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浙大失联博士自杀,为什么有的高学历的人会想不开?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
的人,博士,自己的浙大失联博士自杀,为什么有的高学历的人会想不开?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高学历的人只意味着高智商,不意味着都有高情商。更好处理事情尤其是自己的事情,应该是需要高情商的。
浙大博士遗言显然是觉得自己辜负了母亲的期望,因为家人的期望给了他压力,才让他不得不撒谎,不得不“假装”。又由于自己的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不够,最终,让他选择了轻生以摆脱自己所承受的一切。
相信,对于他而言,选择离开人世,是打算很长时间的,做出最终的决定,是早下定决心的。在他看来最终的选择是正确的。
那么多的大学生出现个别这样的情况实属正常,难道只有学历不高的才可以选择轻生吗?每一个选择轻生的人,都有他自己的理由,不论,贫富贵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也是学生家长看一回哭一回这么优秀的孩子说没就没了,孩子有什么不用自己扛和父母沟通交流,留下可怜双亲好痛割肉钻心的痛无法诉说,太可惜了孩子天堂不累那里永远快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沉重的话题!本来,竞争性强的行业里,人们容易患有心理疾病。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从幼教到高教,愈演愈烈的偏差,就更使得大多数人,包括学生与教师甚至家长,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而我国的心理医生与门诊奇缺。所以现在抑郁的人特别多。自杀的比例能像现在这么低已经算是很幸运了。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多人谈到了心理问题,我只能说够客观冷静。但本人看法略有不同,一个高学历知识分子,其对自身和社会的认识程度相对会比较清晰和理性,一个这样的人选择结束生命,肯定的说,他活着的痛苦远远大于死亡带来的恐怖,或者说根本就是种解脱。生命本身就包含两个部分,即生和死,尊重生命不等于维持生命,也要尊重选择死去的权力!另外,这种情况的出现,究其根源,在于个人还是当下这个社会?值得探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到了浙大博士自杀的新闻,我上网搜了一下,发现中国每年自杀的人数相当吓人,28万多。28万除以365天,也就是每天有767人自杀。只不过大部分人默默无闻,不是名人、成功人士或者高学历,没有引起注意罢了。
心理学上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是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并不是我们简单地认为是学校压力大。生理因素包括基因遗传、神经系统的反应、大脑的活动,心理因素包括思维过程、对外界事物的期望和解释,社会因素包括父母的期望、老师可能的无理要求、学业的压力和社会文化等等。
“我不想再假装,也不想撒谎,我只想做自己,但是这好难。”
根据该学生临走遗言来看,自杀的原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1.先说社会因素
我们的社会其实存在很大的畸形,很多孩子一出生就被父母按照特定的方式生存着。考试要考第一名,要当班委,不能玩游戏,要多看书,多报几个培训班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要考上重点高中,要考上重点大学,选择最热门的专业,找个工资高的工作,一毕业了就赶紧谈恋爱结婚等等。有没有发现,很多孩子不是为了自己而活,而是为了父母的面子而活?
高学历固然意味着前途更美好,但,你问过孩子的意见了吗?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样的未来?好专业、有钱就意味着幸福吗?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就是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脚踏实地地付出努力实现心中的梦想,这个梦想可以是很多种,可以是成为科学家、知名的医生,也可以是成为舞蹈演员、歌手,还可以是开一家玩具店,还可以是加油站的员工等等。关键在于自己是不是喜欢,是否适合他,这才是自我价值感。
2.心理因素
其实侯京京能走到自杀这一步,肯定也是压抑了很久的情绪。当外界发生的事情对于他来说,是不适应的时候,他知道这对自己是不好的,会伤害到自己的。他产生了不良的情绪。
但是他的情绪没有得到疏通。如果是导师的要求太过分,他可以选择网上公布,让大家知晓,也可以选择跟朋友诉说,找心理医生帮忙,大不了退学,重新找工作呗,根本走不到自杀这一步。
不良情绪的长时间累积必定会出问题,就像火山喷发一样,爆发的时候能量无限大,伤了自己,也伤到了父母朋友。
希望每个人在遇到压力时,都能学会缓解压力和疏通情绪。这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关心自己的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