摆于厅堂案桌。家中门户、箱笼家具、贵重器皿,皆覆“金银纸箔”,象征金银财宝多到溢出,象征明年发大财。三十暝晡一般要洗澡,因为初一要少做事,也不能洗澡。
旧时,三十暝晡是债主讨债的日子,故称年关。旧时欠债不能过年。家住城外的债户跑到后洲尚书庙,家住城内的则跑到城隍庙看戏躲债。
初一
早上要放鞭炮,然后祈年、饮屠苏(一种药酒)、序拜(即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压岁钱或糖果、桔子。有的人家还要却荤食(吃素)。早餐大多吃太平面(线面加俩蛋),以象征一年太平。这天不煮新饭,吃昨晚做好的“隔年饭”。
人们见面要互道"恭喜发财,合家平安"等语。这天忌扫地倒垃圾、扫地、洗澡、用刀具、讲晦气话,一般也不吃稀饭,不出远门,晚上要早睡,俗称“斗夜灯”,比谁睡得早。
清人吴继筠《福州岁时竹枝词》:“簇新衣服趋人前,礼数谦谦喜连连;路上相逢共作揖,发财恭喜贺新年。”
初二
福州俗称“女婿日”,是女儿女婿回娘家拜年的日子,并在女方家里吃饭。
初三
亲族邻里间互相拜年。
初四
开假日,迎接灶君回銮视事,也称“接神日”,店铺都在这天放鞭炮,开门迎业。
初五
入学日,旧时入学弟子在这一天拜见老师,称“上斋门”。
初七
人日,福州俗称“人补命”,民间要取七种菜做羹,叫“七宝羹”,晚上要共食年糕,煮太平面,以表延年益寿。
初八(送灯)
初七送灯日以后,大街小巷都能见到亲家舅扛着甘蔗,蔗上挂着花灯,往姐姐婆家送灯的情景。福州地区一般从正月初十至元宵节都进行与花灯有关的活动。做父母的把花灯送给出嫁的女儿。花灯由小舅子送去,所以称"亲家舅送灯"。
春节亲家舅(小舅子)送灯,在福州城乡十分流行。送灯即送"丁"方言,外婆给外甥送灯,就是祝福女儿生子添丁。人丁兴旺。娘家给婆家送灯,大多由亲家舅(小舅子)送。
下一篇:过年吃什么鱼寓意最好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