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浙大失联博士自杀,为什么有的高学历的人会想不开?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
的人,博士,自己的浙大失联博士自杀,为什么有的高学历的人会想不开?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10月14日上午,杭州钱江四桥附近的钱塘江水域发现一具浮尸,经家属辨认,确认为失联的浙江大学博士生侯京京的遗体。学校里面有这么大的压力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侯学长是一位很好的人,温柔善良,待人真诚。断言“书呆子”,“牛角尖”云云的看客,希望你们尊重逝者。你们不是他,无法体会他所经历的痛苦。小时候你丢了一件很喜欢的玩具,觉得自己丢失了整个世界,你哭的撕心裂肺。但是大人抱着你承诺会给你买一件新的,更好的玩具,你会慢慢忘了原来的那件,只是偶尔想起觉得可惜;但当孩子长成大人,能让他很喜欢的“玩具”越来越少,所以会更加珍贵。侯学长在朋友圈里写到“不想再假装,也不愿再撒谎,做自己是真的难”,短短十多字,感同身受。成年人所珍惜的“玩具”,真的就是他所拥有的全部。一旦丢失了它,再也没有家长抱着你安慰你,再也没有新的“玩具”可以替代。一辈子,如果只是为了别人而活,戴着面具努力活成别人想看到的,羡慕的样子,那么这张面具会慢慢侵蚀掉你的血肉,光鲜的外表下只剩一个空壳。当你发现,这辈子只能戴着这张面具,痛苦而“体面”地活着的时候,那种绝望才是最残忍的。袁隆平这辈子做的最后悔的事就是让某些人吃太饱了,才会让他们每天对别人指指点点妄加评论。对一位抑郁症患者说你怎么这么懦弱,这点小事就把你打倒了;对一位感情受挫者说你真没出息,为了一个人消沉萎靡;对一位放弃生命者说你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全世界...你们可闭嘴吧。希望你们可以稍稍回想起小时候丢失玩具撕心裂肺的感觉,你们之所以不能理解,只是因为你是个幸运儿,你最珍惜的“玩具”幸运的还在你身边而已。
侯学长他终于解脱了,最后的消逝,终于由他自己做主了。在最后,侯学长终于做了回自己。R.I.P.
———————————————————
对了,想对那些“看客”说一句:你们,也是凶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学历的高低与他的心胸,情商成反比。学历越高,往往越是钻牛角尖,越是油盐不进,越是刚愎自用。他认为的事,任凭你怎么说也无济于事,非得他想干的时候才行,大有不撞南墙不回头,不撞得头破血流不认输的派头儿。所以博士自杀这类事情在当今社会再正常不过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辛辛苦苦把他拉扯这么大,眼看父母要苦出头儿了,他英年早逝了。哎!真的没办法啊!当然这个博士生的事是少数现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每个人价值观不同,悟性不同,对世界的理解也不同。比如我,认为生命就是上天安排的一次人世旅行,很多事、如投胎谁家、盛世乱世、遇到何人何事……都是不由自主,因此看淡了许多纷扰。这位轻生的博士留有遗书,唯一觉得对不起的是母亲。但他自己已无力面对与生命相伴的痛苦,那么死就是必然选择。当然我们不知道他所谓的痛苦究竟是什么,或许对别人算不上痛苦,但子非鱼安知鱼之苦,也许他真的有自己的道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博士自杀的几种可能性:(一)导师施压大:遭遇没品的导师,形成畸形的师生关系 有些博士生导师人格不健全,思想教偏激,对学生的要求非常情绪化,甚至会对学生辱骂,有的甚至超越了师生之间的感觉,对学生实施不良的行为,如性侵害等。学生迫于学业压力,不敢告发,例如杨宝德溺亡的事件就是和其导师有很大的关系。 杨宝德女友曾在微博上发长文,声讨其博士生导师周某是酿成此悲剧的罪魁祸首,并贴出二人聊天记录作证。中青报文章指出,除了陪吃饭、挡酒以外,杨宝德与其导师的聊天记录显示,周教授对杨宝德明确提及或暗示的要求还包括:浇花、打扫办公室、拎包、拿水、去停车场接她、陪她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装窗帘,有时候还需要陪导师出去应酬,酒桌上被要求给导师挡酒,喝醉后还得陪导师打麻将。 杨宝德女友还表示,博导过分干预学生私生活,硬性规定杨宝德中午不准睡觉,晚上十二点之前随时待命。博士生一年级下学期,导师还提出一个想法让杨宝德考虑——给自己熟人的女儿做家教。她在短信中说,“我觉得你现在没有什么太忙的事,一周如果给她辅导3次,每次2个小时,100元/次,这样对你来说轻松也能挣些钱补贴一下。杨宝德的女友认为男友的自杀与他的博士生导师周某有很大的关系:“出国无望,学术无果,这直接导致杨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而作出了轻生的行为。 (二)心理压力大,难以忍受不能毕业的现实之重 这种现象特别容易发生在经济情况较差的学生身上,很大农村的孩子考试博士,全村都会轰动,家人甚至盛情宴席,亲戚和朋友都会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觉得这孩子以后必然前途无量,但在现实中是很多博士由于基础并非多好(社会有三流的博士之称),基本上都是靠自己的努力才拼上博士研究生。 但是博士能按时毕业并非容易,需要发表几篇权威的小论文,还需要完成几十万字的具有创新性的博士论文,这对很多博士研究生来说都富有挑战。据说读博期间很多博士研究生头发都秃顶了,小编博士毕业虽然没有秃顶,但是头发也白了很多根!所以不排除有个别博士顶不住压力,一时想不开导致偏激行为,一死了之。因为博士毕不了业,对自己而言,简直是无法面对的耻辱,对不起含辛茹苦的父母,更是无颜见江东父老! (三)经济压力大:辞掉工作,背水一战,不容失败 小编的博士朋友圈中还还有这样一些博士生,他们很多来自于乡镇、县城地区,家里经济原本就不富裕,上有老,下有小,本来可以安逸地过过小日子,但是有些人因为不甘于平凡,不甘于现状,一路考硕士、博士,一步一个脚印走了过来。但是现在博士招生基本上都需要全脱产读博。没有办法,好不容易考上博士,于是只能辞掉工作,背水一战。 作为一名博士生,同时他们身兼多重角色,更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辞工之后,家庭面临多重压力,特别是经济方面,必然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若不能及时毕业,可能会遭受家人的冷嘲热讽,据很多网友说涂博士的死亡就和他的家庭有很大的关系,他的死是由于他的岳父和妻子造成的。虽然他是博士,但是他妻子一家人却认为他是一个“三无产品”(无钱、无房、无本事)。妻子的冷暴力,加上岳父的专制蛮横,这一切才是导致他轻生的主要原因。 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博士自杀的原因可能远非上述几种情况,更多是多重影响下的悲剧产物,希望社会能够更多地关注博士研究生群体,他们并非天之骄子,更多是寒门博士,他们为了一纸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甚至拿自己的一生在做赌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